创业后才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做产品那几年一直觉得生活很简单,未来也是按部就班,除了生不如“狗”之外。
说起狗,回国之前最大的休闲活动就算是遛狗了,现在想想蛋还有点疼,不过这个狗狗历经了十几个小时的煎熬在回归祖国的飞机上,让我深受感动,虽然这不是他自愿的。
回归正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或大或小。我的圈子大概分为两个部分:同学和朋友。
我相信任何人都会有那么几个同学来往比较密切,而我从小学到留学,每个阶段都有一两个好友一直保持联系,这些同学每次聚会时都会谈论起上学时的往事,听起来其实没什么滋味,而且反反复复总是那几个故事,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总是很兴奋的加入其中。
我的朋友们基本都是回国创业后结识的,有同学的朋友、朋友的同学、朋友的朋友等等关系。这里面又分为两种朋友,一种是从头到尾只在饭局和酒局上见面的,另一种是因为利益关系变得更紧密的。
我也发现朋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说起任何故事的时候总会加一句“我有个朋友”,然后再开口。所以我也逐渐学会选择性的听朋友们讲述“朋友”的故事。
1
我的一个同学,到现在认识超过10年,算是发小了。
他小时候非常内向,不喜欢说话,长得也比较文静,在宿舍里经常挨欺负,而我当时以“班长”的身份经常罩着他,宛如一个小跟班。
因为他家庭条件比较好,高中时就被家里送出国读书,可能是在国内被压抑的太久了,出国后作了几次妖,被学校强制开除。
在国外混不下去,没有办法,家里给他安排到了一个亲戚的公司里,所以当我还在高中里被应试教育束缚的时候,他已经迈入了社会。
几年后,他已经开上豪车,经常带我们出入高档饭店和酒吧。他出手很大方,当时的我一度十分羡慕,总觉得这几年书也没读好,白白浪费了时间,对他的物质生活充满了期待。
我出国的几年时间里基本没有断了联系,虽然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但每次回国都会一起聚一次,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都会说“有事儿就说话,我各个道都有朋友,别客气”
其实我对这样的语气比较反感,后来发现这种吹牛逼的人真不在少数,也就慢慢释怀了,大不了我敬而远之。但对于这个同学,我当他是真心惦记大伙儿。
回国后,听别人说他倒霉了,生意赔了,家庭也散了,一起做生意的合作伙伴也和他老死不相往来。
我照常给他打了电话,约了吃饭。看到他精神状态还不错,就没多问。几杯酒下肚,我静静的听着他讲述他“朋友们”都多么多么牛逼,可以办什么什么事儿之类的。
我喝了一杯酒说“你那些朋友都在哪呢?”
他愣了一下没说话。
我继续说“叫出来,我看看还有几个人愿意和你吃饭?”
他还是没说话,自己喝了一杯酒。
没滋没味的这顿饭很快就结束了,他没有再经常联系我,我也一样,比在国外时还少。
可能是我伤到了他最后的自尊心,也可能是他不能接受在我面前体无完肤的样子。总之,我有些后悔。
我不知道他嘴里的朋友们是不是他的朋友,或者曾经是他的朋友。也不知道他现在还是不是我的朋友,但他曾经是我的朋友。
2
刚接触国内的互联网和创业圈子时,甚是紧张,因为感觉每个人都具备成为大咖的潜质,甚至总感觉自己在国外的工作太过安逸,和这些经过互联网洪流洗刷的大哥们着实不在一个频道上。
特别是当他们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和“朋友”的故事时,我都在那里像傻子一样点头附和。
在互联网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想傍上几个大哥,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已经成功的大咖们。青涩的创业者们总是幻想自己通过一个idea可以获得数百万的天使投资,但年复一年后的经验告诉我们,还是抱大腿更实际一些。
每当听到有人说“我有个朋友,在BAT怎么样”或者“我朋友是XXX平台的创始人”时,我都会非常认真的听他吹牛逼,然后期待有一天可以让我认识认识他的这位“朋友”。
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把朋友当做提升自己价值的筹码之一,你的朋友越多,层次越高,也就意味着你的“估值”越高。
所以每个人都在不断的优化和改进自己“朋友”的故事,意图增加别人对自己的关注,而我也仍然在乐此不疲的听着别人讲述“朋友”的故事,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3
“我有个朋友不孕/不育,哪里有好医院?”
“是你自己找医院把?”
这种低级的错误太过明显,但是在现实中却有很多用“朋友”的名义来代替自己。总结起来就是对外界回答的结果不能坦然面对的表现,用“朋友”代替自己不论结果如何都不会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场面。
和一个同行朋友聊天时,他有意无意的说起有个朋友要做一个项目,让我们帮忙分析一下产品和商业模式。当时我们听后都觉得很不错,有机会,甚至想要约见他的这位朋友细聊,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他只是告诉我们他会约约看,之后就没有了消息,我也就忘记了这个事情。
几个月后我见到了这款产品,并且吸取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建议,而不出所料,这款产品就是那位同行朋友的,根本没有他口中的“朋友”。
我没有觉得他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他不但从那次谈话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并且又避免了自己被动的局面,这是个聪明的做法。
真朋友可以替你挡风遮雨,“假朋友”也可以帮你挡枪。
我们现在口中的朋友只是一个代名词,可以替代任何的事儿或人。很多时候不愿意承认,但是我也已经将这两个字运用的越来越熟练。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可以逃避自己的责任、可以推脱尴尬的场面。
”我有个朋友“
“那真的是你朋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