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实录心情随笔随笔散文
铁路少年的小学生活13——阿吉拉生活系列记忆之扒火车

铁路少年的小学生活13——阿吉拉生活系列记忆之扒火车

作者: 永远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7-03-17 23:20 被阅读194次
小学阶段的生活,留下很多深深的烙印,不能忘怀。

续上集

孩时的我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探险。崇拜英雄人物,喜欢模仿他们的言行,但还没学会判断自己的对错。

电影看完,行动就开始了…

扒火车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特别喜欢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喜欢游击队员小坡,因为喜欢看他弹着土琵琶、神采飞扬的样子。

每当唱起这首歌,脑海中就浮现电影中的夕阳西下、游击队员胜利而归的画面。对于我们这些铁路孩子,电影《铁道游击队》具有非凡的意义。

顺着淙淙的记忆之河,追溯儿时时光,仿佛又看到了一群群铁路少年在铁路货车编组站,扒火车、玩打仗游戏的情景。

小时候,我对铁路充满了好奇,总觉得火车很神秘,一个巨大无比的铁家伙,竟然能在铁道上奔跑?而且跑的飞快,千里马都追不上它,真是不可思议。

快看!那里停着一挂火车,一会准备扒车。

等等,别急,小心点。

这个火车马上要开啦,别追了,追不上啦。

为什么?你看,这个火车头的烟囱冒出一股股急促的烟,烟有时是黑、有时是白,应该正在启动;仔细听,刚启动的火车还会发出“裤衩裤衩……‘’的声音,而且越来越急,同时他的汽笛还会发出“尔……”’的巨大吼声。

我们扒火车,一般选择在火车编组站的坡上。因为那里火车的车厢多,而且车厢多是一节节的慢慢溜放。

火车厢到达溜放坡的至高点时,速度几乎为零,好扒,没危险。

在坡上除了扒火车,我们还轧钉子小宝剑。这种小宝剑,我们很多铁路男孩子都玩过。宝剑分大、中、小三类,是用不同大小的钉子轧制而成。我们把它当飞镖玩,尤其是当年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播放,看敢死队员扔飞镖杀敌人,真过瘾,于是小盆友们疯狂模仿。那时用钉子压成的飞镖,成了孩子们练习杀敌本领的武器。再后来,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被禁放,铁路家长和学校老师也不许孩子在火车轮底下轧钉子,怕大钉子造成车辆脱轨。慢慢的,孩子们就不玩了……

我刚上小学时,因为上课玩它,还被老师家访告诉家长,挨过揍呢。

制作钉子宝剑,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钉子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轧就成功啦。

扒车,我们最喜欢扒守车,因为守车车梯矮,好扒,车内还有椅子坐。

守车又称望车,是挂在货物列车尾部运转车长乘座的工作车,用来了望车辆及协助刹车,是铁路(特别是小站)的工人、家属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守车十分简陋,其实就是一节铁皮车厢,里面在两边用铁条焊着两张供运转车长使用的铁椅子,在车厢中间安着一个铁炉子供车长冬天取暖。

我们在守车里可以坐着看风景,还可以玩,很舒服,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守车就很少见到啦。

扒其它货车皮就需要些勇气,因为车梯比较高,扒提子动作要快,上去还要抓紧,否则掉下来可不是玩的,没准儿小命就没了。

但只要上了火车,随货车溜下来的感觉可爽了,风呼呼的从耳边吹过,头发飞扬,刺激极啦。

凡事都有危险,因为扒火车玩,听说有孩子被火车轧死或轧断腿的事情发生。铁路家长怕自家孩子出事,管的紧了,发现就打,我们也就不敢再扒车啦。

为此,我们的铁道游击队之梦彻底破灭了。

最初我们扒火车是想学铁道游击队员驰骋铁路,后来是想探寻远方。我们不想局限眼前世界,想让火车把我们带向更远的地方。

生活帮助我们实现了愿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推移,我们慢慢长大,铁路事业也不断壮大,蓬勃发展。儿时扒货车玩游戏;再大些,少年的我,去东河补习,坐闷罐车或绿皮车跑通勤;迈入青年,挤火车到外地上大学;工作后竟然能坐卧铺出差;到现在,祖国铁路事业大发展,铁路线纵横交错,高铁动车已驰骋在祖国大地。

我们随时可以去远方看个究竟的儿时梦想,已经实现。

写到这的时候,当时我正坐在从重庆到成都的高铁上。

这个季节,成都平原的油菜花开的正盛,金灿灿的,桃花初绽,红艳艳的;只是天空阴沉沉、雾蒙蒙的,空气润润的,好像要下雨的样子。

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三国时为蜀汉国都,五代十国时是前蜀、后蜀都城。这是一座有2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

小学背诵杜甫著名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说的就是成都。诗歌生动地描绘了成都当时作为长江上游重镇和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商贾如云、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

成都地区还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建于古代并至今仍然正常使用的唯一大型水利工程。

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2001年2月8日出土的金沙遗址,再次证明了成都的古老,文物证明了成都的建城史始于公元前611年,服不服?更神的是成都的名字两千多年来竟然从未变更过,这也是个奇迹。

因工作关系,这些年陆陆续续的来成都出了几趟差。成都人那种乐观和悠哉的生活态度感染了我。不管生命遭遇多大的苦痛,不管生活多么不易,都能坦然承受,乐观对待。青羊宫内你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在那里喝茶、打麻将、摆龙门;青城山上又有很多的四川人在清修;龙泉驿的桃花树下,坐满了喜笑颜开的成都人,聊天喝茶,享受人生。

成都人会生活、会享受,乐天知命,似乎不知道忧和愁。

记得前年,我去四川省汶川映秀镇的地震遗址参观,彻底被大自然强大的破坏力和地震遗址的现场悲惨景象所震撼。参观的一路,我心情沉重,一上午几乎不发一言。年轻的导游,语言平和,细心的为我们讲解地震故事和谈着感受,如同亲历。她真的就是那天映秀地震的幸存者,当时还是个中学生;震后,全国救援,映秀古镇也在遗址旁重建,样式统一,格调高雅,排列整齐。政府为照顾当地群众,把很多居民都招进景区成了服务人员。

小姑娘淡淡的介绍着一个一个遗址历史,说着那天的感受,仿佛说着别人的故事,那么坦然,那么震撼。

中午就在景区一家小店吃饭,老板娘爽快麻利,饭菜也味道可口,物美价廉,几个小菜极具特点。吃美了,就跟老板娘说想见见厨师,想当面道个谢。没想到出来的是个男人,竟然没有左手——是那次大地震让他失去了左手,他是老板。这个餐馆就是他们夫妻俩共同经营的小店。更没想到的是,他俩不是原配夫妻,是震后新组建的家庭。原来他们两家留下他们俩个孤独世上,亲人们都命丧九泉。俩人同病相怜,结成夫妻,乐观生活,让人看不出他们曾经有过的巨大伤痛。四川人就是这么乐观。

常言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好像挺有道理。也许是成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气候,形成了成都人宠辱不惊和知足常乐的性格。在革命年代,成都人都没有搞出过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或许,它缺少的就是苦难和挫折,成都太顺利了,也太安逸了。

坐在重庆至成都的高铁上,我还想起了三国时代的蜀国。那时蜀国英才辈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治理蜀国,平定周边,开拓疆土,七擒孟获,六出岐山,奠定了今日四川的疆域,何等光景……四川百姓为纪念诸葛丞相,专门为他修了武侯祠。

我旁边邻座是一老年女性,在车上不停打着电话,好像成都人,现在重庆生活,这次回成都探亲,联系与当年亲密小伙伴,在成都相聚,电话中不断回忆着过去。

时光流逝,高铁驰骋,一个多小时的功夫已从重庆北到达列车的终点站——成都东站。

可谁又知道我们人生的终点站,最终会停靠在哪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铁路少年的小学生活13——阿吉拉生活系列记忆之扒火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xb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