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家小区门口出来,向右走,有个小茶馆叫“一壶茶”,向左走,有个小咖啡馆唤做“8CM”。夏天的傍晚,从家里出来,走到市民广场或者市府广场再折回,通常会超过一万步,然后去小茶馆蹭茶,或者去小咖啡馆喝一杯,再回家。茶及咖啡的兴趣,就这样日复一日地慢慢地培养起来的。相较舶来品咖啡,茶更平和内敛,更接近中国人的气质,最近去小茶馆的时间更多一些,又看了一本王旭烽的《茶的故事》,对茶的偏爱便更多一些。
王旭烽,浙江本土女作家,茶文化学者,于我其实并不陌生,很多年以前读过的她的长篇巨著《南方有嘉木》,只是当年更关注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对文中所展示的茶的历史、茶的文化,只是一带而过,不甚了了。近年来,在小茶馆美女老板的影响下,泡茶馆的时间多了,喝的茶也多了,对茶也有了一些了解,再读王旭烽《茶的故事》,以前一些模糊的概念清晰了起来,对茶便更多了几分喜爱。
《茶的故事》并不是一本学术专著,而是一本茶文化随笔,王旭烽教授沉浸茶世界数十年,痴迷茶事,致力于茶文化的探寻与研究,在书中她将这些年对茶的感悟、心得、故事娓娓道来,茶叶、茶人、茶事,在她的讲述下得以生动展现,茶器、茶道、茶艺,在她的笔下得以细细铺陈,有一定的知识性也随意散漫,通俗简约,刚好适合我们这样半懂不懂的人。
从《茶的故事》开始故事从云南的大茶树开始讲起,茶树其实并不只是我们江浙所见的袖珍灌木,他们也可以是原始森林里的高大乔木,他们可以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是远古祖先派来的使者。而后,这片从茶树飘落下来的树叶与远古的人类相遇了,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慢慢的成为人类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饮茶习俗从战国时期开始,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从巴蜀传向长江流域,最终于庙堂之间登堂入室,开始全面向中国人的精神领域渗透,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唐天宝十三年,二十一岁的陆羽决心写《茶经》,为此开始了对茶的游历考察,陆羽最后隐居湖州顾渚山,开始对茶的研究著述,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钻研,公元780年,陆羽终于将《茶经》付梓,成就了一代茶圣。《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文人雅士都迷恋品茗艺术,茶事繁荣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茶与文学的关系便也开始呈现万紫千红的局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欧阳修、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大文豪都留有大量的茶诗佳作。唐煮宋点明冲泡,茶进入明代,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演变,饮茶方式从繁复回归自然,散茶冲泡由此开始,并发展至今,成为中国人品茶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朝的茶事发展极快,除绿茶之外,红茶、乌龙茶相继诞生,花茶制作技术开始成熟,现代六大茶类至此全部形成。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繁荣,慢慢地通过文化交流或者贸易或者战争的方式,传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正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见证。而茶叶自唐东渡日本,历经风雨,最终发展成了独特的日本茶道。
从《茶的故事》开始茶,作为中国人的精神饮品,其承载的器皿必然也要求具备与它相应的人文内涵,茶具也应用进入了审美范畴,成为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器为茶之父”, 王旭烽教授在书中将历代的茶具器物发展作了梳理,从瓷到陶到紫砂,从碗到盏到杯,从黑到白到青花,或圆或方的,或饱满或瘦长,或华贵或质朴……总之,中国茶文化历史那么悠久,又那么大,各地喝茶的方式又那么不同,茶具便也格外丰富繁多,各具特色了。读完这本书,大致对茶馆里那些“壶控”和“杯具控”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些器具承载太多的文化和故事,懂得人难免会深深爱上。
用一本书的厚度,感知茶事;用一杯茶的时间,寻味人生。读完这本书,那些点到为止的茶的故事,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它,看到那片有锯齿边的绿叶从萌芽、绽放、枯萎、并在水中重生的漫长生命旅程……
从《茶的故事》开始,让我们继续相聚“一壶茶”,烧水、泡茶、品茗、清谈,倾听茶与人相遇的故事……
从《茶的故事》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