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积极早起阅读一小时,积极参加阅读、写作、时间管理类的的课程。看着挺忙。
最近看到古典的新书《跃迁》,提到学习是最容易陷入低水平勤奋状态,感觉似曾相识,从哪见过,但感觉讲的依然很新鲜。
可这个问题记的在年初阅读,成甲的《好好学习》时,书中分享过,如何避免陷入低水平勤奋的努力状态。当时觉得说得有道理,真的有道理。可半年后,阅读同类书籍,发现同一问题,依然感觉很新鲜,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发现自己还是进入了低水平勤奋努力的漩涡中。
低水平勤奋努力,投入时间与产出比不成正比。看着很努力的样子,但实质改变不大。
1、我坚持这一年的微信公号更新,但阅读量,写作水平依然保持的很好,就是不增长,不提高。
2,天天听书,听大咖讲新名词,但我在会议中讨论新方案,总觉得他说的对,对方说的也对,而他们的观点是不同的,让我忧虑,他们到底谁有理,这件事我的观点是什么?
就像秋叶大叔说的那样:到处买书囤课和大咖学习,却从来没有利用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个紧迫的问题。
来了啥新玩意就跟进新玩意,满嘴新名词,却说不清自己所在行业,做到专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突然觉得好尴尬,不断打自己脸,好不容易开始阅读,很“积极学习”,又被他们说成了“低水平勤奋”,在假读书。真的好不容易。
一、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因为“只知道学”,并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
但对于想学的好却学的更少,解决后者更重要。
对于成人来说,学习要具备功利性:能解决当下问题,学了有地方用,难度适中的有些调整性的才更有效率。
我们学习根本目的是解决我们当下存在的问题。
二、那学什么效率更高呢?古典老师说:要功利性读书找寻知识的源头,然后萃取“知识结晶”,具体就是常见的一些结构框架:时间管理四象限法,金字塔等等;
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说要学“临界知识”,是一些通用的结构能力;
在《学习之道》的作者世界象棋维茨金,说学习方法“划小圈”,他的原则是钻研微观的细节事物,从而来理解是什么促成宏观的问题;
采铜老师在《精进》中深度学习的核心“解码”,要深层次了解事情背后的结构是什么。
牛人们对于学什么,都有自己的新名词,核心都一样,找寻学习底层的知识,一些通用的框架结构,他们可以普遍的应用于很多工作和生活中。就是掌握认知事物底层的结构和普遍规律。
例如学习番茄时间法,方法简单专注25分钟+5分钟休息。这是一种方法,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是戴明环的PDCA循环工作法。
去花更多时间研究PDCA循环工作法: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再执行这样一个循环的工具。会发现工作中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它来解决不断改善现状。
他们背后的结构原理还有:黄金圈法则,PDCA循环工作法,目标工作法,复利,金字塔原理,二八法则等等。
三、如何学的更好,却学的更少 ——反思学得更好,却觉得更少,是投入相同的时间,但完全有不同的回报。牛人们都是花更少的时间,得到更多的回报。问题是怎么解决呢,以上很多结构工具都了解,但在生活中依然比较难应用。
成甲分享的方法:反思,用了很长的篇幅讲解反思——《好好学习》P46-78。阐述反思与总结的不同,反思的作用,提升反思的三个技巧等等。
反思,不是总结,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反复认证的过程,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不断找到正确决策的方法。
方法是用来实践的。反思其中的作用:可以讲新旧知识交替来改善自己的问题。一直有一些事情让我感动无力,我明确告诉对方这件事重要,希望引起对方重视,希望尽快完成。但好像对方无视我的存在一样,无视我交代的事情。
对于他人的无视,我还不敢与他人发生冲突,性格中更多选择顺从。
为什么不敢与他人发生冲突,更多选择顺从呢?
我认为当对方反驳我时或不重视此事时,不敢与他人冲突,因为当批评对方时,认为对方得不到认同,会生气,难过。而我害怕对方生气,不理睬我,而又担心自己被孤立,自然会害怕。根源在于内心没有安全感。
为了让自己感到有安全感,我宁愿选择顺从忍让,也不愿意发生冲突。
这个过程我的错误假设是什么?我认为坚持自己,会让自己有孤立,害怕的感觉,不喜欢这种感觉自然选择逃避—顺从,忍让。久而久之得到的结果是:更得不到对方的重视。
根本原因在于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拆掉思维里这堵看不见的墙,重新建立假设: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需求,请求,是一种真正爱自己的表现。
这是我最近一篇反思日记。将生活中的经历与所接触的知识进行交替,解决当下问题。源于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非暴力沟通》的方法。
读书是读牛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
每天空出15分钟,把生活中的经历与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反思最近学习的技能是否解决当下问题。这样的学习才能促使更快成长。
2、遇到问题去请教牛人。
遇到问题,最好的方式:询问:谁最有可能知道这个答案?寻找这个领域里或身边的牛人。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比我们更全面。
不需要一定成为领域里的高手,最主要是能解决当下问题。这也符合学了就能用的学习核心要素。在《跃迁》古典老师成为:联机学习。
请教的过程也就了解自己与牛人的差距在那?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差距,且没有牛人教练教你持续改善,那么你就是努力一年,坚持写一年的微信日更,也不可能靠量,就能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
四、总结
勿忘初心,在成人学习中,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学习。
去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发现事情背后的原因,去花更对的时间去学习这些普通的底层规律,结构框架。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最后就用反思、联机学习等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用起来最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