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书笔记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封面一、读书摘要
当下没有比“创新、创业”更热、更让人激动的词了。但早在三十年前,管理学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就提出了许多洞见。真正的智慧不会因岁月褪色,穿越时光,反而熠熠生辉,这就是经典。
本书的作者彼得·德鲁克——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二、全书内容汇总
全书内容汇总三、全书主要内容
一、创新的七大来源是什么?
第一,意外事件。意外的成功带来最多的机遇创新,重视意外、发掘意外背后的价值。重点区分意外事件是偶然还是规律。
第二,不协调事件。认知实际客户价值与期望之间不协调。早年间,美国人认为电视只是少数人的需求,而日本人却抓住了这样的机遇,成就了日本电视产业的崛起。
第三,程序需要。需要是创新之母,“需要”很明确,是程序的需要。以贝尔电话公司为例,早期电话接线依靠人工,随着业务的普及,人员需求不堪重负,但接线是程序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贝尔公司设计出了自动交换机,代替人工使用。
第四,产业和市场结构。这看似十分稳定,不会有新变化的产业和市场结构,一个小小的冲击就会使其瓦解。产业和市场结构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一旦抓住机会甚至可以弯道超车、一举建立优势。福特汽车推出“T型车”就是这样典型的案例。
第五,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人品数量、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受教育状况以及收入情况。提前识别主流消费人群,才能够发现创新机会,如人口变化中的“婴儿潮”“银发潮”等蕴含巨大的商机。眼前国内开放二胎生育,势必又一轮“婴儿潮”。
第六,认知的变化。社会整体认知的变化会为创新带来机遇。比如,社会大众对健康的重视会带来医疗保健行业的大发展,社会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则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第七,新知识(硬创新)。最常见、最显而易见的模式就是知识和技术的新变革。比如,发动机的发明和改进引领着汽车业的不断革新,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新突破。近几十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步步向前,不断创新。
二、创新的原则
第一,对机遇的分析和机遇来源的彻底思考。理性vs感性,多看多问多听。
第二,一次最好只做一件事。专注是创新的保证,分心往往难以成功。
第三,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要先在特定领域取得领导地位。要从细微处入手,慢慢走向成功。
三、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
第一,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建议每月开两次会议,一专注解决问题,一专注寻找机遇。
第二,企业创新的禁忌。
l 不要把经营部门和创新部门放在一起
l 不要脱离已有的事业领域创新
l 收购很少会成功,德鲁克的时代并购往往是大规模重组,体量过大。
四、四种企业家战略
第一,孤注一掷。如苹果和优衣库,认定优质产品、全力打造。
第二,攻其软肋。找到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加以精确打击。
第三,生态利基。市场独占性强。
第四,改变价值和特征。颠覆性的改变,比如,微信彻底改变人们的社交方式。
启发与收获:
社会需要企业家精神、需要更多的企业,安置劳动力,提高效率。现在是一个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成为主流、创业成为常态。我们都应该更多的参与创业、创新,培养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体验创业的人生,才能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但盲目创业不可取,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卖房创业。真正好的创业一定是能够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我们都应该抱着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进行创业和创新,逐步培养我们身上的企业家精神。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