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一点要先点击最上面小编的头像,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
另外常按点赞、收藏、转发三联的朋友们,好运与您同在。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到底指的谁? 出塞二首(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在翻阅相关资料时无意翻出一个所谓的“考证”,“考证”王昌龄这两首《出塞》的第一首中“龙城飞将”到底是谁?作为一篇登上小学课文的作品,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可以说是不少朋友读过的最早几首唐诗名篇之一。此诗历来评价也不低,甚至于评为唐人绝句第一。当然是不是第一就七绝而言都不好说,例如王昌龄的另外几首绝句,如《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又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等等名作,在气势上就不输此作,只能说是一篇相当优秀的七绝。王昌龄为七绝圣手是公认的,至于这首七绝为什么是唐绝句第一,要问王士贞。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到底指的谁? 他老人家很同意于鳞的说法,这位于鳞即李攀龙。王士贞《艺苑卮言》:“于鳞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巧者。即而思之,若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可不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诚然这首诗意境深远,慷慨雄壮。但李、王二人之说和王闿运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黄生评司马扎《宫怨》(柳色参差掩画楼)“晚唐绝句第一”一样,都是带有浓重个人情感色彩的一家之言。了解一下即可,没必要信他们的。关于诗中的“龙城飞将”,历来多解为李广。但凡读过小学的人,也都知道教科书中亦释为李广。教科书中另外有一首描写李广的诗,中唐著名诗人卢纶的《出塞》:“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虽然短短二十字,历来评价也不低,为中唐之高调,古乐府之遗音,可入盛唐乐府)。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到底指的谁? 至于为什么“龙城飞将”是李广大概有以下缘由:一、李广守卫阴山一线多年,早已有敌军所冠“飞将”之名,以“龙城飞将”后又有“不教胡马渡阴山”之句,认为“龙城飞将”为李广顺理成章。
二、中国文人的诗歌作品中,“飞将”多代指李广。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六末二句:“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又如严武《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等等,这些诗中的“飞将”皆指李广。
三、就如常山赵子龙一样,李广为甘肃天水人,天水古有“龙城”之名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到底指的谁? 又有卫青说,持此说者认为此“龙城”为匈奴王庭龙城,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实际上作为游牧民族匈奴并无固定都城)卫青直捣“龙城”,致漠南无王庭,从此很长时间里匈奴人不敢牧马阴山之南,正符合“不教胡马渡阴山。”另外,令狐楚的《塞下曲两首》:“雪满衣裳冰满须,晓随飞将伐单于。平生意气今何在,把得家书泪似珠。边草萧条塞雁飞,征人南望泪沾衣。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中“飞将”正是指卫青。实际上战场地理并不如某些人想象的简单,缺乏合适向导的李广迷路,并不能说他是“庸将。”做为长年守卫在前线的当世名将,李广多次以劣势兵力对匈奴优势兵力进行牵制,军事才能不会如某些人想的那么差。而卫青以一朝之精锐进攻兵力对等,且已无多少优势的对手,不见得真实水平比李广高到哪去。李广只是差那层关系,没这个机会,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但使龙城飞将在,龙城飞将到底指的谁? 文学作品毕竟不会完全依照史实,这种考证出龙城为“卢龙塞”;李广与“龙城”无关,所以“龙城飞将”是卫青的观点。太过钻牛角尖,也太过死板,不是懂诗之人应该有的观点,也不是文学研究正确的方法。而且就是唐朝很多诗人诗中的“龙城”也不是一个地儿,不排除他们是“地理盲”。如果此龙城定下了,那了彼龙城又是何地?类似的笑话,我今年反驳过好几个。例如李贺《马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燕山”可能只是一种虚指,但有人偏偏认为杭爱山不在当时唐朝境内,因此应该是燕山山脉。
又如《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不是岳飞所作,反方认为此作为《鄂王家集》所无。又以“踏破贺兰山阙”中“贺兰山”不再宋朝境内,但他们不知道这也是代指。即使是如此,他们也反驳不了宋人陈郁、方岳对此词的记录,明以前不见此词说可以休矣。
又如金代冀国公主(金熙宗女)有《蓦山溪》,名为游灵源山。不少人认为灵源山在福建,金朝公主不可能到这里,所以应为元代冀国公主作。这是古今地名不同的错误,此灵源山在今河北保定唐县东北,半山有灵源寺故名。如果笔者没记错的话,此山应该叫庆都山。至于“考证”楚峰为楚地山峰的人,我更是无话可说。
并非什么作品都是无一字无来历,可能作者写作时都没你们想了多,只有佩服佩服。像这样“咬文嚼字”、“寻章摘句”,近乎“生吞活剥”式的“文学研究”有甚意义?百家号月华文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为作者原创,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通知本人(必然同意),或者在转载时注明作者(月华文史或孟馨宁),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