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整理书架,阳光灿烂的初春午后,随手翻到一本画册,《慧乔的时间》。
这是一本韩国明星宋慧乔的画册,配上一些个人的随笔心情。不记得什么时候在哪里买的,这样的书多半是在机场候机打发时间买来消遣的。
翻转之中,目光停留在了这一页:
慧乔的时间下午在公司的茶水间下午茶的时候,随手抓到一本2013年的时尚芭莎周年纪念版,宋慧乔是封面人物,标题是:亚洲甜心宋慧乔—我唯一的梦想。也是类似的文章:
时尚芭莎她唯一的梦想当然是演戏,做一名优秀的女演员。然而这并不是她从小就有的梦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从小并没有确定的梦想,因为要养家挣钱早早出道拍广告接戏,然后在表演上一路走得还不错(她个人的外形优点加上努力认真的性格),在一路赞赏和褒奖中,对于演员的职业认同感越来越强烈,最后,这成为了她真正的热情和梦想。
演艺生涯带给她的除了鲜花和掌声,闪光灯下的各种荣耀和不菲的经济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她性格甚至人格的塑造。
她原本是一个性格爽快直接的人,不会撒娇不会依靠别人,很独立,很多时候都更像是男孩子是性格。
出道后除了一两部青春偶像剧里面要饰演卖萌撒娇的形象,大部分都是坚强隐忍独立自强的努力形象。很少有轻易表露心声,甚至大哭大闹的角色。
现在的她,也变得真的不轻易表露情绪,更倾向于将情绪内敛收在心底过日子。并不是压抑情绪,只是不表露而已。
作品中的我改变了现实中的我。
现实中的我,是一个软弱的存在,软弱到足以受到作品中角色的影响。
作品中的我,反而更坚强。
果决又自立的女主人公们,每当一个角色结束之后,我都会感觉,
得益于这个角色,现实中的我也逐渐变得坚强了起来。
逐渐变得内敛,呼吸也变得平和,剔除了过高的声调,声音也变得低沉了。
我想,这应该是找回了本我的声音吧,
没有矫饰,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平和。
这些表述让我联系到“刻意练习”。这些一部部剧演绎的一个个人生,塑造的一个个女主角,每一个都有设定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就是要将这些形象和特征展示出来,越真实越贴切越好,而这个过程不就是一次次的刻意练习吗?!
接到一个角色,认真揣摩研究,然后再演绎出来的整个过程中,她在一次次进行自我训练,这样的强度足够密集,就是一个无意识的“刻意”训练甚至自我塑造的过程。
其实,所有的刻意训练都有这样的效果。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大脑本身的工作原理。
人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或者学习新的事物的时候需要将大脑中不同的版块结合起来共同运作,以此达到更好的学习/理解/记忆效果,那么这个形成过程中就会连接起不同的版块,这些联系起来的版块也就类似于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回路”。
图片来自芭芭拉奥克利同时,一次次的复习和巩固,能够加强加深和刺激这个回路,让它在大脑中变得“深刻”,当强度足够大,刺激的次数和效果足够深刻的时候,这个套路就会永远停留在大脑里了。所谓“近朱者赤”,“潜移默化”说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对宋慧乔来说,就是这些她刻意揣摩和练习的人物的言行举止甚至行事风格思考方式都潜移默化到她的大脑,最后,她成为了她们,她就是她们。
当然,宋慧乔这样的训练方式得益于她将演员的位置发挥到极致,并且她所饰演的角色大都是正面积极坚强独立善良的女主。
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不太有这样的机会。最好的方式是找到榜样人物,甚至不止一个榜样,可以是很多个:值得学习的人和方面太多了,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所以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或者兴趣好爱选取在相应领域自己喜欢或者想要成为的人,作为那个方面的榜样。逐一深入了解,学习,甚至模仿。
同时,我得到的一个认识是,在学习一门新知识的时候,最开始需要的并不是理解。因为理解是一项非常复杂,困难,枯燥,而且耗费大脑能量的事情。大脑本能会避免和逃避去做那样的事情的,所以效率低是必然的。
那么,最高效的方式是什么样的呢?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在小学中学时学习数学的经历,经常是一个题目有很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有的人简洁明了,清晰速快地解答过程。而有的人的过程冗余复杂,累赘连连,虽然最后得到的是一样的结果,但是,这个不同的过程代表的除了效率,更重要的是——思路。就是大脑思考的回路。
你写下的不仅仅是方程式,也不仅仅是字,而是你的大脑运行的轨迹。
对于后者,虽然也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但是,他们可能甚至比那些根本没找到方法解答或者做错了的人更危险。因为很多人很容易满足于自己的答案也是正确的,过程虽然复杂一点曲折一点那又怎么样呢?!甚至不去思考为什么别人的步骤那么简洁流畅,是怎么做到的,以及自己应该如何在思路上改进自己的思考过程,变得一样简洁流畅高效,甚至更加有效率。
在此基础上,如果他有意识地定期复习(这其实就是最好的学习习惯之一),也就是把这个题目的解答方式拿出来多次演绎和深入理解的话,这就简直完美了,因为在这样的重新演绎的过程中,大脑中那些第一次学习到这个模式时刺激的脑回路被再一次激活了,这也是一个加深和加强这个脑回路在大脑中存在的过程。如此多几次这样的演绎过程,就是多几次这个脑回路刺激,最后这个演绎方式就会变成一个模式或者套路存留在大脑里了。
而对于另外一些根本就没有找到解答方法或者做错了的人,只要他还有想要做出题目解出答案的好学心和好奇心,然后认真跟着那些解出了题目并且方式简洁流畅的最优方法,将这个题目边思考边理解完整过一遍,那么他们其实是收获最大的人。
这就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有人一次性就画出了美丽动人的图画,有人画得很难看,而有人根本就不会画以致于没动笔。而这个没动笔的人如果认真跟着那个画得最好的人后面直接临摹一遍(当然也应该要了解布局思路和用意),那么最后他也会得到一副美丽的图画。那个画得难看的人因为已经把一定页面占据了,想要重新修改,不仅需要时间,更重要的是,他要有敢于承认自己做得不好,并且愿意去向更好的方式学习,甚至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决心。而这点很难做到。
我们经常听到学习新领域的知识时要有”空杯心态“,或者带着孩童的视角来面对这个世界,就是因为在一片空白没有任何错误的痕迹的情况下,跟着最优秀的人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才是最高效的方式。其实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如果时间倒流,我会放弃那些数学物理课上很多的不必要的所谓的先思考自己冥思苦想抓破脑袋最后也不一定正确的学习方法,而是找优秀的老师推荐最经典的指导书(就是各个版块的知识都融入到例题里面并且例题的解答方式简洁流畅的那种!!!),先按照指导书上的例题演绎十来个,然后边做题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加深理解。
同样,学习英语,也是先找到最基础常见的300个单词,100个句子,跟读或者看视频把它背下来,就可以开始用了。再一步步加深难度和深度,这样来学习。
而这些,就是我之前在文章中也有谈论过的“高频小套路”。
所谓的“高频小套路”指的是,掌握一项技能或者学习一个领域时,最有参考意义的可重复进行的学习模型。最高效的高频小套路是需要熟悉这个领域的人在充分认识到这个领域的背景,核心知识和技能,以及了解这些技能的实现途径,然后在一个整体的角度总结出来的学习路径。
这种高频套路对新手或者还没有掌握这项技能的人来说会是最好的指导和参考。仔细分析一下,那些很牛的教练和老师其实提供给学生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其实就是在这里。所谓的“师傅领进门”的这个“领”应该是让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尽可能少踩坑,从而比较顺利和正常进入这个领域,同时还能激发或者保护兴趣。
这样一个春日的午后,在这样的机缘下把这些之前学习过的认知理论串联起来,让我对接下来的每一天有了更多的力量和好奇。未来很美,一起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