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风语阁人民广场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作者: 碧彧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10:50 被阅读0次

人在高处,总会自然地眺望两个方向,一个是辽远的天地,一个是深邃的内心。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的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望远,饮酒赋诗的原因。

站在高处,面对江河山川,或是怀古伤今,或是睹物思人,或是触景生情……

胸中垒块、喜怒哀乐,遐思迩想之后,往往与眼前景物合而为一,物我两忘,从而进入一个奇妙的境界。

只不过,一登到高处,愁就来了。

纵观一些登高的诗词,大多表达的感情多悲戚、哀愁、失落,少欢欣、感奋、快意。

正如孟浩然说的,因为“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大到朝代更迭,小到一家兴衰,人事总在不断地变化。

但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些名胜古迹却保留了下来,让一代代后人去登攀亲临。

这些古迹,或是一座山,或是一座楼,都曾留下前人的故事和足迹。

于是,当后人再来攀登时,总会发出不听的慨叹。

谢灵运仕途失意,初春登池上楼,对“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美景情有独钟,退而凝思,却发出“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的感喟,很有些顾影自怜的味道。

李白最倾心的诗人谢朓非常有名,他对“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佳境赞叹有加,但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乡之思油然而生,于是有了“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的伤悼。

陈子昂登幽州台,满目萧然,一片苍茫,怀才不遇之怨溢于言表。

杜甫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登高的感想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李白登凤凰台,江流历史皆讽以朝政;崔颢上黄鹤楼,眼前所见全化为乡愁。

李后主是亡国之君,他“无言独上西楼”,形影相吊,凡触目者,都可伤心。

王安石乃改革之士,“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盈怀者,惟有忧国忧民之情。

张继一生并无太多坎坷,但由于时代、社会等原因,他登高时也难越伤感哀愁之壑。

张继擅长写景,常寓诚挚的感情于生动的写景之中,雪霁登楼,其情与景、意与象在他的笔下实现了完美结合,达到了浑然莫辨的境界。

云开雪霁之时,诗人登上古郡城楼,近观远眺,玉砌银妆,洁白、秀美、静谧,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心灵因之净化,愉悦非常。

但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郢楚游子避难而到吴越之郡,欣喜之余,却有特别的感悟。

在灿若繁星的唐代诗人中,张继诗名不是很高。但凭借《枫桥夜泊》,一诗名天下。虽亘历千秋,仍无人可及。

想当年,李太白登黄鹤楼,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中唐以后,游观苏州寒山寺的名家大腕,见《枫桥夜泊》,谁还敢贸然题咏?

张继承父祖,他的诗,比兴幽深,事理双切,丰姿清迥,不雕自饰,尤擅长写景抒情,对后世很有影响。

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写景抒情,伤古悼今,极有特色。

该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冬天。郡楼在卧龙山东南,故目力所及,一在禹庙,一在土城山。

一抹斜阳,湖山清映,数处微明,村落人家,雪霁美景,激起诗人难舍之情。会稽之美好,郡楼之高旷,可想见矣。

《会稽郡楼雪霁》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唐代 • 张继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意象深微,清纯素雅。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不但与吴越会稽相关,而且与雪霁之景相谐,诗人的情思就在这描述之中得以表达。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

首联的意思是,昨夜越州城大雪纷飞,今天我登上城楼,眺望着雪后放晴的美景。

江城:此指会稽。 郢客:指诗人。

“郢客”,典出宋玉的作品,本指楚国首都郢中的骚客,他们善于演唱阳春白雪,曲和高寡。

这里是诗人都自称,暗指他善于吟咏,同时也向古代先贤表示致敬。

“齐望华”,表示与诗友们共同举目眺望,开心地欣赏远处的壮丽景观。

首联为“起”,诗人此刻的心情颇为愉悦,面对如此秀美景色,即使是落魄避难之人,也不可能视而不见,诗人当不例外。

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

颔联的意思是,城外夏禹坛前堆积的雪如莹莹白玉,远处的西施浦也好似蒙上了朦胧面纱。

夏禹坛:在浙江会稷山。

西施浦:当在会稷。

飞沙:这里借指雪。

天降瑞雪,诗人兴致大好,他极目远眺,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积雪聚玉,洁美无比,这位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的古贤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

换一个方位看,西施浣纱的水滨似有素绢白纱在眼前晃动,只可惜这位受命于国难之时的绝代佳人香销玉殒之后,还遭世人非议责难。

此联“承”美景而“伏”远情于其中,综合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叹会稽众贤,悼古伤今,赞叹兼之。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颈联的意思是,城楼的帘下窗间,在这日暮时分有寒风劲吹,城墙外的落日楼头有斜晖倾洒。

帘栊:窗帘和窗牖。  向晚:傍晚。

睥睨: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

落景:傍晚时分落霞余辉映照下的景色。

诗人只顾饶有兴致地游赏,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此时,山上寒风凛冽,敲打着窗栊,散发着寒意。

虽然是雪后初霁、云开日出,但很快就日薄西山了,天色渐渐暗淡下来。

颈联再一“伏”,悲向晚寒风,直面现实,感情已跌入谷底。

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尾联的意思是极目远望,清冷的暮色中,还有几处微明的灯火,湖山的青影映照着这越地的人家。

越:这里指会稽一带。会稽古属越国。

尾联为“合”,照应首联,有“微明”,见“清映”,多少给人一些慰藉。是情是景,确已浑然莫辨。

这时红日渐隐,卧龙山的风光与镜湖的景色尚清晰可辨,令诗人悲欣交集。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相关文章

  • 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人在高处,总会自然地眺望两个方向,一个是辽远的天地,一个是深邃的内心。 这也是为什么古时的文人墨客喜欢登高望远,饮...

  • 北园初夏

    天气清和树荫浓,冥蒙薄雨湿帘栊。 蔫红半落生香在,向晚玫瑰架上风。 ——﹝宋﹞贺铸《北园初夏》

  • 月娥独坐广寒宫

    斜月帘栊映冷清,对镜梳妆美娇容 莫叹尘世颜易老,月娥独坐广寒宫

  • 初晴落景

    李世民 晚霞聊自怡,初晴弥可喜。日晃百花色,风动千林翠。池鱼跃不同,园鸟声还异。寄言博通者,知予物外志。

  • 无题·一夜梦回惊枕簟

    梨花深院雨初晴, 寂寂帘栊月半明。 一夜梦回惊枕簟, 相逢不尽故人情。

  • 打油二首

    (一)帘外 帘外斜飞双羽燕, 枝头啼叫几只鹮, 房檐落下一群雀, 玉案绘出两杜鹃! (二)雨后 好雨初晴珠落翠, ...

  • 雅丹日落

    风蚀万年海底山, 长路斜影雕金坛。 最是一日景盛处, 向晚红霞落雅丹。

  • 斜云翠柱山,飞雪入帘寒。 零落梅花色,幽思怯梦残。

  • 闺怨 . 无题

    闲看帘栊天妩媚,慵手无力起残杯。 有心向晚投私语,却换春宵一脸黑。

  • 采桑子春愁

    黄昏寒雨潇潇下,满地残红。枝诉春空,杨柳低垂斜对风。独凭阑干空渐远,一字征鸿。回首帘栊,原是离愁无尽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qba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