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了一本平时可能不会读的书:《让热爱的一切梦想成真》。
不算应考这种特定场景,一般而言,我把阅读书籍分为四类:疗饥、滋养、解渴、消闲。
疗饥是指一些刚需类的读物,比如技能指导、专业书籍。
滋养则是指经典读物,短期内没有明确功用,但可以长期滋养灵魂。
解渴类提供的是情绪价值,犹如大夏天运动之后的一杯冰镇苏打水,忙不迭地开怀豪饮,酣畅之余,还具有昂然向上励志功能。
消闲类则是没有营养价值的各类爽文,读的时候津津有味,读完后悔浪费时间。
以上排序是我个人的阅读频率。
你猜对了,《让热爱的一切梦想成真》属于解渴类。
它的“功能性”体现在,在某些迷惘、焦虑、需要寻找同频的时刻,刚好有这么一位成功“过来人”,你听她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慢慢就感觉自己并不孤单,慢慢就感觉脚下有力,前路有光。
这是一个湘西小镇女子改变命运的自我奋斗历程。
开篇第一句是这样的:“初二那年,我自卑、惶恐、迷茫、任性。因为糟糕的数理化成绩,我变得很叛逆,逃学、旷课、打架、拉帮结派。同样是青葱岁月,我把灿烂的色彩埋进了深深的灰暗中。”
就是这样一个让父母担忧的叛逆少女,高中以后独自到到省会长沙学画,天寒地冻甚至睡在画室的地板上,终于以美术生身份考上外省的本科院校,后来又考入另一省某高校的研究生,开启学霸模式的她进而又被聘为大学老师,然而剧情又很快反转,她不久便放弃令人羡慕的教职,回到偏僻的湘西小镇,开启她民宿主/摄影师/网络培训师/个人品牌商业顾问/畅销书作家的斜杠生活。
从封面看,茅草屋檐下,老木门窗前,一名身着淡蓝色长裙的长发女子,戴着着宽檐草帽,端坐于花丛中眺望远方,似是一本轻柔的书。而从内容看,这是一个女孩从战胜自己,到接纳自己;从遇见自己,到突破自己;从精进自己,到活出自己的沉甸甸的成长之书。正如一个女人柔美的外表下,是破茧成蝶的坚韧与顽强。
书的可读性很强,文笔流畅优美,温柔有力量,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冰镇苏打水”,佩服之余,很受启发。
前不久去四川出差,回来时在飞机上偶遇一女子,从候机开始她一直在语音聊天,直到不得不关机,到长沙刚一落地,又迫不及待打开手机。听内容应该是做电商的创业者,说话语速极快,大约在与多人交流,口音在四川话与普通话中迅速切换,措辞文雅知性。我自觉已经是时间安排算紧凑的了,但远没有到她这种无缝对接的程度。虽然长发挡住了半边脸,仍能看出这是一位年轻好看的女子,如果不是她说“送女儿到长沙上大学”,哪里想象得到她的年纪哦。
事实上,这是我最近常常会看到的一类女子,我总能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来:她们走路带风,眼中有光,衣着得体,妆容精致,这就是正在创业的女子,往往是互联网轻创业,并无太多重资产的负累,但是要付出极致的努力。
很多时候,我会羡慕她们那种直奔目标、一往无前的专注。
不久前我们似乎还在讨论“女人是要嫁得好还是干得好”,不久前我们还在朗诵女性自立的诗篇《致橡树》,而现在,像本书作者李菁这样的独立自信的女子,付出极致努力自我成长的女子,梦想成真活成理想自己的女子,已经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年轻化。
这种明丽的风景,让我想起杜甫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只是这些丽人们,不再是谁的附庸,不再是谁的摆设,不再是骄纵的代名词,不再是奢华的同义语。
她们是这个时代的新物种:“斜杠青年”,“务实的理想主义者”,有着“一年顶十年的成长”,有能力“供养”自己的梦想,“实现财务与时间双自由的丰盛人生”——以上都出自该书的章节名。
而我为什么会去读这本平时可能不会读的书呢?只因为作者写一句话:她看到家里满墙的书却没时间读,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就是所谓“同频”吧。
她给我的启发是:人生需要规划,每一天,每一月,每个阶段;要让热爱的一切梦想成真,需要付出极致努力;成功需要利他,从目标到实践全方位的利他。
希望每个人都能“让热爱的一切梦想成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