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嫂出门,姐姐放假,母亲独居老屋,令人牵挂。哥哥远在外省,每次打电话总不忘叮咛一句:“有空回去看看妈啊!”我时刻记着,思谋着,天把子回去一趟。老家离小家不远,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再忙都能抽出时间。可是,我最了解母亲,假如独自回去,她老人家一准又会念叨:“该把他们娘母几个带回来么!好长时间都没见到了!”
妻子先是没放假,接着又外出参加培训,女儿眼看也要返校,一家四口人,看来一时半会儿难凑齐。这样考虑着,我决定先带两个孩子回去看看,顺带可以买点儿本地西瓜。恰好,老同学李繁在群里发消息,说是娘家的西瓜成熟了,对我来说,正好可以“一就两便”。
下午饭罢,开车带着俩孩子回老家。走到蔺河口的岔路处,我决定临时改变路线,买完西瓜再回家。要像以前那样“先回家再买瓜”,我们一返程,那西瓜准又在冰箱里放到烂。母亲就那样,给她买的水果、零食,她一个人从来不吃,劝她不要太节俭,她总扯谎:“我不喜欢吃这些甜东西”。可当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她一样吃得眉开眼笑。
李繁的娘家在老屋坎上,拐个弯儿就到。远远看见李叔(李繁的父亲)消瘦的身影正在收拾临路买西瓜的摊子,我突然想到,平时习惯了手机支付,兜里没揣现金,这可咋弄?巧的是,再往前走一段,发现李繁也在家,心想:这下没问题了!停车,下车,李叔一家人热情地招呼,又是拿牛奶,又要泡茶喝。我说明来意,李叔客气着:“买啥咯!拿两个去吃就是了。”见屋檐下的框子里装着六七个瓜,我直言:“李叔,你莫客气,都称了给我。”
正忙着,海洲老同学父子俩来接李繁母女回城,顺道买瓜。见我车里有现成的,海洲提起俩就走,嘴里玩笑着:“你请客,我不管了!”我笑笑:“你随便挑,多得是。”李繁见状,笑着劝他:“地里去摘就是了,管够!”海洲调皮道:“我就要他滴,哪门滴!哈哈!”逗得大家直乐。
弄好回家,人还没下车,海洲电话来了:“难得带娃子出来一次,一起去李繁家的蔬菜大棚体验体验嘛!”这是个不错的提议,但我还是决定先回家看看,约了时间,没改路线。
听到女儿的喊声,母亲笑眯眯地从堂屋出来,连声说着:“哎哟!都回来啦!”婆孙仨亲热一阵,随后洗手吃瓜。儿子“最放得开”,两只小手抱着啃,吃得满嘴汁水淋漓,糊得白衣服上红星点点。母亲开怀大笑:“慢点吃嘛,还多哇!”
吃完瓜,陪女儿到蔬菜大棚体验一番,带回几个红彤彤的大西红柿。母亲见状,以为我们饿了,打算做饭。我突然记起,海洲父子刚才返程的时候说是没吃下午饭,倒忘了邀请过来,回味一下母亲的手艺。陪母亲坐了一会儿,感觉儿子身上潮乎乎的。我提议,女儿同意,一起到屋背后的河边玩儿。
也没几天不见,蔺河竟然变了!被青苔遮住的砂石现出了本来面目,混有杂质的河水恢复了澄澈透明状,在阳光的照射下,河面一片粼光闪闪,仿佛又变回了二十多年前的样子。与河堤边乘凉的人老熟人交谈后方才得知,这是前几天下雨涨水的“功劳”。
河水又清又亮,十分诱人,加上大太阳晒了几天,水温应该不低,我就试着把儿子肉肉的光脚丫放在水里沾了沾,打算让他感受一下父辈们享受过的“待遇”。这一试,试出了“麻烦”,小家伙挣扎着要跳进水里玩儿。
不让玩肯定不行,泡在水里玩更不行,万一弄感冒了,可不是开玩笑的。这样想着,只好发动女儿参与,我们拿出折中的办法,一边丢石头、打水漂儿,一边摆造型、拍照片,好不容易才把小家伙“哄”上岸。
母亲也担心小孙子受凉,之前吃西瓜的时候就一再提醒:“少吃点儿,西瓜是凉性的!”此时见他光脚丫回来,赶忙兑了热水泡泡,然后催着穿袜子、穿鞋子,末了逗一句:“宝宝,河里好玩不?”儿子仔细看着奶奶的脸,认真点点头:“ao(好)~~~~~”
母亲大半辈子没离开过蔺河,这河与母亲早就成了最熟悉、最亲近、最贴心的邻居,孩子们见到这条河,也如同见到自己的亲奶奶一样,倍儿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