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更达人联盟心理简友广场
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九节:力建常规

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九节:力建常规

作者: 鸿蒙小筑 | 来源:发表于2022-05-08 07:44 被阅读0次

    一般意义上来说,常规可以是对时间的管理,也可以是对内容的管理,现实生活中通常是两者的结合。

    对时间的管理,管理者主要关注的是某段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而内容管理则更多地从行为本身的角度,不限于完成的具体时间,只看重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结果。

    时间性常规例子很多,比如,课程表、日程表等等。内容性的常规也很多,多为行为要求、举止规范类的。比如,各种行为守则、要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内容可以涉及学习、工作、习惯、社会交往等多方面。

    建立常规绝不是管理者一厢情愿,把想管的事情罗列出来就是规范和常规那么简单。建立常规需要审慎的态度,协商的精神。在现状和可能性的评估的基础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一致的行为合约。

    审慎的态度在于作为常规要求的内容不能是一时兴起,而应当是切中要害或者于长远有绝对的价值或者好处,值得坚持也必须坚持的事项。

    兴起于一时建立的“常规”,其结局往往既不“常”也达不到“规”的目的。因此,考量建立某个常规,作为管理者应当前思后想,常规的内容是否必须,是否必要,是否值得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甚至年年做,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做到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甚至年年做。

    不一定要求思虑得那么完美,但至少应该对上述几个问题有一个大致的答案以后才可以向被管理者提出并付诸实施。

    兴起于一时的“常规”往往多数是管理者一时受了刺激或者突然心血来潮的结果,具有时效性特点,其后管理的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坚持这些东西。

    所以在考虑建立常规的时候,也需要管理者检视并且摒弃自身情绪化的因素,以冷静、理性而且长远的眼光去运作。

    协商的精神,在于管理者的管理不是命令、控制,而是引导和帮助。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无论是自己还是对被管理者都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理念。

    自我成长和自我管理是管理的目标。命令与控制跟这个目标背道而驰,引导和帮助才促使接近和实现这个目标。

    协商的生命力在于妥协和原则的平衡。坚持共同的原则是管理的基石和基础,灵活妥协的策略是管理的生命力和动力源泉。

    妥协并非讨价还价地让步,妥协实际上是对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所不知道的一面的一种敬畏,妥协是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都有可能犯错误的一种充分认知和保留余地。注意本文中提到的是坚持共同的原则,是对管理双方都有同样约束力的原则,而非只针对被管理者的原则。

    就管理者而言,过去的什么促成了现在的认知?过去的什么造成了当前的局限?现在的认知对被管理者和管理行为有什么样的影响?当前的局限对管理行为和被管理者有什么影响?当前的一切(认知以及其局限)对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将来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凭心而论,当我们“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天经地义”地“管理”自己的孩子(被管理者)时,对上述问题欠缺反思甚至一无所知。

    具体而言,建立常规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始于具体,进而模糊,最后化于无形

    经过深思熟虑而后向被管理者提出的管理常规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指向的、可操作的,它包括管理内容、管理措施两方面。

    管理内容应当是具体明晰,指向具体事件或要求内容的,比如,进屋换鞋,把换下来的鞋子放到鞋柜里就是一个具体而明晰的行为内容;而“讲卫生、有条理”就是模糊空洞的内容。

    管理措施也应当是具体明晰的,指向具体可行的奖励或者惩戒措施,比如,坚持这样做三天、七天、一个月会怎么样;坚持三个月、半年又会怎么样。如果忘做、漏做或者不做又会有怎样的措施,都应当明确而且事前提出。

    但是,作为常规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措施,在坚持相当一段时间而内化为个人行为规范以后,或者出现内化为个人管理迹象的时候,管理内容和措施应当逐渐趋于模糊、抽象,直到最后完全是个人内化的管理,而没有任何外力穿凿的痕迹。

    2.始于少,进而多,最后又少

    “始于少”,是出于以下考虑。

    (1)从不管到管,从没有常规到有常规,对管理双方都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和时期,管理的负荷太重会使管理双方都有放弃或者逃避管理的倾向。

    (2)少则易,容易培养管理的信心,增加管理的效率,树立管理的权威,被管理者也觉得适应管理并不困难。

    不仅要始于少,而且要始于小,其道理同上。

    “进而多”,就是在成功实现第一个行为常规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入同类的行为规范,在成功建立一类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引入不同类的行为规范。多是管理的必然要求,由少而多是实现多的管理的必由途径。

    “最后又少”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其一,行为常规内容越来越多,则可增加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少;其二,行为常规在多类别、多内容上稳固建立的结果就是这些行为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管理,从而作为他律形式的常规管理的形式就越来越淡化、薄弱,以至于越来越少,直到理想的、没有任何形式上的他律。这就是最后又少。

    3.以协商一致为基础

    前文中已对协商的理解作出解释,这里再次提出以示强调。从行文的风格不难看出,作者在这些地方有些鞭打管理者的味道。

    相对于弱小无力的被管理者,管理者太容易自以为是,太容易自为天命,太容易越权而不自知,所以,特别强调一下管理者无知的一面,矫枉过正一点,也许才能真正收到协商一致的效果。

    4.以信言为美做保证

    要让形式上的常规具有促发、促进行为规范的目的,就必须看到规范行为的结果。只有形式的规矩,却看不到规矩的行为,规矩就仅仅是形式而已。

    就像前面提到的分化训练,促使行为的一定是结果,而不是前提背景中的任何刺激,但如果前提背景中的某一个刺激(常规的形式)总是伴随着某些行为的结果,则该刺激才具有促发某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5.以重复坚持为保障

    规矩不重复、不坚持,就失去了“常”性。重复加上坚持,就变成“长”为之事。唯“长”而后“常”。

    所谓重复,就是应该天天做、周周做、月月做甚至年年做。

    所谓坚持,就是维持这样重复的周期能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

    一个常规坚持多久才能变成自为的管理,因人而异,但通常少于三个月是会让努力付诸东流的。

    6.以罚时出局等手段作为对破坏常规的惩戒

    尽管有了上述保障和保证性措施,也还是难免有违背常规的例外。

    对于破坏常规的行为,不给予一定的惩戒,相当于对遵守和完成常规的行为的惩罚而对逃避常规的行为强化。

    但不主张用正性的惩罚措施对待违背常规的行为,而是鼓励通过负性惩罚(罚时出局,丧失机会、特权等方式)的方法来处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家长必读|青岛新阳光心理ABA践行课第二十九节:力建常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rai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