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李白(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楚江:即长江。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望似一片白帆在阳光下闪耀,仿佛来自日边。
译文:
天门山仿佛被长江从中间断开,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赏析:
此诗于开元十三年(725)诗人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首句对应诗题,诗人以大胆的想象,想象天门山原是一个整体,长江如利剑般将天门山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同时“中断”二字体现了长江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具有冲破一切阻碍的力量,“开”字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远景,长江因天门中断而开。次句主要写山的雄伟、奇险,长江滚滚而来,然遇到此山,由于两山相对,水流到此受阻,激烈地碰撞之下,转而倒流,“回”字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门山的险峻。“碧水”体现了长江水的清澈,与第三句的“青山”相映成辉。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写两岸青山,即对应诗题“望”,“相对出”极为传神,静止的山因这一“出”字瞬间灵动起来,尾句终于道出望的立足点,诗人在一小舟上,白帆与太阳相互映照,仿佛从日边而来。
此诗意境极为开阔,画面雄壮,色彩鲜明,将长江的壮阔及天门山的奇险描绘得极为生动,读来如身临其境,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及远大的人生格局。
网图 侵删参考网站:《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