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味道”,在董卿眼里,《红楼梦》是一部最有味道的文学作品。
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十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是饮食之味。
《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好了歌》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是一份心酸和无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为人处世的一份智慧;一个是枉自嗟呀,一个是空劳牵挂,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命中注定的爱断情殇。
味道落到笔上,就成了风格,吃进胃里就成了乡愁,刻在心上那就成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一个结。
在本期节目里,跟随董卿一起品尝人生的这场饕餮盛宴,去倾听不同的“味道”故事。
天长地久的爱情之味
张小娴,1994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畅销言情小说家。
她创作的60本书,全都与爱情有关,她的作品被称为“爱情治愈文学”,许多读者习惯从她的文字中来寻找处理感情的方式。
张爱玲的爱情有些苦涩,琼瑶的爱情酸酸甜甜,张小娴的爱情则是“含笑饮毒酒”。
在她眼里,“最美好的爱情就是两个自我都可以包容”。与男友相爱二十多年来,她保鲜爱情的秘籍就是让自己不断地进步,不停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她认为,“人生的归宿就是寻求人生的意义,爱情其实不是人生的全部,如果女孩子把花在爱情的时间,放在自己的工作和努力自己的人生上,那她的成就会更大一点"。
从年轻到老,爱情的味道也随之而变,“爱情慢慢地变成一种恩情,一种长久的感情”。她爸妈年轻之时经常吵架,而变老之后感情却越来越好,当她妈癌症末期之时,她爸悉心照顾迁就她。
她朗读了自己的散文作品《爱情的餐桌》献给她爱的那个人。“爱情从餐桌开始,也在餐桌上消逝。 我要一直跟你吃到永远,看着我们彼此在餐桌上凋零。”念及再也不能陪伴的时候,想起陪爸爸吃的最后一顿饭,她不禁潸然泪下。每个人当你拥有之时,请懂得好好珍惜。
惊艳世界的舌尖之味
胡忠英,他是一位从业50年的名厨,也是杭帮菜的掌门人。在去年杭州G20峰会上,他担任餐饮文化组的组长,为全球几十位政要人物烹饪中国美食的味道,奉献了独具特色的宴席,展示中国味道的独特魅力。
为了东坡肉,龙井虾仁,荷香鸡,蟹酿橙等20道G20峰菜,他足足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学厨并非一蹴而就,他练刀工一练就是十来年,方练得“一分钟一斤肉丝,二十五秒一斤肉片”的出神入化的境界。亦师亦友,亦父亦友,他尽得师傅真传。“味是酸甜苦辣,道即方法”,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汇贯通,这是他做菜的最高境界。
他朗读了古龙的《吃胆与口福》献给自己的师傅童水林。“吃得是福,能吃的人不但自己有了口福,别人看着他开怀大嚼,吃得痛苦淋漓,也会觉得过瘾至极。”能吃是福,吃出学问亦是福。他将味道融入故事,用中国文化惊艳世界舌尖。
醇厚成熟的女人之味
张艾嘉,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一个女人将生命中的每一段时间都酿成了醇厚的美酒,20岁的张艾嘉风风火火,30岁轰轰烈烈,40岁转型导演,50、60岁依然续写传奇。世人感慨于她的美丽与才华,她却始终“轻描淡写”。
曾经,李宗盛为张艾嘉写的《爱的代价》被无数人奉为最能代表爱恋成长的经典。但在当时,张艾嘉还觉得这首歌的名字“有点土”。经历沧桑,她重唱《爱的代价》,歌里每一句都饱含故事,令她感伤。
也曾轰轰烈烈地爱过,却未能牵手结婚,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是孤独,我们不应该把所有幸福依赖于对方给你什么”。“味道是要被品尝的,我相信味道是来自于自己的人生态度,怎么好好走这条路,那就是你自己的味道”,她如是定义女人的味道。
她朗读了卡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献给在座的每个人。“当即将离别之际,大地的一切向你袒露。”也许离别令人痛苦不已,但她说,痛苦是带你走上进步的一个路径。得益于这样乐观开放的心态,她在人生每个时期都活出了自己鲜明独特的味道。
苦尽甘来的人生之味
吴纯,他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家,累计获得18项国际钢琴演奏大奖,被誉为闪耀在欧洲的中国钢琴之星。
吴纯的童年之味苦涩不堪,父亲无情卷走所有家产,家一无所有,荡然无存。母亲每天做五六份工,就为了重新撑起一个家。少年时,他拿了家里所有积蓄出国留学,开启了另外一段艰苦历程,为了勤工俭学,他每天打四五份工。
“想念是一个非常柔软的地方,你不能去触碰,一旦触碰以后,就很难去把自己再拉回来”,纵然和母亲饱尝分离之痛,他写信只报喜不报忧,更不敢提及想念之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品尝人生之极苦,他终学业有成,捧得多项钢琴演奏国际大奖。
他朗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献给曾经经历苦难的母亲和自己。“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苦难馈赠给他坚毅、沉着、从容,他把苦难当成一剂良药,锤炼自己的韧性。
绚丽多彩的视觉之味
叶锦添最早在全世界推行他的“新东方主义”的美学理念,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他是目前唯一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设计”的华人,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到高群书陈富国的《风声》,再到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许多经典影视剧中唯美的画面和主角服装,都是出自他手。
他在红尘百戏的繁华锦绣里思索,江湖傲笑的云烟飞舞中游荡。他用色彩斑斓的造型打造视觉的味道,他用美的灵性为戏里的故事穿上梦的衣裳。《卧虎藏龙》的飘逸,《大明宫词》的浪漫,《赤壁》的恢弘,《夜宴》的华丽,《风声》的压抑……叶锦添用他的创意和巧思,为荧幕增添了独一无二的色彩之味。
对古典美的启蒙来自于他在旧书店买到梅兰芳的画册。尽管父亲无情反对,母亲仍然不遗余力地支持他的艺术梦想。在他追逐艺术梦想之路,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他品尝了复杂的人生之味。如今他已事业有成,父母却早已远去,多少有些遗憾,有种流放的味道。
他朗读曹雪芹《红楼梦》选段,送给像林黛玉一样纯真与美好的人。“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粤语版的《葬花吟》,缓缓道来,令人如痴如醉。
起承转合的诗词之味
叶嘉莹,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她是白发的先生,诗词的女儿。她是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也是很多人通往诗词国度的路标和灯塔。她一生致力于古典诗词的教学,获得了使古典诗词于当代“再生”的赞誉。她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却才情纵横,虽然颠沛流离却度人无数。
她在诗词里寻找慰藉,坚守信仰。她才情纵横,却命运多舛,用诗词创作汲取力量,度过忧患,获得治愈。“瞻依犹是旧容颜,唤母千回总不还”,这是感慨母亲早逝的痛切心扉的人生之味。
她随丈夫前往台湾,谁知一去故土便是祸难加身,流离多年。她曾携尚未断奶的女儿一同入狱,年过半百之际又遭遇丧女重创。尽管命运多舛,颠沛流离,她始终坚持对中国文化的自修,也始终没有离开她喜欢的古诗词半步,她一直用异邦语言传播中国诗词文化。
“银翼穿云认旧京,遥看灯火动乡情”,怀念故土,归心似箭,重见故土那一刻她泪流满面。“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她不计高龄,往来奔走,为的是不让这传沿千年的诗词之味所期无人。
五位小朋友吟诵五首诗词献给叶老。“诗必穷而后工。”只有踏过岁月的波涛,才能写出征服命运的诗篇。叶嘉莹的诗句,于起承转合之间尽得风流,在笔落惊风雨中写尽人生之味。
味道,是在舌尖的百般滋味,更是人生的万种风情。有伤别离的苦涩,有庆相逢的欢愉;有爱不得的心酸,有放不下的无奈。
气质是一种味道,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品格也是一种味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情也是一种味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饮食之味酸甜苦辣皆备,人生之味亦如此。品味过人生百态,才能在时光荏苒中洗涤,淘洗出思想的真金。让我们尽情地去享受生活的滋味吧!我们感受到的越多,我们便生活得越长久,人生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朗读者》系列文章如下,欢迎点评:
文/梦者无涯 图/网络
网友评论
和懂吃,和你有些同样口味的人在一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携手体验食物里的味道以及味道所为你们带来的故事。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故事的跌宕起伏,别人可能难以身临其境,但是将过去娓娓道来,将那些酸甜苦辣轻描淡写。
经历过苦难后,我们有更强大的内心。但是在内心深处我们也渴望爱的味道,轻松成长的童年。
在电影世界里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味道,将自己代入戏中人,来寻一段不同的人生,并将那份特属于戏中人的味道更好传递出来。
思乡之情是最痛苦的,想回却回不了,以诗表思念,是那个时代的文人所特有的情怀。
味道,这个词在我看来很抽象。喜欢一个人,喜欢她所独有的味道。可能是气质,可能是颜值,可能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