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邵智康prof
被用户们包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被用户们包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 西门吹那啥 | 来源:发表于2015-06-17 22:46 被阅读20次

文/邵智康

前段时间,我们北京的团队加入了一枚“新兵蛋子”。我暂且称他为L,因为我希望他能像L战警那样牛逼,当然,这不是指武力上的。L负责京津两地部分用户的售后工作,而我这个“老瘦厚”自然也就成为了L名义上的导师。

L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专业,有着不错的身材和脸蛋儿,同时还带着一副与我类似的黑框眼镜。然而,我们并不是好基友,这也不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至于L怎么想,我就不得而知了。L除了对公司产品没我熟悉,以及没有与大量用户接触过外。L有着与我一样的服务热情与耐心,我对L有这样的描述并非表明我已经失去了对异性的兴趣,转而偏向男性了。只因通过这半个月对L的接触和观察,再加上中午从用户那里出来后,我问了L一个问题,L的回答让我对这段时间以及这个问题有些感慨。

这个感慨一直持续到我晚上回家。我想借着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做些分享,希望能带给L一些帮助和思考,来认识和战胜某些本不必要担心的东西。

我的问题是:如果现在让你正式给用户们培训时,会紧张吗?

L的回答是:嗯,会的。(上午在用户现场跟L单独聊了一下,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培训时用户人数少还好,但如果围满了一屋子,是会紧张的。)

由于在路上,而且我们也很快要分别。他回公司处理些事务,我下午则要奔向另一家用户做现场的培训与答疑,因此,我当时给他的回答非常简短。我告诉他,我们害怕其实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单纯的害怕培训。第二个层次是,我们怕的并非培训这件事本身,而是怕讲的不好。第三个层次是,我们也不是怕用户们不爱听,而是怕我们没有能力面对讲砸的状况。

下面,我想啰嗦几句关于恐惧的三个层次,以及给出战胜它的建议。

面对恐惧的第一个层次,我给出的建议是,从主观意识上作转变。你需要时刻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有一次自己的正式培训,而且这种培训可能以后会经常遇到。这种家常便饭式的培训意识是一定要强加给自己的,要深入骨髓,最后能达到的理想境界是,你完全没有了这第一层的恐惧,只剩下第二层和第三层。如果要消除这第一个层次的恐惧,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只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如果是L,我想也许一周都用不到。所以,我希望用现有的条件和同事们的支持,在6月底前,完全消除你对第一个层次的担忧,直接上升到面对恐惧的第二个层次。

面对恐惧的第二个层次,我给出的建议是,深入学习产品知识,加强专业性的历练。在培训流程上,我们要将它结合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化到别具一格的新的高度。所谓个性,是指我们为人处事的做人做事的风格,是个人精气神的外在表现,比如个人音色,音质,有魅力的手势和动作,甚至你的笑容和着装,还有坚定的眼神。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专业、风趣、耐心,还有在回答问题时,要慢半拍,意思是我们先要听懂问题,然后再想怎么回答,这需要一个短暂的思考过程,而且这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确保听懂了,同时还能快速的作出不错的回应,那么这将是你机敏而聪慧的表现。

在听懂和回答这两个阶段,我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因为我们经常会面临千差万别的提问。作为售后,我们对用户们的回答,就是专业的,就是官方的。因此,在作回应时,听懂问题会比激情表达更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公司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这也许跟我经常对用户们说过的一句话类似:你们请尽可能的提出需求。然而,至于能否实现这种需求,以及如何实现,这就是我们应该思考和做的事情了。前者是用户的提问,后者是我们的回答,问题可以随便提,但回答时一定要谦虚而严谨。

不单是L,我也同样需要在听与说这个方面苦下一番工夫,这工夫怎么下呢?比如多看书,多接触人,多找人聊天等等,这是一个信息资讯收集、整理再转换成知识的过程,然后将它理解透彻,最后变成自己的智慧的过程。然而,经历这个过程的确需要一些时间,当然,我们还能通过同事或朋友这样的”镜子“,来照出一个影像更加清晰的自己。我相信只要L愿意,并做出实际行动,L周围的人一定会站出来为你说上几句,也许只是简简单单甚至根本不起眼的几个字,也能使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以此来规避我们可能会犯下的各种错误,这能令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许多弯路。而这样的请教成本也是极低的,但效果往往是你意想不到的。

三年前,我服务于一家行业领先的档案管理公司。从小员工干起,8个月后,我被提升为主管,也就在这个时期,我便开始给师兄妹们“上课“,所谓上课,就是开会。在此之前,我曾听一位领导老大哥说过,开会超过半小时才能算真正的开会,从那时起,我开会的时间一般都努力控制在半小时以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认识到,所谓开会,是高质量的信息的传达与获取,它的关键点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会议内容的质量。能用10分钟讲完的,为什么要用30分钟?能用半小时讲完的,为什么要用1小时?冗余的会议内容不仅不利于重要信息的传达,还浪费大家的时间,而且这也是浪费生命的一种表现。

中午短暂的交流后,我给L推荐了一本书,书名是《像TED一样演讲》。书里提到了一点,我非常认可。所有参与TED演讲的嘉宾,演讲的时长需控制在18分钟以内。这项规定既能保证演讲内容的绝对高质量,观众也能从中获取到最多的信息,而演讲者在这18分钟里分享的信息,无不是经过反复打磨的,实属精品中的精品。

李嘉诚给高管们定了一条关于开会的规定,内容是开会时长不得超过45分钟,一旦超过,就要立刻终止会议,有什么事情没有交待明白,私下里找员工说明白。这也就保证了管理层不会在会议上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每次开会都会首先把重要的事情说出来。所以,在后来的会议中,我也有了控制开会时长的意识。

所以,我会有意识地主动的控制一些自己行为上的东西,让自己逐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来逐渐压制我们第二个层次上的恐惧。

面对恐惧的第三个层次,我给出的建议是,要么干脆不要想第三个层次,努力把第二个层次做好;要么把它想得简单粗暴,比如当你真正遇到第三个层次时,可能用户当场表示要投诉你,或者对你的专业性表现的颇为不满,你也能从他们脸上感觉到,又或者遇到突发事件,比如有用户会突然愤然离场,导到整个司面显得无比尴尬,你还可能面对的是用户无休止对产品的不满(通常没有这种情况,至少我从来没遇到过),这些极端情况都可能会让你面临极大的精神压力。而你将面对的,无非是这样的结果,一是真的被投诉,二是公司要你“聊天“,三是追究责任,四是羞耻的”被走人“。如果这几种情况,你都考虑到了,如果真的发生了,你也能勇敢的面对,我着实会佩服你。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思考这第三个层次的后果时,并非是让我们觉得有退路,从而给自己造成一种懒散、不专业,甚至极不负责和胡乱承诺的状态。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我们真的害怕这第三个层次,那么,我们就努力做好第二层,如果做好第二层,第三个层次几乎就远离你了,还有,如果你真的认清最后这个层次,并能坦然面对和接受,那么,这个时候,第三个层次和第一个层次,也就可以一同被我们淡化掉了。

啰嗦了这么多,然而,我并不知道这能否对L产生一些帮助,或者激起一些正能量的思考。我只希望,在不久后,能在某家用户大会议室的某个角落里,以欣赏的眼光看你优秀的培训演讲!

晚安,共勉。

分享人生   感悟生命

公众号:销售人生  个人号:shaozk42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用户们包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ss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