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
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尚书·尧典》第一段形容帝尧其人,第二段帝尧授民时,羲与和及其儿子,定下四时。四时与四季无法完全等同,四时特指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农历四季的正中。
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中有一幅图,清朝人画的《四子图》,也叫《命官授时图》反映的就是这一段关系。
结果是庶绩咸熙,社会欣欣向荣。
接下去是对话,帝尧与臣下的对话。
原文: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司马迁注:帝尧说:谁可顺此事?
马融注:羲与和为卿官,帝尧末年,都已经老死,庶绩多阙。所以求贤顺四时之职,用来代替羲和。
司马迁根据《释诂》将“畴”解为“谁”,“咨”解释为“此”。
《释言》说“若”就是“顺”。
时就是事,时事。
郑康成注《大传》说:帝尧一开始得羲和二人,任命为六卿。后来二人去世后,鴅(huan)口殳、共工等人继承其位。
《释诂》说登就是升。《说文》庸就是用。
合起来看,畴咨若时登庸?谁此顺事升用?司马迁和马融注的都对。
原文 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司马迁注:胤就是嗣,子嗣后人的意思。朱指的是丹朱,人名。启就是开,开启一个意思。
郑玄,字康成注:帝尧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开明也。丹朱是帝尧的长子。
插播一个讯息:帝尧、尧帝,同一个人但是定位不一样。专名前加一“帝”字,如帝颛顼、帝喾、帝尧等,表明他们半人半神的性质,放在后面的这个意味就没有了。
《史记正义》引用《荆州记》说:丹水县在丹川,帝尧之子丹朱被封在这里。
《淮南泰族训》说,虽有天下,而絑未能统也。絑与朱同。
面对帝尧的询问,放齐推荐尧的长子丹朱。
原文 帝曰:「吁!嚣讼可乎?」
可乎?就是不可。反问句。
司马迁注:丹朱顽凶,不用。讼一作庸。嚣作顽,在《左传》中有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讼作凶,据考证,并不准确。
《说文》说吁,惊也。惊讶的意思。帝尧讶异:什么!
《春秋左氏传》说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嚣。
讼就是争。
帝尧认为丹朱这个人妄言而且好争,不可用。
原文 帝曰:「畴咨若予采?」
马融注:采,就是官的意思。出自《释诂》。
《释文》若就是顺,采就是事。
无论是哪个意思,都不影响我们关照自身来理解——帝尧问,谁可以用?
原文 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备注:书上“僝”写成单人旁加孨(念zhuan)
司马迁注:方就是旁,鸠就是聚,僝就是布。
马融注:僝就是具。孔安国注《论语》撰就是具的意思。僝与撰发音相近,于是用撰的意思。
郑玄注:共工是水官名,其人名和氏没听过。只留下一个水官名。因为先祖就做了这个官,所以就以官名为氏。
共工在神话时代为大家熟知就是怒触不周山,导致天漏了,洪水泛滥。我在想作为水官,他是上不周山上决堤去了吧。
这还真不是瞎猜。
《周语》上记载:共工放弃此道,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想要壅防百川,堕高堙(yin)库,以害天下。
水淹在兵法上有记载,但是成功案例不多,臆造的不少。
都,《释诂》解释为于。
《白虎通·圣人篇》以方为旁。《说文》说旁就是溥(pu),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溥就是大的意思。
驩兜以共工有大功劳而推荐他。
原文: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尧当然不同意。
司马迁注:静就是善。庸就是用,违就是僻,象解释为相似,滔解释为漫,同慢。
象恭滔天就是貌似恭敬,而慢其天性。
《白虎通·寿命篇》说:又想要使民众务仁立义,无滔天。滔天则司命举过。
尧帝认为共工能说会道,但是表里不一的人物。
儿子口无遮拦、争强好胜,共工则言行不一,大伪。用谁呢?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