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跑步过程中,我们总会陷入一些误区,特别是刚开始跑步的小伙伴们,这个问题尤为严重,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我们到底应该跑多快?
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吧,记得一年前刚开始跑步时,对于配速、距离、心率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只要是去跑步,一定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当时觉得每次跑完步如果不跑到精疲力竭就对不起自己,就没有训练效果。但是后来慢慢的发现,事实好像并不是我想的那样,什么事情都要讲究科学,跑步亦是如此。
另外,我们还会遇到一类跑友,他们一年四季都坚持跑步,只是每天的距离、配速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没有什么变化。当然,如果我们跑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维持健康,这当然无可厚非。可是,还有一部分跑友除了希望能保持健康的身体这个目的之外,还有提高跑步成绩的愿望(我们也称这种跑友为严肃跑者),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这样长年累月缺少强度、距离变化的训练效果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之所以要把跑步的配速分区间、分等级,在我看来这就类似于手动挡汽车的档位划分,我们开车要依据路况的变化更换不同的档位,跑步当然也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变化训练强度了。
市面上的书籍和各种文章对于各种强度区间的定义和训练目的介绍的比较多,但是还有好多新入门的跑友不会设置自己的强度区间,下面就首先教大家如何找到自己的配速区间。
我就以与佳明手表配套的佳速度软件为例,进入软件后点击右下角的“更多”,
进入后点击“训练设置”,
再点击“设定配速区间”,
点开下方的“配速计算器”,然后输入你某一距离的最好成绩(注意切换单位,一般系统默认的是英里mi,我们需要改为公里km),然后点击计算(calculate)。
如上图所示,假设你的半马最好成绩为1小时35分,输入后你的各个区间的配速就显示出来了。以上图为例,E区间的配速为5分37-5分17;M区间为5分17-4分41;T区间为4分41-4分03;I区间为4分03-3分48;R区间为3分48以内。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每个强度的配速区间。
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每个训练区间的训练目的和使用范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