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善恶的沉迷,对恶的着迷与追打,是疏离社会的附魔群像。我们与恶的距离比你想象的近,因为我们往往假善恶之名,行自我证明之实。只要是快意恩仇都是充满了一念无明,哪里来的善恶”。
施害者,受害者,漠然者,围观者,起哄者……你是否想过,我们的角色常常就在一瞬间转换?它可能就是我们一个念头,一个冷眼,一个不加求证的评论,一句不负责任的谩骂。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5的台剧,堪称现代剧的里程碑之作。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太需要这样引人沉思的深度好剧了。
比起“我们离(与)恶的距离”,我更喜欢英文版的名字“the world beetween us”,它更能体现导演的创作初衷。它向我们展现的“the world”里,远非人性的善恶。
这部剧探讨的不仅仅是社会性事件发生之后,不同的群体如何挣扎或活跃在善恶的边缘,更无时无刻不在竭力向我们呈现,狭隘唯利的社会媒体,无视对方人权的受害者,网络世界激进失德的“键盘侠”,一样可以“杀人于无形”,变成自己唾弃厌恶的施害者。
以及,在每个惨痛的事件之后,有关或无关的我们如何继续在这个真实又残缺的世界里生存和生活。
-1-
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是“品味”新闻台的总监,她原本有双可爱的儿女,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一切被一场意外打破,她的儿子在一场无差别杀人事件中罹难。那场随机性杀人事件成了乔安挥之不去、不能提及的噩梦。走不出阴霾的乔安心性大变,变得极度敏感、封闭、冷血,与女儿、丈夫隔阂渐深,与公司职员矛盾不断,变成了一个人人畏惧、随时会崩溃的不定时炸弹。
凶手李晓明的家人也因社会的口诛笔伐隐姓埋名,长年带着口罩,苟延残喘于社会的最底层。妹妹李晓文不得已退学改名李大芝,后进入“品味”新闻台工作,成了乔安的助理。
乔安无意间知道了身边的助理就是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的妹妹,愤怒的乔安在李晓明被枪决后,曝光了李晓明的家人。
无数的骚扰、谩骂、砸打再次蜂拥而至,晓文父母哭着下跪道歉,和当年一样,他们并未取得原谅,反而被簇拥的媒体和铺天盖地的“键盘侠”质问:“你们下跪致歉是否有人指导?”“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你们全家都去死吧”……
无处可逃的晓文声嘶力竭:“难道我们就没有生存的权力吗?!”
-2-
同样深陷舆论无法挣脱的还有凶手的辩护律师王赦,不一样的是,即便被受害者家属当场泼粪,被亲人质疑,被公众谩骂,他也从未退缩,甚至拼尽全力去唤醒民众的法律意识。
因为杀人犯辩护,他的家人遭遇无处不在的网络暴力,怀孕的妻子被恐吓,女儿被谩骂,连未出生的孩子也遭到恶毒的诅咒。
但他始终坚持,“就算被这个社会讨厌的人,他也应该受到司法程序正义的保障”。
而王赦所做的,其实早已超出了司法保障的人权之外。判处死刑,只是一个李晓明的终结,如果能找到无差别杀人背后的原因,防微杜渐,警醒后人,不再出现下一个李晓明,是否比终结本身更有意义?
只可惜,这条不被认可的道路注定任重道远。在舆论压力和程序公正这场对峙中,舆论举起胜利的枪支,判处了李晓明死刑。
愤懑不平的王赦发出了呐喊:“如果民意能代替法律,那还要法律干什么?”
在法律体制尚未健全的今天,当民意被舆论影响甚至歪曲,成了泄愤的工具,还有谁能保证失衡的大多数能够代表公平?
如果法律只止于囚禁和终结,而忽视预防、矫正和善后,那它的意义和希望何在?
也许只有历史和时间来回答了。
-3-
难得的是,这样一部冲突剧烈的剧却保持了异常的冷静和克制,不表明立场,不讲对错,不评判人性,不主动、不引导,也避免了陷入自己的悖论的可能。
它如智者般深沉敏锐,却勇于消除尖锐和偏执;
它深入社会各个视角,却不参与任何群体的亢奋和狂欢;
它悲愤于社会和人性的失序无德,却不置身于道德的制高点妄加指责;
它带着绝望又希冀的悲悯,却不以上帝的视角妄求救赎。
它压抑肃穆,却无时不在拷问每一个人的灵魂。
网传幼儿园发生杀人犯挟持事件,整个城市陷入恐慌,乔安挣扎在利益与道德的边缘,终究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坚持没有跟风播放未加证实的新闻来制造噱头、误导观众。
人性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但乔安的挣扎看起来是如此的无力。
善食人血馒头的新闻媒体为博收视率编造谣言、制造恐慌,毫无底线;醉心狂欢的网络喷子化身正义的“审判官”,以字字剜心的判词擅自宣布别人的死刑。
乔安的自律,无法推动整个行业的自律。
-4-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悲伤逆流成河》里被谣言逼至海边的女主易遥,指着每一个围观者、参与者崩溃控诉:“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然后毫不犹豫地投海自尽,沉入纯净的水底。
澳大利亚的小童星艾米,无端被无数网友谩骂,“你可以快点去死,割腕失血过多就可以死,这是你应该要做的事情”“ 只有你滚蛋,这样所有人才开心”……
遭受整整八年的网络暴力之后,14岁的艾米自杀。
艾米的父亲发文:“那些曾经在网上对我的女儿恶语相向的人们,欢迎你们前来参加她的葬礼,如果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个笑话,不断的霸凌和骚扰可以让你们有优越感的话,那么不妨来参加葬礼,看看你究竟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当不明真相的你跟风造谣时,当自以为是的你肆意辱骂指责时,当百无聊赖的你幸灾乐祸时,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你的一个词一句话正在摧毁一个人的世界,一刀一刀绞着别人的心口,直到血流成河。
而安然坐在键盘前的你,转战下一轮的精神狂欢,不关心真相,也漠视罪恶,仿佛只是开了一个不痛不痒的玩笑。
-5-
尽管如此,《我们离恶的距离》依然让我们看到了微光。
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依然存在,受害者痊愈,病人和施害者家庭涅槃新生。
最后一集的标题叫“future”,那是我们将来的样子。在此之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愿我们的法律延伸到虚拟世界,不再纵容无处不在的致命 “暗器”。
愿我们的媒体不止用镜头看待社会性事件,也用自己的眼睛和良心。
愿我们的观众难辨真假时保持克制和独立,静待真相。
愿我们的网友在辱骂指责别人时,手下留情,学会自省和审视。
愿我们人言可敬,可爱,亦可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