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古代文化艺术之家
“十大!十大!”——猜猜第一个分享谁?

“十大!十大!”——猜猜第一个分享谁?

作者: 未央月影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21:54 被阅读117次

    看到十大想到了什么?校园十大歌手?当然不是咯!

    2017年4月12日下午,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审和投票,最终产生了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撒花、鼓掌)这些新晋“网红”们在各大网站和平台上开启了刷屏模式,不如一起来认真学习一下(认真脸)自己来盘点就不按年代顺序咯——秦汉血池祭祀遗址。

    找啊找,你在哪儿?

    这次发现的血池祭祀遗址位于陕西凤翔雍山血池村,位于秦国的都城之一雍城(今陕西宝鸡凤翔),这一地区的考古工作开展较早,发现颇丰,包括著名的秦公一号大墓,将秦雍城的功能分区(宫城、陵园、国人墓葬等)都作了探明,对于文献中明确有记载的城郊祭祀遗址却一直未能找到。考古工作者根据文献中对于祭祀地点的描述,将雍城周围符合特点的山一一做了调查和勘探,符合特征的地点当然也就包括血池遗址了。在80年代,陕西考古研究院的韩伟先生到凤翔的北山也就是雍山上去寻找,发现了雍山的夯土台,即血池遗址的祭祀台,它的外观为圆锥形,外面有一周环壕。但是当时并未发现祭祀坑,也没有采集到具有明确信息的遗物,后来也没有进一步做工作(这是差一点与你擦肩而过啊)。后来在2005年,在甘肃礼县鸾亭山顶发现一处秦人早期的祭祀遗址,给了雍城祭祀遗址位置一些参考,最终在众多单位考古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下,在血池村东侧发现了汉代的瓦,后来对这一地区进一步进行勘探,2015年发现了众多的祭祀坑,终于八九不离十了,2016年,正式申请发掘!

    不得不说,祭祀遗址找的真坎坷啊!这里插播一条小知识,现在很多时候的考古发掘都是抢救性的发掘,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一类或者被盗掘,往往遭到破坏严重或者时间极为紧张,而这种真正根据文献找寻到的重要遗址并进行科学发掘的,所保存和记录的信息更科学、更全面。

    厉害了,我的“坛场”

    血池遗址是首次发现由坛、壝、场、道路、建筑、祭祀坑等各类遗迹组合而成的“畤”文化遗存,简单来说就是遗存发现史无前例的“全”。陕西方言里的经常说的“坛场”(我终于知道它怎么写了)常会用在“坛场铺的大。”一类的句子里,其实就是借用了祭祀大的场所“坛场”来说一个人把事情弄得声势很大。(要是叙述有问题欢迎指证)

    图片转引自网络

    (看图说话)“坛场”即夯土台及其周边场地。处在最东侧山梁上的小山头之上,其北侧另有一个更高的山头。台为圜丘状,通高5.2米,基座直径23.5米;围绕“夯土台”的是一个圜状“壝”,即环围夯土台的围沟,整个环“壝”的直径31米,口径宽5米,底径宽4.1米,深1.5米。

    那究竟是发现了哪些遗存和遗迹让它这么有价值呢?

    血池遗址最近公布的是总面积470万平方米(2016年发掘2000平方米),确认相关遗迹3200余处,出土各类遗物2401件(组)。现在基本确认该遗址是由中心场地、各类建筑、围绕场地的祭祀坑、道路、烽燧等各类遗迹组成的“畤”文化遗存。

    2016年发掘发现的祭祀坑有以下几类:

    一是形制较大的长方形竖穴深坑,坑底及四壁都铺有木板,里面放置祭品,顶部还有盖板,类似一个超大的木箱子。祭品为马和模型单辕车;马一般为幼年,四匹,车木质结构,配有青铜构件,制作精巧;部分车侧边放置男女玉人、玉琮、玉璜以及模型弓弩、箭镞。

    实用原大车四马长方形深竖穴祭祀坑(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是窄长形竖穴坑,坑内一般为明器化车、马。

    三是窄长型竖穴、头部带洞龛的,这一类一般在竖穴坑内放置明器化车马,或以马面装饰物做马的象征,部分在龛内放置男女玉人、玉琮、玉璜。

    明器化木车与马牲肉祭祀坑 部分出土玉器组合(男女玉人和玉璜、玉琮)

    前三种是车马祭祀坑。

    还有一种密集分布于“坛场”南侧的峁梁上,绝大部分呈不规则形,坑内瘗埋物均为马、牛、羊三牲“献食”。(应该是纯动物坑)

    另有少数空坑,对于其属性,已经将其中的土样送去检测,查看是否存在“血祭”的现象,进一步结果还需要再验证。建筑基址在2016年发掘中没有发现,只是出土了大量的砖瓦建材。夯土台经过了解剖,基本是圆锥状,高5.2米,基座直径23.5米,外围有一周壕沟。

    除了祭祀坑外,在山梁高处的古遗迹调查中,发现多处夯土基址及战国至西汉早中期的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很可能与文献中提供皇帝前往主祭的“斋宫”、祀官驻地、祭具存放场所等建筑相吻合。(由于地理位置,受到自然冲刷和破坏较大)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考古不是挖宝,十大的突出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们的学术价值。

    秦汉国家祭天史实的充实:血池遗址目前考古发现的与文献记载吻合规模最大、时代早、持续时间长、结构功能相对完整的一处大型的国家祭天遗址。发现的遗迹、遗物均可以与《汉书·郊祀志》的相关记载对应。既填补了考古发现的空白,也为研究秦汉国家祭祀提供了实物例证。祭祀遗址本身蕴含着当时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地形地貌、传统规矩和勘與法则。

    秦汉国家礼仪制度认识的深入:秦汉是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开端,许多礼仪制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这批材料对于深化秦汉礼仪制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制度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次发掘证明了中国古代自秦汉到明清,国家祭祀礼仪制度一脉相承,脉络清晰。

    (补充)“四畤”与“五畤”:秦首先确立了畤祭,设立四畤祭祀天帝,以标榜自己统治天下的合法性。

    汉初刘邦入关,在秦四畤基础上增设北畤,合雍五畤,祭祀天帝,确立汉王朝的正统地位,刘邦之后西汉前期的皇帝多亲自参加祭祀,规格很高。

    西汉晚期由于儒生和儒学的兴起,国家的统治思想发生了变化,对祭祀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匡衡、韦玄成是其中代表人物,但是期间有反复。

    汉平帝年间王莽颁布元始仪,最终确立了都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的格局,废除了畤祭,从此一直到隋唐、明清都是都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大!十大!”——猜猜第一个分享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lo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