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读书想法
2024年共读‖听孟云老师分享《什么是教育》

2024年共读‖听孟云老师分享《什么是教育》

作者: 蒲公英_0477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06:13 被阅读0次

文/梁树丽

工作室读书分享
01.我的备读

在听孟云老师读书分享之前,我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做功课,虽然有点临时抱佛脚,但是时间的紧迫更能让我提高效率,一下午的时间我变得非常专注。

读书,我习惯从书的名字开始思考。

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是教育》,这个名字是一个特殊疑问句,而特殊疑问句需要我们回答,回答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而我的思考这是首先从why出发,我在想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作为书的名字?这是不是说明当时的德国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或弊病呢?我开始寻找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和作者的背景,我希望在读这本书之前对此书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卡尔•雅斯贝尔斯(1883.02.23-1969.02.26),他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的杰出代表,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他生活在一个见证了深远政治变革的时代,终其一生伴随纳粹政治与欧洲文明战后重建的历史进程。1937年,他被迫退休。1938年,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 。1945 年 4 月 1 日,美军入驻海德堡,使他与他的犹太妻子免于被驱逐至集中营的命运。他一生著作丰富,主要代表作包括:《大学之理念》(1923)、《时代的精神状况》(1931)、《理性与生存》(1935)、《生存哲学》(1938),但是《什么是教育》一书却是德国教育家赫尔曼•洪恩将卡尔•雅斯贝尔斯诸多著作中的教育思想精心编排、集结在一起在出版的作品,这本书出版于1977年,距离作者去世已经有8年。

《什么是教育》本书的不少片段写作于德国经历内外深重灾难洗礼、学生和学者共同体面临严峻挑战之际。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改善人类生存境况的条件并非政治行为,而根本在于教育。针对当时德国教育的一些弊病,雅斯贝尔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比如:工具化的教育仅仅将人视作功能,只提供单纯的训练而不注重学生精神的成长;教师个人对教育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心血,但由于缺乏统一观念的支撑,却显得贫弱无力;关于教学的书籍文章层出不穷、教学技巧不断翻新、一种教学尝试迅速替代另一种教学尝试……时代焦虑地关注教育,却使教育变得稀薄而空洞。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状态,我们和1977年的德国有着很多相同之处,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同样存在着重视育分而忽略育人。

所以这本书值得我们阅读和拥有。

02.听孟云老师讲书

孟云老师为了这次的讲书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分享的时候她并没有单纯的讲书,而是做了最优的选择,从书中选取了和我们生活实际最相关的章节来分享,整个过程她用问题引发思考,用问题展开讨论,所以我们在听书的时候一直保持着思考的状态,这是非常好的分享策略,我为她的智慧点赞。

导读问题一:教育是什么?

董仲蠡在《教育的意义》的演讲中说:教育,不仅传授知识,更是提高个人修为,增加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从而认识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也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希望的明灯,所以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教育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通过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分享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将传统交给年轻人,使他们在其中成长,舒展自由的天性,其中教育影响是最重要的价值体现。读到这里我们马上会想到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导读问题二:分享我们的教育理念

  孟云老师分享结束后,她邀请我们根据所分享的内容讲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在她的分享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分享的三种教育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

经院式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递”系统化的知识。特定的作家和书籍被奉为权威,教师的职责只是照本宣科,而学生去学校只是学习固定的知识,掌握现成的结论,“将白纸黑字带回家”。
师徒式教育则强调教师的个性力量与人格权威。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带有服从的色彩,在这种服从中,学生放弃了自身的责任,获得了一种依附他人的轻松感。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只有第三种苏格拉底式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苏格拉底相信每个人都有神圣的潜能,因此,他总是把他人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追求自由的思考,学生对教师没有屈从和依赖,彼此之间是充满善意的切磋琢磨。

我们就这三种教育类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梁波涛老师以“存在感”这三个字给我们分享了她帮助并影响一个调皮孩子的感人故事;李雪老师以“一切皆有可能”告诉我们要相信孩子身上的无限可能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们正向确认;郝月月老师用“成长比成绩重要”给我们也分享了她和班上孩子们的故事,她说当她把重心放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成绩的时候,她看到的春暖花开;刘嘉琪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如果学生能被正确教育,学生就会灿烂如花”;张爱敏老师告诉我们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教育是唤醒与点燃,是一场双向奔赴。教育学就是关系学。教育就是给予孩子生长的阳光雨露,让孩子自由生长,主动学习,幸福生活,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以身示范,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学生,点燃唤醒爱与责任。

我的教学理念是“和善而坚定”。在教育教学中,不管遇到多调皮的孩子,我都会做到平和对待,不急不躁,让批评的话悄悄说,让花静静落,让矛盾在笑谈间灰飞烟灭。

当然这一切得益于我稳定的情绪。特别是教蜗牛班这6年,我一直在读书中寻找智慧,在写作中拂去思想的灰尘,我把教育看作是一场自我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摈弃浮躁,我变得越来越平和,我的行走也变得越来越有力量,当我用正向确认去教育引领孩子们的时候,当我从自身示范要求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周围的磁场在发生着改变,我看到了孩子们身上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我发现万物皆可爱。

问题导读三: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

做学生生命中的摆渡人。

  03.我的新思考

一本好书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在看见自己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修正和修整自己行走的方向。

我问自己:我是优秀老师吗?或许在很多人看来我很优秀,但是对照书中的内容我发现自己并不是优秀,我有着很多的不足和缺点甚至是错误。比如我还是喜欢让学生听我的话,我的控制欲还是比较强,很多时候我处理问题的时候还是缺少智慧等等。

所以,我还是需要静心反思,我需要有直面自己的勇气,更需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唯有如此,我才能与优秀更接近。

这个寒假我需要静心读书,沉淀自己!

感恩!

     

相关文章

  • 《谁动了我们的幸福?》感悟

    21天心道教育妈妈蜕变营学习第2天感悟: 分享老师孟珂安,主题《谁动了我们的幸福?》 听孟老师分享自己的故事:婆婆...

  • 近距离接触范锦

    鸦岭镇新教育“师生共读共写”培训会---听“相遇写作 相知新教育”有感 共读共写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

  • 乌兰淖尔学校《共读共写共成长》分享会2018-11-16

    乌兰淖尔学校生命叙事分享会③ 周五是我校新教育实验团队分享日,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共读共写共成长》 。 ...

  • 20200408

    摘自李娜 教育的目的共读,听魏校长解读,收获几点。 ①通过共读举例阅读应该怎么来读?阅读是观念建构的过程,观念是把...

  • 以书会友,不忘初心

    听牛妈分享完当初成立蹦搭的初心,想起了我第一次参加共读的情景,我为什么会参加共读,从内心来讲,我是希望自...

  • 冥想之后读古老经典

    共读分享(第17天) 个人收获与感悟 财富与健康 人生最重要的两部分是财富与健康。 如果不是听侯老师的分享梳理书中...

  • 编织美好教育生活

    2020.12.27 昨天学习梳理了王小龙老师分享的新教育年度主报告——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前两部分,了解了何为“共同...

  • 论语共读

    《论语》共读·每天两句话: 为政篇05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顺...

  • 郝晓东老师读书分享会(1)

    2022年8月2日晚上20:00,郝晓东老师要进行《中国教育报》组织的、共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分享会。平日里...

  • 2020年六月好书共读第三本《终身成长》

    六月好书共读 第三本《终身成长》 已经忘了是第几遍读这本书,听樊登老师讲就听了五六遍,也看了实体书,分享输出了好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年共读‖听孟云老师分享《什么是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wpo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