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儿与小木匠的甜蜜爱情

作者: 竹韵兰馨 | 来源:发表于2019-01-31 13:49 被阅读30次

    原创 作者: 竹韵兰馨

    馨儿与小木匠的甜蜜爱情

    一九八五年的腊月里的一天,早上十点多,馨儿陪着堂姐阿霞,给阿霞的外婆送年糕。

    馨儿和阿霞用扁担抬着竹篮里的二十斤年糕,一边走一边停停歇歇,说着姐妹之间的私房话。

    这年,馨儿十八岁,阿霞二十。

    馨儿初中毕业后,顶替父亲工作,去了父亲的单位供销社当营业员,正式工吃公粮铁饭碗,成了村里人羡慕的城里的人。

    阿霞十五岁就学了裁剪,出师后,在镇上开了一个裁缝店。阿霞早些年缝纫学徒时,认识了一起学徒的师哥张顺,两人正在处对象。

    阿霞问馨儿:你吃公粮,找男朋友,也找一个铁饭碗的。

    馨儿:我爸妈也是这么说的,要我找个城里的婆家。

    姐妹二人抬着年糕,走走停停,本来离外婆家也就五公里的路,二人走了近二个小时,到外婆家近中午十二点了。

    到外婆家门口,外婆正在晒被子,见到阿霞和馨儿,赶紧过来,帮忙提下装年糕的蓝子,边对阿霞说:你大山表哥昨天回来了,早上村里的小春叫他去,帮他家修一下柜门。

    外婆六十多岁,背有点驼,经常去阿霞家住几天,馨儿认识外婆。

    外婆一路小跑去找大山回来。

    阿霞对馨儿说:表哥大山是木工,小学毕业就去学木匠,这几年也在外打工,很少回来。

    约摸二十分钟,外婆和大山回来了,大山远远地就喊,阿霞表妹来了。

    阿霞:我妈叫我送年糕来了,你很少回来了,好像还是去年正月见过你。

    大山:做木工大多上门做,吃住在户主家,有时候接外地的活,工期一长,回来就少了。

    大山和阿霞打着招呼,快步走到家门口,这时他才发现和阿霞一起来的馨儿,阿霞介绍:这是我小叔的女儿,馨儿。

    大山:哦,见过见过,长大了长高了。

    馨儿赶紧叫一声,大山表哥好。馨儿记忆中,前几年过几次大山,不记得有没有说过话。

    大山笑呵呵的,仔细看了看馨儿:馨儿表妹好,进来坐吧。

    外婆说你们表兄妹好好聊聊,我去菜地摘点菜回来,你们中午在这吃饭。

    大山去厨房里烧开水,边说着话,问阿霞现在还在开店吗,大姨和大姨夫都还好吧,问其他的表兄妹现在怎么样了。

    阿霞和表哥拉着家常,一边找了个木制水桶,用木瓢从水缸里盛清水放进水桶,将年糕倒入木桶的水里浸泡。

    大山烧好开水,给馨儿和阿霞倒水沏茶。边说你们坐坐聊聊,给你们做午饭。

    阿霞:不用了,下午店里有事,有人来拿做好的衣服。快过年了,做新年衣服的也多。

    大山:那怎么可以,吃了饭回去不晚。

    阿霞笑着说:行吧,还是炒个年糕,加点白糖,省事也快。我来做。

    阿霞从木桶里又捞起一些年糕,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馨儿坐在灶里点火。

    炒年糕,先放点菜籽油在锅里加温,倒入年糕,不停的翻动锅里的年糕,直至八成柔软时,放入白糖,再次翻炒,直至白糖至粘稠,此时年糖入糖味,进口柔软香甜,恰到好处。

    外婆拎着从地里摘好的蔬菜,又用门口井里水洗净,回到家,看到阿霞娴熟地炒着年糕,大山站在边上呵呵地笑。外婆说阿霞打小喜欢吃炒年糕。阿霞冲外婆扮个鬼脸。

    炒好的年糕,阿霞盛出三碗,三个人,一人一碗年糕,吃完了午饭。

    这也是馨儿,第一次在大山家,和大山一起吃的第一餐饭,炒年糕。

    吃完年糕,和外婆道别,外婆叫大山送送两位表妹。

    大山一路相送,阿霞问大山:这么些年在外,可处对象了?

    大山:先几年在师傅后面学徒,从来没有想过,现在可以离开师傅一个人接活做,也没时间想这个问题,不着急。

    阿霞:年过完,你就二十二岁了,该考虑了。小姨上次见我妈,就说这事呢。

    大山呵呵笑道,不着急。

    馨儿和大山不是很熟悉,很少插话,听着阿霞和大山的对话,一路走着,一路眯眯地笑。

    因为不象来时抬着二十斤的年糕,手里只拿着来时抬年糕的扁担和空竹篓子,不知不觉,五公里左右的路快走完了,抬眼就能看到阿霞和馨儿的村庄。

    阿霞笑着说:表哥就送到这里吧,正月拜年又见面了。

    馨儿也说:对对,快到家了,表哥不用送了。

    大山乐呵呵地说,好吧,两位妹妹今天辛苦了,正月里见。

    馨儿再次见到大山,是大山正月初三去阿霞家拜年,大山和阿霞的弟弟栓子一起来到馨儿家,馨儿赶紧倒茶,又是摆上瓜子花生糖果,馨儿妈妈从厨房出来,问:栓子,和你一起来的是哪个。

    栓子:是我小姨的儿子,我的表哥大山。

    馨儿妈妈:有印象,小时候见过,长这么大了。

    大山笑呵呵叫声婶子好,把手里拎着两瓶蚌埠白酒,叫婶子收下。

    蚌埠白酒当时是七毛钱一斤(瓶),那时候的乡村,非挚亲,很少拎酒登门。

    馨儿妈赶紧叫来馨儿的爸爸,拿着大山递过来的酒,不知道如何是好,不停地说:你说这孩子,过来就过来,你还带酒干嘛呀。

    馨儿爸说:栓子,回去和你妈讲一声,你和大山中午就在我家吃饭。

    栓子得令一声,转身跑着回去告知爸妈。

    馨儿姐妹三个,馨儿的大姐玉儿已出嫁,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出嫁的女儿每年正月初四回娘家,给爸爸妈妈和长辈们拜年。小妹玲儿,十二岁,不仅长得漂亮丹凤眼儿会说话,机灵古怪,是家里的小活宝。看到家里有客人,玲儿不停地围着大山叫大哥哥。大山赶紧从衣袋里掏出两元钱给玲儿,母亲不让,大山说是给玲儿的见面礼,压岁钱。

    馨儿在家排行老二,前二年母亲生病做了手术,不能做农活,靠父亲上班的工资难以维持现状,父亲向单位申请,提前退休让馨儿顶替,单位考虑实际情况,批准申请,馨儿去了父亲的单位供销社当了一名营业员,父亲回到家里,替母亲下地干活。

    这年的正月初三,馨儿家午饭桌上,馨儿,馨儿的爸爸妈妈,馨儿的小妹,还多了二位,就是堂弟栓子,和一位远房亲戚,大山表哥。

    饭桌上,馨儿的父亲替大山斟酒,大山忙站起来,推辞说:叔,我没喝过酒。

    馨儿父亲:没喝过酒,不代表你不能喝,正月里,喝一杯。

    父亲话落,酒己斟满。大山红着脸,连连说着,谢谢叔。

    父亲和大山边喝着酒边聊着,母亲在边不停地给大山夹菜,不停的说孩子吃菜,就当自己的家里,不要见外。

    栓子和玲儿,边吃着饭,不时地离开饭桌,将除夕放鞭炮没有点燃的和没有燃尽的,从炮灰里找出来,兄妹俩用火柴点着玩。

    栓子和玲儿,还有庄上的孩子们,从除夕到正月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玩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的游戏。大人们只是不停的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不太去干涉,毕竟那时候的鞭炮稀罕,村上的孩子大多只有春节里才能遇到。

    馨儿从父亲和大山聊天中了解,大山学了三年的木匠,现在主要是上门给别人家做家具,有时候别人家盖房子时,也会请他做木工活,大山的母亲常年在外给人家做保姆,越是春节越忙,今年又没回来过年。在外待着的多,回家的少。

    母亲不停地说,大山你这么小就去学徒,这么多年在外,受累不少吧,父亲不停地赞许大山,学了好手艺,就有了看家本领。

    午饭结束,馨儿去厨房洗碗,大伯母过来家里,又和馨儿的爸爸妈妈聊了会家常,带着大山和栓子回了自己的家。

    初三的晚上,阿霞过来,给馨儿一双崭新的毛线织的手套,说是大山送给馨儿的,白天见面没好意思送给馨儿。

    馨儿:那怎么好意思呀,大山表哥可在你家,我去谢谢他。

    阿霞:大山吃过晚饭回去了。谢什么呀,总归也是自家表哥。

    馨儿长这么大,第一次收到异性的礼物,而且还是不太熟悉的远房亲戚,所谓自家表哥送的。馨儿连连对阿霞说,是是,是自家表哥。

    阿霞没有察觉到,馨儿的脸不自觉地红了。

    乡村的年是浓浓的,访亲会友,往往过完整个正月。馨儿初八就上班了,由于上班的小镇离家三公里多,那时没有公交,早出晚归,都是步行,上班有规定不能迟到。馨儿上班一年多,每月的工资留下几元零花,全部交给父母,补贴家用。父亲前几天说,今年的工资你自己攒下,买辆自行车,上班也方便。

    馨儿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去上班,新年第一天上班,一定要准时。

    正月初八的清晨,还是有点刺骨的冷,馨儿用自己织的毛线大围巾,把自己的脸围个水泄不通、只露两个忽闪忽闪的大眼睛,出门时戴上大山送的毛线手套。

    馨儿一边走着,一边和村里的人打着招呼,馨儿自顶替父亲的工作去镇里上班,村里都说馨儿有福气,夸馨儿又没有清高架子,将来一定在城里找个婆家,村里的小姐妹们也羡慕馨儿,吃上公家饭,铁饭碗,是城里人了。

    玲儿倒是没有觉得吃公家饭有多么好,初中毕业时,她就想过和阿霞学裁缝,自己也想开个店。

    馨儿到单位,早了二十几分钟,值班的大爷早早放了鞭开了供销社的大门,馨儿向大爷问个好,直接去店里,套上护袖,开始打扫卫生,这时值班大爷过来,打开店面的门。

    馨儿正在给店里的商品擦灰尘,无意间看到柜台前站着一个人,定睛一看,是大山,大山正乐呵呵的看着馨儿。

    馨儿一阵慌乱,不知为什么她左顾右盼看看上班的小姐妹们可有来的,有点语无伦次说:是大山表哥啊,这样早,可是来买东西。

    大山说你等一下,又走出店外,一会儿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进到店里。

    大山说:你骑自行车上班会方便多了。

    馨儿楞住了,没等馨儿说话,大山又开口了,我明天也要出远门打工了,在一个工地上接了木工活。说着把自行车车钥匙放在柜台上。

    馨儿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正要张口说话,大山忽然脸红了,丢下一句话,骑自行车,注意安全!转身疾步离开店里,等馨儿反应过来,追到店外,大山早己跑得远远的。

    这个时候,店里的同事们也陆续来到单位,馨儿没敢声张,怕同事拿她开玩笑。馨儿把自行车偷偷推到值班大爷的值班房。

    正月初八,馨儿新年第一天上班,六神无主的捱到下班,同事们都回家了,她推着自行车,去了也是初八开张的阿霞的裁缝店里,这事必须让阿霞知道,问问阿霞,大山到底是什么意思。

    到了阿霞的店里,阿霞己回家了,阿霞的男朋友张顺正准备关店门回家,馨儿没有多说,把自行车推到店里,和张顺道别,径自快步往家赶。

    回到家,家里正准备吃晚饭,馨儿的大姐玉儿初四回娘家省亲拜年,还没回去,玉儿怀孕七个多月了,姐夫跟前跟后侍候着,玲儿不时的过来,耳朵贴在大姐的肚子上,调皮的说,大姐肚里的小毛孩儿又在动了,惹得一家人笑。

    晚饭时,玉儿对馨儿说:二妹今年十九岁了,有合适的,可以谈一个。

    母亲也说,是可以谈对象了,老大不小了。

    馨儿不知道为什么,不敢看大姐,边吃饭边小声说:嗯嗯,知道了,遇到合适再说。

    大姐是十七岁那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姐夫,十九岁出嫁,今年二十一岁,再过些日子就当妈妈了。这在乡下,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是水到渠成的美好事情。

    母亲说有提亲的,馨儿总是不同意,大姐说不用太着急,馨儿现在是吃公粮,又是城市户口,找个城里的对象,不是问题。

    母亲和大姐玉儿在说着一些家长里短的话,馨儿吃完晚饭,去找阿霞。

    阿霞的家就在一墙之隔,阿霞的父亲和馨儿的父亲是亲弟兄,爷爷在两个儿子成家后,让儿子们分家另过,当时前后七间草房,前面六间二个儿子每人三间,爷爷住在院子后面的一间。后来爷爷去世了,留给儿子每人三间草房,历时久了,经常漏雨,弟兄俩商量同年翻了瓦顶,墙还是爷爷当年自己制的土砖墙。后面的院子两家公用,爷爷的草房弟兄俩换成了瓦顶,堆放两家的一些农活工具和杂物。

    馨儿到了阿霞家,拉着阿霞就出门,到庄上最东边一口老井那里,馨儿停住脚步,把今天大山莫名其妙送到店里的自行车的事,全部和盘托出,言下之意就是,问阿霞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阿霞咯咯的笑,嘴里说出一句,大山有出息了!

    馨儿着急的问:姐,你说怎么办?

    馨儿知道阿霞会帮她拿注意,自小到大,有些话不和大姐玉儿说,但是愿意和阿霞说。

    阿霞:你也这么大的人了,这还不明白吗?大山在追求你啊!

    馨儿用手捶着阿霞:姐,你又瞎说了。

    阿霞:我没瞎说啊,只是大山表哥是乡下的小木匠,不是城里人。不符合你的要求吧。

    馨儿说不出话来,也不知道怎么说,她没谈过恋爱,也没想过自己会谈什么样的对象,虽说外面的人和家里的人,自她去城里上班以后,不停的给她将来的归宿画着框框。

    阿霞拉着馨儿的手:孬妹妹,我还不了解你吗?大山追求你,说明大山有眼光。现在什么话也别说,走,咱俩回家,今晚我俩一起捂床(睡在一起)。

    馨儿回家和母亲打个招呼,今晚和阿霞住一起,母亲说,去吧,你俩自小到大是狗头亲家。(亲密)

    正月初八的晚上,馨儿和阿霞住在一起,阿霞向馨儿说起了大山表哥的身世。

    阿霞的小姨十五岁就去了城里、帮人家带孩子,在十九岁那年八月十八号,小姨从城里回来,手里抱个一个婴儿,说是在城里捡的,送回来让外婆照看,小姨以为很简单的事,在村里却是轩然大波,有人说小姨在外不俭点,有了私生子。外婆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但是经受不住村里的流言蜚语,坚持叫小姨把孩子送走,小姨本以为是做了一件好事,没想到会是这么个结局,小姨哭的很伤心,又不知道把孩子送到哪里去。外公平时话不多,生产队做农活是把好手,只要经他手的农田,田地规制的工工整整,收成也好,从生产队长到村民,大多尊重着外公。这次小姨带回孩子,村里这么大影响,他也始料不及。

    外公看着泪人样的女儿,还有气得半死的老伴,外公冒出一句话:人嘴两块皮,唾液也会淹死人,孩子送不送出去,流言蜚语己出来,结局都一样,孩子留下,我来养。

    外婆大多时候以外公为主心骨,小姨听到外公说话,抱着外公放声大哭。

    就这样孩子留下了,由外公外婆养着,取名叫大山,小姨继续外出当保姆,挣的钱大多交给外公外婆,一起养着大山。大山会讲话的时候,叫小姨为妈妈。

    本以为日子会一直安安静静过下去,可小姨到了说婆家谈对象的时候,男方一听小姨有个捡回来的孩子时,都退却了,直到最后,小姨干脆放出话,谁要娶我,就必须带着大山一起过去,就这样,小姨的婚事耽搁了。外公去世的那年,大山十二岁,小姨哭的死去活来,也就在那天,大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大山在外公的坟前磕了三个顶地的响头:外公,您放心,我一定让外婆和妈妈过上好日子,孝敬外婆和妈妈。

    第二年,大山小学毕业,他直接去找村里有名的木匠汪师傅,说想和他学木匠,外公在世时,和汪师傅关系密切。汪师傅一口答应,跟我学可以,必须至少学习三年你才能出师,自立门户。大山给师傅敬茶,按当时的风俗,行跪拜之礼!

    小姨得知大山不去上学的消息,特地赶回来,劝大山重返校园,大山说:妈,学一门手艺,也可以挣钱养自己。

    拗不过大山,小姨又去了汪师傅那里,说叔,大山交给您了,孩子还小,不听话,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汪师傅说,你放心,大山的来历,你父亲在世和我唠叨过,我清楚的很,你的为人我最了解,闺女,你安心在外做事,我一定把大山当自家的孩子管教。

    就这样,大山拜汪师傅为师,吃住在汪师傅家,汪师傅去哪儿上工也带着大山,把自己的手艺也毫无保留传授给大山,

    大山跟着汪师傅学了整整三年的木工、汪师傅对大山说,按说你可以出师了,但是你的年龄还太小,而且资历浅,没有人敢用你,用汪师傅的话就是你暂时不能闯荡江湖,从今开始,在我后面做,你做的大工也好小工也好,全部按工付你工钱。

    大山:听从师傅指导,但是我不能收工钱,我的手艺做的不精,还靠在师傅跟前,师傅的指点。

    汪师傅:我说了你可以出师了,就可以凭自己手艺的挣钱,应该是你的就是你的。

    就这样,汪师傅继续带着大山接活做,但是这以后,大山在师傅那里做了多少活,师傅按工计算交给大山,大山把所有的工钱,都回家交给了外婆。

    出师后,大山跟着师傅又做了二年的木工,师傅决定让大山正式走向江湖,步入社会,临走时,汪师傅送大山一整套的木土工具。

    大山给师傅,磕了三个响头,背着师傅送给他的木工工具,正式出师。

    大山接的第一个活是给一户人家打一个五斗橱和一张四方桌,六张木椅,大山的做工的精致和认真的态度,得到这户人家很高赞赏。大山用这笔工钱,给汪师傅买了两瓶酒和一条合肥牌的香烟。给外婆买了一套衣服,给小姨买了一条围巾。

    汪师傅欣慰,觉得对得起己故的老友大山的外公,外婆逢人就说自己穿的这套衣服是大山买的,小姨拿着围巾就落泪,近二十年来,辛酸和喜悦的泪水。

    阿霞说:这次大山来拜年,和我谈了很多,近两年,大山靠自己的手艺精,加上为人处世厚道,一传十 十传百,接的活也不少。也不枉外公外婆,还有小姨,养他一场。只可惜了小姨,至今单身,没有成家。

    馨儿从头听到尾,也是头一次听阿霞讲她小姨的这段经历,莫名的感动。

    阿霞说,大山来到小姨家,我们没有把他当成捡来的孩子。没有把他当外人,就是一家人。

    听着阿霞的叙说,馨儿的眼前浮现出,那个高高的个子,一头浓密的头发,一笑起来眼睛就会眯起来的大山表哥。

    馨儿心里嘀咕,大山表哥为什么送我自行车,现在又去了哪里做工去了。

    馨儿的心里,对大山,一种莫名的的牵挂。

    阿霞说:你什么也别怕,你只要知道大山是好人就行了。

    馨儿:我明白,自行车这件事只能你和我知道,千万別让我爸妈和别人知道哦,免得无事也惹出事来了。

    姐妹聊到深夜,两人才彼此催着早点休息,

    仿佛一切归于平静,自行车就放在阿霞的裁缝店里,馨儿一直没有骑过。过去二个月了,没有见到大山来过,又有人来家里提亲,当中有村里干部的儿子,也有城里铁饭碗的,馨儿都没有相中。这时村里有人说了,馨儿去城里上班,眼光高了,也就是说架子大了,找对象要求太高了。

    母亲总是背后对馨儿说,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有合适的就处处。父亲毕竟在城里上过班,见过世面,对母亲说,馨儿的事自己做主,你别总是催着,搞得女儿嫁不出去样的。馨儿每次看着爸妈争论,她总是在一旁默默地笑着,不说话。

    因为馨儿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拒绝所有提亲的,她无法回答爸妈。

    四月份的一天,阿霞突然叫人带话给馨儿,叫馨儿下班去她的裁缝店。

    下班后,馨儿直接去了阿霞的店里,刚跨进店里,就看到阿霞的男朋友张顺,正在和一个人坐着在裁剪板前聊天,这个人竞然是大山,馨儿一阵慌乱,想抽身离开,大山看到了馨儿,连忙站起来,给馨儿问个好,给馨儿让坐。馨儿红着脸不敢看大山,语无伦次地答着腔,居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张顺对馨儿笑着说,大山也不是外人,别不好意思,阿霞去买菜了,晚上就在这里吃晚饭。说着给馨儿沏茶。

    馨儿拿一本裁剪书,避开尴尬,大山和张顺继续聊着天,大山不时看一下馨儿,馨儿就低着头看着书,也不说话。

    约摸二十分钟左右,阿霞提着菜篮子回来了,馨儿赶紧站起来,和阿霞一起进了厨房。

    厨房也就是阿霞店铺后面的院子里,用预制扳搭的一个小间,摆个桌子,切菜用,桌子上摆个小碗橱,用的是煤球炉炒菜,院子里有口水井,平时洗菜洗衣就靠这口井。

    姐妹俩一起动手,洗切炒,为了加火头,阿霞在煤球炉上放了一些木炭,个把小时,姐妹俩就做好了四菜一汤,红烧鱼块,炒芹菜,青椒炒肉丝,西红柿炒鸡蛋,水豆腐青菜汤。阿霞从菜市买一斤卤鸭,加一小碟子的盐萝卜干,摆到店里一个小四方桌上,六菜一汤,

    阿霞将白铁锅里淘上米,加水放在煤球上炉上。馨儿:姐,你就是能干,不仅手巧,心也细。

    这时,张顺己拿好碗筷,拿出一瓶酒,给大山和自己各斟满一杯酒,阿霞和馨儿以白开水代酒,四个年轻人,围桌而坐。

    张顺和阿霞学裁剪的时候,同拜一位师傅,是师兄妹,情投意合,加上师傅的撮合,双方父母都合意,订了亲,在镇上,二人一起开个裁缝店,生意还是红火。张顺说想和阿霞决定年底把婚事办了。

    馨儿很少说话,阿霞不停地起身去看炉子上正在煮饭的白铁锅,怕饭糊了。

    张顺和大山不停地说着,馨儿从他俩的聊天中了解到,大山刚把杭州接的活做完回来,这次在本地接了两家婚嫁的家具,估计做完,就快过年了,意思就是下半年不去外地了,在本地做工。明年开年以后,劝说妈妈不要外出做保姆了,和外婆一起在家。

    阿霞端出白铁锅里煮好的米饭,阿霞接过大山的话荐:对对,是该让小姨回来了,一个人在外漂泊几十年了,你也长大了,小姨也该轻松轻松了,

    阿霞的话刚一出口,都沉默了,大山一口喝下杯中酒,忽然泪流满面…

    张顺见此情形赶忙给大山斟酒,一边叫阿霞和馨儿先吃饭,他和大山再喝一杯。

    阿霞见此情景,她知道自己的话触动了大山的痛处,给馨儿使个眼色、她和馨儿盛了米饭,夹点菜,俩人端着碗一起去了店后院。

    约摸半个小时后,阿霞进来、张顺和大山酒己喝好,一瓶酒己见底,两个人醉意浓浓,还在聊着,大山的脸上还有泪滴。

    阿霞收拾好碗筷,己是晩上九点钟了,她交待张顺,今晚你和大山俩就住在店里,

    看着张顺在店里关好门,阿霞和馨儿往家里走,

    晚饭桌上,馨儿和大山居然一句话也没有说,大山问了她几句话、她都点头微笑。

    很多年后馨儿想起这段往事,她都会说,当时是想问大山,你为什么送我自行车,为什么一下子几个月不见你的人影,让我为自行车纠结了几个月…

    馨儿清楚地记得,直到那天晚饭后,没过几天,馨儿下班回家,刚进家门,听到后院有嘈杂声,她好奇地去了后院,父亲,还有大伯,栓子正在和大山说着撘个什么木屋的事、大山见到馨儿挥挥手,憨憨笑着点点头,继续商量搭建木屋子的事,馨儿向大山点点头,赶紧回到屋里。

    由于两家的杂物越来越多不好放,馨儿的父亲早就和大伯商量关于在院子里搭个木屋。两家共同用一个院子,向来父亲和大伯凡事都好商量,大伯叫来大山,一合计,准备第二天动工。

    大伯对大山说,你回家把木土工具讨过来,晚上就别回去,来回也辛苦,自家人,你晚上和栓子住一起。

    第二天,馨儿上班,没来由盼着早点下班,到了下班的点,她摘下护袖,拿起小包,一溜小跑往家赶,到村路口,看到自己的家了,又赶紧放慢脚步,不自觉地傻笑自己:我这是怎么了?

    馨儿迈着不紧不慢的脚步,回到家,只有母亲和玲儿在家,玲儿:那个大哥哥今天在后院盖房子。

    母亲说吃晚饭吧,你爸今晚在你大伯家吃晚饭,你爸就夸大山做事认真,做工细,今晚陪大山喝一杯。

    馨儿走到院子里,她看到一些木料,和架起来一个木框架,还有一地的刨花。

    父亲从大伯家回来,馨儿在自己的房间,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阿霞的水姨没有白辛苦,大山是个好娃,也不枉他妈为了他,背了这么多年的黑锅。

    馨儿没有见到大山,而大山在她家院子里做了一天的活,晚上就在隔壁大伯家吃晚饭,住在大伯家。

    第三天,馨儿中午下班,没有去单位食堂吃饭,直接去了阿霞的裁缝店里,说霞姐,你帮我把自行车还给大山吧。

    阿霞:早跟你说了,大山不是坏人。

    馨儿:这几个月,爸妈没要我的工资,我也攒够了买自行车的钱,你帮我把钱带给大山。

    阿霞:大山这些天在我们家做活,晚上我给你和大山找个机会,你把钱给大山不就行了,自家人,不用见外。

    馨儿心想,也是,直接给他不就可以了,我为什么,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七上八下的。

    晚饭后,阿霞约馨儿出去,门口站着大山,玲儿大声叫着,大哥哥好。母亲看着大山和阿霞还有馨儿,一起向庄子外走去,只道是年轻的兄妹一起去田耕走走说说话,并没在意什么。

    三人一路走到离庄子估计半里路的一个水塘边,水塘年份久,塘水供村民常年累月耕田,记忆中这口塘没有干枯过,阿霞借口去自家地里摘些菜明天带回店里。

    小村的四月,春末夏初的夜晚,是寂静而温暖的,田地里郁郁葱葱,散发浓浓的大地蓬勃的气息。

    馨儿见阿霞不在身边,本来想好的话一句说不出。大山:这里有你家的地吗?

    馨儿用手指了指:那边的一块地就是我家的。

    大山:我家也有地,我妈不在家,田就给了叔种。

    馨儿:我知道,后来你小学一毕业就去学木匠了。

    大山:你是听阿霞说的吧,当我知道自己的身世,而妈妈和外公外婆又受了那么大的打击的时候,我就发誓一定混出个样来,让妈妈不再外出当保姆,让外婆安度晚年,尽管现在我还不能为妈妈和外婆做什么,至少,我能让妈妈明年不用出去打工,我可以养她,也可以养外婆。

    大山说了很多很多,最让他难过的就是妈妈至今孤身一人,为了他一直没成家。

    馨儿静静地听着大山的诉说,她感受到大山内心深处的对自己身世的阴影和对外公外婆还有妈妈的浓浓的爱和感激。

    馨儿没有提出还自行车的钱,她怕自己举动不当会伤了大山,伤了一份情义,总之,馨儿没有说还自行车的钱。

    阿霞摘完菜过来,三个一起回家。

    四月的夜晚,温柔如水。

    第四天,馨儿休假日,早早起床,烧几瓶开水,拎到院子里,大山己在院子里忙活了,木屋框架已架好,大山正站在梯子上给框架每个接口处钉钉子加固,馨儿给大山沏好茶,走过去用手推了推梯子,说一句:站稳了,注意安全。我今天休假,要我帮忙的,随时叫我。

    大山看到馨儿,满眼是笑: 好好。

    这几天,大山吃住在大伯家,馨儿对爸妈说,今天让大山中午在我家吃饭,也让大妈歇歇。爸爸说,好,你去和你妈抓只鸡,我去河塘网点鱼。

    馨儿和妈妈在家杀了一只鸡,洗净放在锅里开始烧。馨儿从妈妈房间拿上前几天大姐夫带来的蛋糕,到后院,大伯在院里给大山做帮手,馨儿说大伯和大山表哥,歇歇吃点蛋糕吧,大山笑呵呵拿起一块蛋糕,风吹起大山浓密的头发,馨儿看到大山额头上的汗珠,转身去屋里拿来一条毛巾递给大山。

    父亲从河塘网了七八条大小不一的鱼,也有四五斤,馨儿洗净鱼,送到厨房,母亲己烧好鸡、盛满两个盘子,接过馨儿手里的鱼,又开始下锅烧鱼。乡下时令蔬菜不缺,父亲己从地里摘了几样蔬菜,

    十一点半左右,饭菜都己端上桌,玲儿放学回家直奔后院,大哥哥吃饭咯,这几天玲儿高兴,大哥哥偷闲给她做了个小木凳。

    馨儿叫上大伯大妈还有栓子一起过来吃饭,中午都没有喝酒,大山说但凡下午要做活,中午从不喝酒。两家在一起吃饭,人多气氛好,大山一直笑着吃着饭,那天大山吃了满满两海碗的饭,还吃了馨儿夹给他吃的一个鸡腿。

    吃完饭,整个下午,馨儿在院子里给大山递茶递毛巾。

    (多年以后,馨儿忆起这件事,她当时只想多给大山些温暖,没有想那么多,而爱情就是这么,在最美四月天里慢慢萌芽。)

    第五天,馨儿上班前把开水瓶和一条毛巾放在院子里,下班回家直接到院子里和大山说说话,帮着递递东西。

    阿霞晚上回来,告诉父母,张顺想把和阿霞婚事办了,问父母什么意见,大伯叫馨儿的爸妈过去商量一下,馨儿也被阿霞拉过去,合议后,父母叔婶都觉得张顺不错,和阿霞又是师兄妹,同一门手艺,以后过日子开店什么的,相互好支撑,年龄也到婚嫁的时候了,没有异议,但等张顺父母上门定日子。

    馨儿听着长辈们商量阿霞的婚事,她无意中转脸看一眼大山,大山也正在看着她,她赶紧别过脸来。

    第六天,馨儿下班回家,发现堂屋桌子上摆着苹果,玲儿边吃苹果边说是大哥哥买的,也给大伯家买了。原来大山中午吃过饭去了镇里买的苹果。

    馨儿拿了一个苹果洗净,送到正在院里做活的大山,大山拿着馨儿递过来的苹果,开心的笑,没说话,吃了一大口。木屋顶己做好,全是木料经过大山一刀一斧一锯加工而成,再在四周加上挡风雨的木质结构板快,小木屋就可以落成了。

    晚饭后,母亲说后天阿霞的婆婆公公上门定婚期,并拿出一张纸条给馨儿,上面记着一些需要买的糖果瓜子点心之类,馨儿在供销社上班,一些紧俏的商品,供销社自然会齐全些。

    阿霞过来,叫馨儿务必明天也请假在家。

    第六天,馨儿提着买好的东西,下班回家,直接去了大伯家,大伯家己来些远路的亲戚,女儿,定婚期在当地也是大日子,亲戚不用送礼金,但是要通知,有空就过来,没空可以不过来,但是,通知你了,女儿要出嫁,请你喝喜酒了。

    把东西交给大伯母,从大伯母家后门进了院子,大山还在做活,馨儿递给大山一个用纸包的东西,说明天阿霞定婚期,你也是亲戚,你也要参加,这个你用得上。说完,没等大山说话,又从自家后门回了自己的家。

    第七天,馨儿和妈妈一起去阿霞家帮忙,在门外支了一个锅台,鸡鸭鱼肉,都己备齐,村里一位会烧菜的主勺,蔬菜类,乡下不缺,乡下人最朴实的就是谁家办大事,自动过来帮忙,蔬菜早己清洗干净切好。

    宴席中必备的是圆子,寓意圆圆满满,包圆子就是用豆腐皮包上馅,馨儿包着圆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山出现在眼前,也在包圆子,上身穿着浅蓝色的衬衣,就是馨儿昨天买的用纸包送给大山的,大山小声说挺合身的,说完脸红了,馨儿忍不住扑哧一笑。

    是大伯叫大山也停工帮忙,大山不会包圆子,馨儿教大山包,大山不时闹出笑话,圆子不是包大就是包小了。

    近十点多,亲戚陆陆续续的来了,大伯心里也有数了,加上亲家那边来的人,大概有四桌人,能赶过来的,差不多这个点了,叫掌勺的开始做菜,柴火旺,架上大锅炒菜快。

    圆子包好,放到煤球炉上用四层的白铁锅蒸了四大盘子。

    包完圆子,馨儿去找阿霞,里面娘婆二家的长辈们己经商量好,婚期定在当年的七月初七,据说是张顺的爷爷查黄历,定的日子,双方父母都没有意见,阿霞和张顺情投意合,任由长辈们安排,满脸是笑,

    开席时间到了,整四桌亲戚,难得遇上,大家便相互敬酒,相互寒暄一番。好不热闹。

    送走了亲家和亲戚,大伯母和馨儿的母亲商量准备嫁妆的事。

    在馨儿的房间,阿霞说出嫁那天,馨儿做我的伴娘,张顺说,大山做我的伴郎。简单而又快乐的事,很容易商讨决定。

    阿霞忽然问大山:咦,大山表哥今天的衬衫真好看,哪买的?

    大山脸刷的一下红了,馨儿赶紧圆场说,阿霞姐终于当新娘了,成了美丽的待嫁新娘。

    第八天,张顺没有去店里,留下帮大山,两个年轻人,动起手来麻溜,晚上馨儿下班回家,小木屋己做好,东西两侧做了两个窗户,馨儿说,放杂物可惜了,比我住的房间还要好。

    大妈过来叫馨儿一家去她家家吃晚饭,头天办宴席还有些能留的荤菜,乡下人是舍不得丢的,而且是自家做的,和如今饭店吃饭打包一个理。

    张顺,大山,大伯,还有馨儿的爸爸,一起喝着酒,大山说,明天把小木屋用钉子再加固一下就可以结束了,不知道大姨夫和叔可满意。

    馨儿爸和馨儿的大伯连连点头,满意满意。并说今晚把工钱结算一下吧。

    大山赶紧站起来,端起酒杯:我敬二位长辈,承蒙厚爱,你们都是我的挚亲,做这点事,怎能收工钱。

    馨儿爸说:就是一家人,才应该收工钱,更不能让你辛苦白做活。(干活不收工钱)

    大山:我收了工钱,我怎么回去和外婆和我妈说啊?我不能什么钱都收啊!

    任凭怎么劝说,大山就是坚决不收工钱。

    第九天,大山上午把木屋四外用钉子加固好,带着工具回去了,馨儿爸和大伯父给他工钱,他硬是没收。

    晚上馨儿下班回家,到院子里,院子里己收拾的干干净净,一间漂亮的小木屋,妈妈说大山就是不收工钱,再逼着给他,他眼泪就要流下来了。

    站在院子里,馨儿落泪了,她知道大山要的不是工钱,要的是一份亲情和关爱。

    差不多九天里,大山做好了小木屋,馨儿又进一步了解了大山的为人。

    馨儿妈又开始在馨儿耳边唠叨,阿霞快结婚了,你也老大不小了,在镇上有合适的可以处一个了。

    大山回去以后,一个星期了,大山也没去阿霞的店里,不是说年底在本地接的活吗?馨儿去过阿霞的店里,阿霞也不知道,那时没有电话没有网络,谁去一个地方待多久,你不说别人是很难知道。

    又到馨儿休假,馨儿吃了早饭,找个借口,和母亲打个招呼,就直接去大山家里,路不远,上次和阿霞一起送年糕去过。一路快走到了大山家,大山的外婆在家,看到馨儿赶紧拉着馨儿进门,馨儿问外婆:大山去哪里了?

    外婆说就在村里,给一户人家上门做工了,晚上回来。

    馨儿从外婆口里知道大山做工的那家,就在同村前面的庄子上,馨儿给外婆带了一些点心,交给外婆,和外婆道别,她向前面的庄子里走去。

    很好找,庄子不大,十几户人家,馨儿看到门口有刨花的那户人家,直接走进去,看到大山正在做活,大山抬头看到馨儿,先是一楞,然后赶紧放下工具和户主打个招呼,拉着馨儿往外走,一直走,走到村里一块偏僻的地方,停住,大山怔怔地看着馨儿,馨儿扑向大山的怀里,轻声的哭起来,大山紧紧抱住馨儿。

    大山的爱是直接了当的,馨儿和阿霞送年糕的那天,见到馨儿就喜欢上了馨儿。送手套送自行车,过后又后悔,他知道馨儿顶替父亲是城市户口,怎么会看上他这个乡下的穷木匠,但是因为爱,冲动之下买了手套和自行车,也己送给了馨儿。阿霞曾问过他,要不要她直接去和馨儿说,大山拦住了,馨儿好不容易进了城里又怎么可能再到乡下?

    馨儿的爱是细腻小心的,她是从一点一滴去了解去爱,大山的经历大山的吃苦耐劳大山的孝顺大山的重情重义,融化了一个年轻的姑娘的心。

    大山:你和我在一起,会受苦。

    馨儿:我只要两间温暖的小木屋,就知足了。

    从大山家回来,馨儿问父亲,我找的男朋友,到底应该是什么要求?

    父亲是城里上过班的人,有见识,馨儿想让父亲为自己做主。

    父亲:有合适的了?应该是你自己有什么要求,做为父母只能参考建议,忠厚踏实负责任,是所有父母的愿望。

    馨儿笑着说,有合适的到时会告诉你。转身去阿霞家,她和大山的事,她第一告诉的人是阿霞,阿霞呵呵笑: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替大山表哥高兴,找了你这么好的女朋友,也替你高兴,找了我大山表哥这么好的男朋友。

    姐妹俩相互嬉闹着,两个姑娘的世界里,鲜花盛开,满是欢喜。

    馨儿说:我爸那关好过,我姐和我妈就盼着我找城里的婆家。村里人也会闲话。

    阿霞:这件事是你自己的事,也是你家的事,与村里人有什么关系?外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馨儿:话是这么说,我怕我姐和我妈经不住别人的闲话。

    阿霞:那你想想大山经历了多少人间冷暖,又是怎么过来的?

    最后姐妹俩一致认为,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心爱的人,撇开外人的眼光,做通家人的思想观念。

    第二天下班,馨儿去阿霞店里拉出自行车,骑回家了。

    玲儿见二姐骑着新自行车回来了,喊着爸妈来看,二姐买新自行车了,说着就坐到后座上让馨儿拉着在门口场地上转了几圈,嚷着也要学会骑自行车。

    父亲看着自行车,微笑着没有说话。母亲疑惑地问馨儿,自行车是你买的呀?

    馨儿没有回答,从家里拿出抹布,擦自行车的灰尘,满脸笑容对父母说,大姐生完孩子,好久没回来了,明天下班,我直接去大姐家看看大姐和侄儿。母亲说你姐生完孩子事就多了,孩子才二个多月来回不方便,我去看望几次,你这个当妹妹的,是要去探望才对。

    馨儿第二天下班就去了大姐家,大姐家离上班的地方,骑自行车仅用四十多分钟就到了,姐妹见面自然高兴,小侄儿会笑了,

    和大山之间的事,馨儿和盘托出,告诉了大姐。

    大姐:你来告诉我,说明你自己早已决定了,爸给你顶替,你好不容易进了城,再找个农村的,岂不是又回到乡下,现在进城有个铁饭碗好难。

    馨儿:大山有手艺,能吃苦,靠手艺也能吃饭。

    大姐:城里总比乡下好,城里下班回家干干净净,乡下干活回家一身泥。城里每月到时拿工资,乡下靠天收成。

    馨儿被大姐的话逗笑了,说姐你放心,只要大山人好忠厚踏实负责任,我就不会吃苦。

    那晚姐妹俩睡在一起,聊了很多心里话,姐姐理解了馨儿,答应会替馨儿做做母亲的思想工作,馨儿忽然感动,以前有心里话很少和大姐说,亲姐妹,掏了心窝就是心连心。

    那晚,躺在姐妹俩中间的是二个月大的侄儿,很乖,饿了就醒,醒了就吃,吃了又睡,一点没哭。

    一个礼拜后,大姐玉儿特地回到娘家,劝母亲,母亲自然不依,当初你爸在城里上班顾不了家,我又是农村的,进不了城,一工一农的日子并不好过,大山这个孩子是不错,可毕竟在乡下,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生活总是不便。而且城里那么多年轻人,馨儿怎么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再说村里人又会怎么看。

    大姐玉儿又去找父亲,希望父亲同意馨儿和大山的交往,并让父亲去劝说母亲。

    那晚,父母的房间灯亮了很久,不停听到母亲发脾气,偶尔听到母亲的哭声。

    那晚,馨儿和姐姐躲在自己的房间,没敢吱声,听到母亲哭,馨儿也跟着哭。

    总之,慈爱的父母默许了馨儿和大山的交往,村里的闲话来了,铁饭碗找个穷木匠,更有甚者,知道大山经历的人更是烂舌头,说馨儿找个来路不明的私生子…

    就连馨儿的小姑回来,质问馨儿的父亲:你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多,(经验丰富的意思)你这不是把馨儿往火坑里推吗?

    馨儿母亲刚开始还去村里找那些闲话的人理论一番,回到家就落泪。父亲不让母亲再去,父亲说,闲话总是人说的,由他而去。只要自己女儿幸福就行。

    大山和馨儿交往公开化了,大山有空也经常过来,帮馨儿父母做点田里的活,邻居家的木制家具有损坏的,他会去帮忙修好,也从来不收费,村里人渐渐的也改变对大山的看法。

    其实大山并不是因为村里的闲话,才去帮邻居家修理,自小到大他听到冷言冷语多了,在他的心里,是馨儿家的家门口人,就是他的家门口人。

    七月初七,阿霞出嫁,根据之前约好,馨儿是阿霞的伴娘,大山是张顺的伴郎。

    也就在那天,大山的母亲从外地赶回来参加阿霞的婚礼,大山的母亲四十三岁,清秀的面容,比同龄的乡村的女人们要显得年轻,但比同龄的女人们多了些白发,

    伴娘和伴郎主要就是负责保护新娘新郎。新娘到了新郎家,馨儿和大山,在新郎家吃了喜宴,一起又回到馨儿家。

    这次大山的母亲回来,一是参加阿霞的婚礼,二是为了大山和馨儿,向亲家登门提亲。

    这年的七月初七晚上,没有提前约定,也没有提亲应该有的程序,大山的母亲和馨儿的父母,坐在一起,聊着家常,结了亲家,大山和馨儿算是父母双方同意的一对恋人。

    馨儿上班,大山给别人家上门做工,一对年轻人沉浸在恋爱中。

    转眼又到了春节,大山的母亲比往年腊月回来早,回来购置一些物品,她准备正月里请亲家过来,商量一下大山和馨儿的婚事。

    大山对母亲说,妈,你也为自己考虑考虑,有合适的,就处一个。

    大山的母亲岔过大山的话题,笑着说,你找了馨儿这么好的姑娘,妈高兴,等你们将来有孩子了,我替你们带。

    正月初六,大山的母亲请来了馨儿的父母和阿霞的父母来家里做客,聊起大山和馨儿的婚期,馨儿的父亲说,只要两个孩子没有意见,我们做长辈的没有意见。

    当地风俗,男女婚嫁,婚期是由男方定,大山的母亲说,大山是那年的八月十八号来到这个家的,婚期就定在八月十八号。大山和馨儿没有异议,双方父母自然同意。

    大山的母亲在城里给雇主带孩子,初七就要回城。她对馨儿的父母说,儿子定婚,按说应该去亲家送日子,也要举行定婚仪式。二位亲家,选个好日子,我再请假回来,去送订婚的日子,再举行订婚仪式。

    馨儿的父亲说,孩子们没意见就行,仪式也只是个形式而已。今天就算是举行了定婚仪式了。

    一九八七年的正月初六,大山和馨儿定下了婚期,八七年的八月十八号。

    大山白天上门去做工,晚上回家给自己准备结婚时的家具,馨儿休假就过来帮忙。

    一天馨儿来到大山家,和大山闲聊,供销室的会计李叔前两年爱人生病去世,带着个十七岁的女儿,李叔人挺好,女儿也听话,我想给妈牵个线搭个桥,你说怎么样?

    本来大山今年春节,他劝过妈妈,不让她再去打工,妈说,等你有孩子了,我就在家给你带孩子。

    听了馨儿的话,正合大山心意。馨儿说你明天去镇上给妈妈去个电话,找个借口叫她回来,李叔这边我去说。

    第二天傍晚,大山的妈妈回来了,馨儿己和外婆做好晩饭,大山做工也回到家,饭桌上,大山告诉了母亲,叫她回来的原因。

    母亲: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我对个人的事看得淡了,看到你我馨儿,我心里就高兴。

    大山:妈,别这么说,您还年轻,您已为我付出太多太多,儿子也希望您生活的幸福。

    外婆:大山说的对,你成家了有个好归宿,我死也闭眼了。

    晚饭后,馨儿陪着大山的妈妈在乡村的小路上走了很久,聊了很多,婆媳亲如母女。

    妈妈答应了大山和馨儿,明天和李叔见见面。

    后记:

    一九八七年,八月十八号,这一天大山和馨儿喜结良缘。

    同一天,李叔带着自己的女儿一起来到大山家,交给外婆一个小本本,赫然写着三个字结婚证。翻开小本本,是大山母亲和李叔的结婚照。

    (我们一直相信,善人有好报。大山的母亲捡了一个弃婴,经历二十多年的磨难,因为她的善良,不计得失,养大了同样善良的大山。

    善良会让你拥有更多的幸福,善良永远不过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馨儿与小木匠的甜蜜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xk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