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作者: 简远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7-16 21:25 被阅读1次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今天听了“十点人物志”的《季羡林传》(蔡德贵著)10集,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触。

仅仅题目就如此吸引人——

① | 年轻的时候,谁还没点故事呢?
② | 无聊时,才是你的增值期
③ | 面对复杂的人情世故,要学会反击
④ | 生活越难熬,心态越得好
⑤ | 像大人一样生存,像小孩一样生活
⑥ | 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
⑦ | 最好的友情是,各自忙乱,互相牵挂
⑧ | 不懂“时间商”,所有努力都是白忙
⑨ | 人活到极致,越朴素越高贵
⑩ | 勤奋养运气,读书养才气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通晓梵语、巴利语等语言的专家。他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位从事吐火罗语研究的学者。2009年去世,享年98岁。

这本书讲述了他一生的故事。听读呢,很快,一个下午就能听完。能快速了解他的一生,喜欢的话,可以展开对此书的详细阅读。

季羡林青年时期

求学时,曾迷恋武侠小说,里面这样描写:

武侠小说给他描绘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一个人会凭空上屋飞檐走壁,会吐出一道白光,敌人的头就在这白光里掉落下来。这样的神奇天地,自然是蝴蝶翅膀和小石子的花纹里找不到的。

学英语,这样描写:

时过境迁,后来每当学习其他的外语,他也总能想起从前,晚上去上英语课的路上,院子里传来的一阵阵芍药花的香味。

求学的骄傲:

只有季羡林收到了来自北大与清华的橄榄枝,一时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

大学的乐趣:

旁听的这一门是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选修的这门课程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这两门课是他终身难忘,终生受益。

大学毕业,经过一年难熬的教书时光,深感人情冷暖,难以应对,刚好得到一个机会:

1935年8月,季羡林以交换生的身份,前往德国留学,根据协议,季羡林的留学为期两年,可是,因为二战爆发,外国人不得离开德国,季羡林这一去,就是十年的光阴。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留学期间,优秀的人总爱向优秀的人学习:

季羡林想起轰炸之中不忘科研的老教授,季羡林把自己的稿子装在皮包里,将防空洞当成是自己的第二个研究室。

此时,季羡林早已获得博士学位,即使盟军时不时前来哥廷根轰炸,季羡林的博士后学习生涯未曾中断,他穿梭在研究室和防空洞之间,取得了相当丰厚的研究成果,并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发表了几篇相当有学术价值的长篇论文,过去半个多世纪,仍被不少人引用。

二战结束后,季羡林经瑞士、法国、越南等国,几番周折,终于重归故土。在恩师陈寅恪的介绍下,季羡林进入北平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任教,没过多久,就当上了北大东语系的系主任。

从1946年的深秋开始,季羡林出任北平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在这个职务上,一干就是三四十年。

在东语系,他和马坚、金克木、王森等学者一起,一同努力,将北大东语系发展壮大,不仅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东方学者,更是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培养了数十名的驻外使节。

优秀的人,结交的尽是优秀的人——陈寅恪、冯友兰、郑振铎、老舍、胡适、沈从文等等。

季羡林在北大期间,有不少同事都是当时知名的学界人士,季羡林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见贤思齐,从而在为人、治学两方面,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他说:

跟人讲话的时候,他保持着一米的社交距离,这其实是有修养的表现,这样既有礼貌,又讲卫生。

他做:

直到后来开学大会,新生才知道,那个在烈日下给他看了两个小时行李的老人,就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

他的交友之道:

季羡林说自己有个缺点,就是不喜欢拜访他人,即使是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和朋友,他也难得拜访一次。

他的乐趣:

看书是季羡林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季羡林坦诚地说,古今中外都有一些爱书如命的人,他愿意加入这个行列。

季羡林的书斋非常大,藏书具体册数没有人真正统计过,有人估计大概6万多册,在北大教授之中,他是当之无愧的藏书状元。

他爱小动物:

看书之余,季羡林的另一个消遣是与小动物待在一起,他说过,和人的交谈过程中,需要斟酌词句,否则很容易得罪人。

动物就不一样了,他觉得跟小动物在一起时别有一番滋味,小动物天真无邪,率性而行,从不说谎推诿,所以跟小动物在一起,季羡林心里总感觉到非常坦然。

小时候季羡林喜欢养兔子,到了老年他更喜欢养猫。更能从猫性悟出人性。

从咪咪的离世中,季羡林悟出了一个道理,人和猫一样,在死亡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每一代人都只是一场无终点接力赛中的一环,生老病死,本就是件寻常事。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季羡林几十年的生活积累,使他看遍了人间世相,他曾经悲观到极点,但没过多久,就有所顿悟,觉得自己一生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他开始认真地思考人生,他发现:世间大多数人从不会去考虑这些严肃的哲学问题,他们只是靠着一个躯壳活着。要么随波逐流,要么投机取巧。他们失意时内心落寞,得意时纵情声色。

季羡林一开始觉得这些人属于芸芸众生,对他们来说,何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当然,他看自己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之中的一员,难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影响情绪。但是,自己又与芸芸众生有一点区别,那就是他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些脑筋,而且自认这些想法是有道理的。

当时社会上有很多人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觉得那种人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应当承担的责任,季羡林认为,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季羡林相信,不管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人类总会越来越好。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有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都微不足道。但是如果没有这点东西,链子就无法组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决非可有可无。

所以,季羡林决定,不论身处什么样的职位,绝对不可以放弃写文章、翻译书籍的习惯,这是他实现人生价值最重要的一条路。

……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更多精彩,在听读,更在原著。

听我介绍,打动你了吗?开始听读或阅读吧!

相关文章

  • 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今天听了“十点人物志”的《季羡林传》(蔡德贵著)10集,他的故事让我深受感触。 仅仅题目就如此吸引人—— ① | ...

  • 读季羡林《听雨》

    读季羡林《听雨》 文/椰子树 今天,有幸读到季羡林...

  • 读《季羡林传》有感

    在这世界,古今中外,确有不少名人异士。至于为何偏偏选中它――《季羡林传》,倒并不是我博览群书,精挑细选的结果,...

  • 读《季羡林传》有感

    齐帆齐微课 读此书最大的感受,国学大师季老的求学道路上,遇到很多对他莫大帮助的老师,在有这些老师的提携和帮助下,才...

  • 读《季羡林传》心得摘要

    这几天,挤时间拜读了《季羡林》和《拿破仑传》,摘的心得如下: 展望未来,我只看到光明。 琳宫梵宇,崇阁高塔泉水甘甜...

  • 《季羡林传》

    28号和29号两天的时间听完《季羡林传》,温和、谦逊、不故弄玄虚,扎扎实实地做学问。

  • 读季羡林:尽人事,听天命

    我是莫希,我正在挑战【坚持100天日更】,用100天,去见证另一个自己 一口气把季羡林的《人生境界》读完,心情久久...

  • 听书《季羡林传》

    模糊记得中学有一篇文章是季老​写母亲的,内容不记得了,但对母亲有着深切的怀念。也了解到他是国学大师,曾在德国留学,...

  • 听雨

    ——今日悦读—— 【0210今日悦读】心雨 【书名】《一花一世界》听雨 【作者】季羡林 【金句】 1.悠然抬头:看...

  • 听雨(季羡林)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推荐听读《季羡林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yx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