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 晴
享受独处与孤独今天看到陈行之的文《孤独是人的一种权利》,有以下两段特有感触:
人的精神实际上是很羞涩的,它总是在寻找一个安宁的地方,除非一些特别人格不健全的人,人们总是想在宁静中过自己的精神生活,就像是一艘远航的船只,总是在寻找能够安闲下来的港湾。
一个不懂得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没有洞悉生存之道的人,没有享受最可珍贵的东西的人。犹如藏学大师索甲仁波切在讲述藏传佛教佛法要义的伟大著作《西藏生死之书》中所言,我们的身体是一种客体,我们的心性只是寄身期间,到时候就会离开,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最要紧的是要保持心性不乱,简化我们的生活,不要被世俗事务分心……这当然是极高的境界,一般人很难达到,但是,我们至少能够做到让自己享受孤独,在孤独之中证悟自己的心。
对这个作者非常感兴趣,因为他说中我此时的心境。 去找度娘查询:
中文名:陈行之
出生地:天津蓟县
出生日期:1951年
职业:作家
陈行之(1951-)天津蓟县人,在北京读小学和中学,1969年到陕北插队,当工人,读大学,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陈行之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及其他体裁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 陈行之1993年回到北京工作,2005年出版长篇小说《危险的移动》(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当青春成为往事》(作家出版社)获得广泛好评。近几年发表大量时政短评和文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随笔。
陈行之的小说视野开阔,对社会人生的探索广博深入,对人物心灵的描绘逼真细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陈忠实称为“中国最优秀小说家之一”。
陈行之的随笔内容丰富,知识渊博,思想深刻,视野开阔,行文老辣,别具一格,深受读者欢迎,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是国内引人注目的思想者之一。陈行之在“天益网”、“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博客中国”、“共识网”、“凤凰博报”等均开有专栏。
力挺韩寒人士,近日发表"叛逆者·思想者·革命者——韩寒现象再解析"一文,他认为:
"韩寒表达的是一种超越历史发展的警惕和戒备的直觉,我赞同他的这种直觉,我认为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所具有的这种直觉能力非常可贵。然而,那篇文章并没有回答我今天提出的问题:一个叛逆者在何种条件下才会成为思想者?思想者在何种条件下才会成为革命者?韩寒是叛逆者、思想者还是革命者呢?
~~~~~~~~~~~~~~~~~~~
原来知识渊博的人就是不一样,一语点醒梦中人。
这几天事情繁忙,很烦躁,感觉心闷得慌,就像台风来之前的高压之下缺氧的感觉。没有时间独处,没时间给心灵松绑。心灵没有着落点,成了飘在虚空的虚无。即使躯体睡着了,得到了疲惫的缓解。可是还是困,直接的反应是容易怒气攻心,对什么都不能那么提起兴趣。如果有人安慰体桖几句,估计倔强憋着压缩的眼泪会夺眶而出,而我可能会假装大笑当作那是笑出的眼泪,说:没事。
多想有一天坐在图书馆看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坐在公园里放空脑袋看鱼游看云飘、看树枝随风摇摆、看阳光被树叶裁剪成不同的光斑;或者坐在咖啡厅听着音乐,看咖啡随勺子旋转而成的漩涡;或者吃一餐辣辣的火锅,喝着冰镇红酒,没人催没人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