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云居轩部落之城乐山乐水
【心畫】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

【心畫】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

作者: 半暇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05:41 被阅读3次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 臨硯·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壹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 譯文·註釋

從古至今江山興亡都無定數,眼前仿佛戰角吹響烽煙滾滾戰馬馳騁來來去去,黃沙遮日滿目荒涼誰可同語?只有蕭瑟的西鳳吹拂著枯老鮮紅的楓樹。

從前愁苦淒滾的往事無窮無盡,鐵馬金戈南征北戰,最終只剩日落黃昏青草掩藏著墳墓。滿腹幽情情深幾許,夕陽照射深山飄灑著瀟瀟秋雨。

無定據:沒有壹定。宋代毛開《漁家傲·次丹陽憶故人》詞:“可忍歸期無定據,天涯已聽邊鴻度。”

畫角:古管樂器,傳自西羌。因表面有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振士氣,肅軍容。帝王出巡,亦用以報警戒嚴。


(1)牧馬:指古代作戰用的戰馬.

(2)誰可語:有誰來和我壹起談談。

(3)從前幽怨:過去各民族、各部族間的戰事。

(4)鐵馬金戈:形容威武雄壯的士兵和戰馬。代指戰事.兵事。

(5)青冢:長遍荒草的墳墓。這裏指指王昭君墓,相傳冢上草色常青,故名。杜甫《詠懷古跡》詩:“壹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6)壹往情深深幾許:化用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句意。幾許:多少。

| 賞析

詞中有“牧馬頻來去”、“西風”及“青冢黃昏路”之語,青冢離龍泉關較近,因此可能創作於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扈駕至五臺山、龍泉關時。

詞的上片寫眼前之景,景象廣袤空闊,荒涼淒冷,情感淒婉哀怨。

詞人壹開篇就感慨古往今來的興亡盛衰,從古到今,山河是沒有定數的,此時姓覺羅氏,彼時有可能姓葉赫那拉氏,江山的輪回是不以人的意願而發生逆轉的。這句寫意氣勢博大,字裏行間流露出壹種無法言語的無奈。從納蘭性德的身世來看,他雖然貴為皇族,但也沒有主宰江山的機會,然而跟從皇帝出行的經歷,使他對國家的理解更為深刻,使他對時局的變遷更為敏感。作者並沒有沈溺於傷感,而是把思緒從對歷史拉回到了現實,在眼前,他看到了塞外營訓的場景。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此句看似平淡,卻讓人浮想聯翩。軍營中,號角聲起,只見戰士們橫刀立馬,神情嚴峻,將帥壹聲令下,他們便在馬背上來來回回地操練,拼殺,好壹幅壯觀的場面。可是,此時的威武嚴整,並不壹定能夠使壹個國家長久持續下去,它也許會在壹夕之間煙消雲散,這怎能不讓人傷感?壹代壹代的王朝不都是這樣轟轟烈烈而來,又這樣失魂落魄而去?戰場上的廝殺聲,似乎也暗藏著幾份悲傷。從結構上來說,第壹句是後兩句的壹個概括,而後兩句又是第壹句的具體展現。

雖然塞外的景象廣袤壯美,作者並沒有因此而心情愉悅,在他眼中,彌望的仍是壹片荒涼,這滿目的荒涼又能給誰訴說呢?“荒涼”壹詞,既是自然景象的真實寫照,又是作者心緒的如實昭示。秋天,萬物雕零,落葉滿地,壹派衰敗之象,可誰又能說這不是作者心境淒涼的抒寫呢?作者貴為皇族,雖然沒有出生入死的經歷,但仍然心存憂患,多少王朝就是在這起起落落中淹沒於歷史的長河中,清王朝也不例外。西風,即秋風。楓葉經霜會更紅艷,越紅離雕謝就越近。季節地逝去,風幹了自然界的壹切,但卻風幹不了作者滿腹的憂愁。在此,作者借景烘托,把幽深的情愫收藏在深秋的楓葉裏。

詞的上片,無論寫景抒情,都沒有雕琢的痕跡,以復雜的思緒引出眼前的景象,片末看似以景收束,卻景中帶情。景中情感的流露,水到渠成,不事雕飾。

詞的下片抒發自己的報國誌向無法實現的幽怨,景象氣勢磅礴,縱橫馳騁,情感婉約深沈。

“幽怨從前何處訴”,應為從前幽怨何處訴,古人作詞,為了韻律的需要,往往在詞序上作以調整。“從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麽幽怨呢?就下文“鐵馬金戈”而言,應該指的是不能報效國家,縱橫沙場的幽怨。納蘭性德是康熙帝的禦前侍衛,按理說,他有條件也有能力領兵打仗,但作為壹個封建帝王的臣子,做事是不能隨心所欲的,其所作所為還得服從皇帝的安排。“何處訴”壹語,就道出了他內心深深的孤獨,也許是英才蓋世,也許是位高權重,才使他的周圍變得冷清。

作者雖然誌向高遠,可又能如何呢?最後不也是像王昭君那樣“獨留青冢向黃昏”?王昭君曾經因為沒有賄賂畫工毛延壽而被漢元帝錯選作單於呼韓邪的妻子。為了漢與匈奴的和好,她遠離家鄉,可是最終還不是變成了壹堆黃土,有什麽用呢?自己空有壹腔鐵馬金戈,氣吞萬裏的報國之誌,可擁有這樣的誌向不也是徒勞的嗎?

作者心情沈重,他自我叩問:如果有人問我對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陽與深秋中的細雨。“深山”“夕陽”“深秋”“雨”這幾個意象悲涼淒冷,讓人生發出壹種揮之不去又無法形容的傷感。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理想的追求是很執著的,但卻沒有壹個實現的途徑,所以他的心頭淤積著太多的郁悶。但這種情感的表達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對景象的具體描繪展現出來的,婉約深沈,耐人尋味。

這首詞從整體上來說,景象博大磅礴,情感淒婉幽怨,自然流暢。面對塞外景象,作者以景寫情,又以情帶景,使情與景、形與意融為壹體。而上篇寫眼前之景,下篇寫從前之誌,虛實形成對比。就整首詞來看,手法嫻熟而精到。

| 背景·作者

這首出塞詞,當為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壹年(1682)八月奉命與副統郎談等出塞遠赴梭龍途中所作,詞人時年二十八歲。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壹。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壹席。他生活於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於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於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壹。

註明:原文、賞析、背景等均轉載於古詩文網。

半暇·悦己

相关文章

  • 【心畫】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 臨硯·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

  • 納蘭性德 《河傳·春浅》

    《河傳·春浅》 [清] 納蘭性德 春浅,紅怨。 掩雙環,微雨花間。 畫閑,無言暗將紅泪彈。 闌珊,香銷輕夢還。 斜...

  • 【心畫】采桑子·清·納蘭性德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 臨硯·采桑子·清·納蘭性德 那能寂寞芳菲節,欲話生平。夜已三更。壹闋悲歌淚暗零。...

  • 练字打卡 02

    手寫納蘭性德詞《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 一生最美《納蘭詞》

    清 | 納蘭性德 苏 文 选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原本只是凑满减数的《納蘭詞》,拿到手上却爱不释手,心随词动,一...

  •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晏殊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晏殊》 ----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 納蘭性德 《紅窗月·燕歸花謝 》

    《紅窗月·燕歸花謝 》 清 · 納蘭性德 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 是一般風景,兩樣心情。 猶記碧桃影裏、誓三...

  • 【心畫】蝶戀花·宋·柳永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 臨硯·蝶戀花·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裏,無...

  • 【心畫】蝶戀花·宋·晏殊

    半暇·得半日清閑,抵十年塵夢 | 臨硯·蝶戀花·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

  • 相見就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納蘭性德 當熱氣呼呼地將鏡片霧住 不必努力讓瞳孔縮小 更不必急無可耐去將它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畫】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ng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