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旁观者》第五章第3节

作者: 岳谬 | 来源:发表于2017-11-09 20:00 被阅读64次

    我梦见我在一个与世无争的小镇里出生,但窗外刺耳的鸟叫声使我烦躁不已。它每叫一声,我的耳膜跟着震动三下。仅此一点瑕疵,我便逃离了这里,我执意我的尸骨要埋在他乡。我无数次断定我的爱、我的未来和我的人生不在这个小镇里。这里的人们喜欢堕落的生活,擅长混吃等死,他们忙着挤公交,忙着酒桌上的狂欢,忙着广结人缘,忙着研究“人学”。

    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在咒骂,他们擅长人前背后,他们习惯左右逢迎,他们把“人学”中见人见鬼的绝技运用的得心应手,但他们背后的彼此地咒骂才叫精彩绝伦。

    他们偶尔也咒骂着婚姻、食品、药品、医疗、教育、文化等如此种种社会的不公不平。他们忍受着无力的婚姻,食品的毒与药品的假,教育的腐化,医疗的污泥,文化的混乱局面。但无力改变的是他们的处境,在各种关系中像臭虫一样爬行,在自己自卑的婚姻中变得无比沉默,这是一个预示,但它不足以引起世界与未来的注视。所以咒骂是此时的主旋律。有的他们早餐和午餐一起吃,下午打麻将,一天到晚,玩得昏天黑地,社会何去何从,与我何干;他们有的生活在浑浑噩噩中但总喜欢咒骂着社会的乌烟瘴气。

    他们“想变成的”和生活“真正在发生的”,如似云泥。即使有如此的差距存在,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咒骂着。

    自认为正直的他们咒骂着偷奸耍滑的人;做生意的他们咒骂着社会赋税的隐性繁重。小人物咒骂着离自己很遥远的他们的大量灰色收入造成了很多揭不开锅的家庭;蜗居的人们咒骂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催生了多少流浪的人们……

    表面看来,他们才是悲天悯人的人儿啊!

    咒骂中的最后一层皮是因为他们不相信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曾经的美好源自于人们习惯了相信,之后神退位了,人进化了,上帝死了,两次世界级别的大混战造成了尸横遍野的惨像,所有的地方都在死人。他们咒骂着说活着就好,活着才是最完美的现世逻辑。但活着却并不意味着美好,白云变黑,空气变黑,人心惶惶,最终没有人相信什么。

    “我不相信”和“我不想相信”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的决绝意味着世界不会剩下些什么,后者的决绝意味着世界也许还会剩下些什么。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在“想”,但问题是人们不愿意去“想”,人们想去咒骂。就像值此严冬凄寒之时,我正坐在开着热气的汽车里欣赏风景时,偶然瞥见一个身着棉袄的环卫工人在街边坐着睡着了,靠在满是垃圾的推车旁。

    于是我立刻叫停了司机,给钱,下车。好奇心驱使我上前询问,我看到了他脸上的泪痕,他太累了。他说:“我一个月挣2200元钱,2000元寄给了儿子还高额的房贷,剩下的200是我这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今天可能是我扫垃圾时不小心滑倒没注意给弄丢了。”说完,他再一次呜呜呜地哭了。我安慰了这个老大爷几句,我说:“您好好咒骂一下这个社会,解解气!”他似乎在等待着我给他些救济金,但我故意回避了他的眼神,然后与他握了手,转身轻轻地走掉了。

    我在风中听见了他无力地咒骂我的声音,“我不想回头”与“我不回头”也有本质的区别。

    我属于前者,因为我也想咒骂我的生活,谁他妈的来给我救济呢?这是一个道德悖论还是一个生与死的选择?弥漫着的社会捐款的呼吁与人人慈善的普及,我在老舍的茶馆里确实不想去谈国事,可林林总总的周遭逼着我走在生活的边缘里。

    人们的忧郁、抑郁、神经与自杀,谁如果想试图缕清原因,谁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悖论里,越陷越深。没有人想去缕清这些生活的逻辑,人们都在浑浑噩噩地活着,或自鸣得意,或自甘堕落。总之,他们懒得想清楚,谁比谁清楚一点,谁就比谁更加苦痛。

    因此,一个作家的苦痛恰若如此,他试图理清一切,然后在苦痛的挣扎里等待最终完成自己早已预谋多次的自杀仪式。这也是一次预示,他们比有些忽然停止咒骂变得沉默的人的预示得到了世界的重视,但还没有获得未来的青睐。

    就像我在这个小镇里出生,但我却对它越来越觉得陌生。曾经老人们叶落归根的梦在我的人生结构与幻梦里并不存在,我执意我的未来不想死在这里。那此时此刻,谁能安抚我?谁又能留住我?我又能安慰与留住谁呢?既然你我谁都留不住谁,那我们为什么要死在这里?后来我常常在设想,那你将死在哪里?我又将死在哪里?

    这是一个个无知的问题,在无知这本身的智慧上,谁也预知不了自己将死在哪里?你只能咒骂此时此刻的世界,那谁又将咒骂此时此刻的你呢?未来从未还手,他只是静静地听着,他嘲弄的神情宣告了他们咒骂的无济于事。

    因为这归根到底,他们咒骂的是他们组成的社会,他们咒骂着自己,他们咒骂着抽象的人类,他们咒骂到最后已经无力咒骂了。所以这无关未来。

    就在此时此地此刻,贫瘠的富足带来不了任何的骄傲。在庞大的增长狂欢里历史必将走向终结。在这个有着千年文明,具有顽强毅力的古国正在神情凝重地窥视着这里居民们诡异的行动。他们不执着于历史上的对错,因为生命的长度仅此一生。

    “莫使金樽空对月”是浪漫也终将成为毁灭的隐喻。但任何隐喻都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正因为有了时间,也庆幸因为有了时间,这一切真正的真相才会得以告慰。真相隐藏的太久了,久到人们喝着假药,吃着毒食,得了重病,因为贫困而最终独自死去。然后的人们周而复始,继续着这样无意义地死亡。直至时间也终将有一天变得毫无无意义,人类在庆祝这无意义的狂欢派对里一个个死去,那个时候便是所有的世界走向终结,未来才会感到危机。

    但这之中裹挟着无数的小人物荒谬的死去,同时也会伴着几个伟大的人物开始了他们的咒骂。那伟大的人在咒骂着什么呢?

    伟大的人总试图做些伟大的事,但评定伟大的人诞生在伟大的未来,所以一切伟大的事情在此时此刻都显得无足轻重。但是否伟大的事一定会影响着灰色的小人物,这总是一个古老的故事。然后伟大的人物和这些灰色的小人物形成了多层的关系,这些关系供此时的人茶余饭后的谈乐,供彼时的人争论评说。伟大的人做着灰色的小人物咒骂的事情,而伟大的人物也咒骂着这些咒骂。

    所以,无论是谁,终将被咒骂着死去,这是无关悲喜的结局。在地球文明的咒骂时间或许还存在着50亿年,因此无论是谁,还可以咒骂彼此50亿年的时间。咒骂是无法消失的,它与人共生共灭。这就是它最神圣的地方。咒骂之所以神圣,因着它释放着人类的自然本质,一切最原始的本能面对着人类文明与礼法的限制,那自由与束缚的悖论世界里就会充溢着咒骂的人。

    他们总是咒骂地说着“总有一天的故事”。他们应该意识到这与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感叹着“如果有一天的故事”一样的虚无,一样的无力,一样的荒诞。它的无济于事之感甚至要强过后者。因此未来总在“总有一天”的故事里被嘲弄着,历史总在“如果有一天”的故事里被讥讽着,嘲弄着未来,讥讽着过去,人类确实在做着自己擅长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看见了曾经的自己与未来的自己,他们迫切需要理清这一复杂的关系。

    所以,无论是任何咒骂,都在咒骂着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的关系。人们对无知的恐惧要超过一切的既得利益,一切的现实美好。咒骂之所以吸引人,与“我不相信”一样的具有着未来自身独有的权威性——正是因为“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与“我不想知道”也有本质的区别。但对于未来,任何咒骂的人都只能是前者,无论是伟大的人还是那些灰色人物中的他们,在未来面前,一切的主观意志,再强大的自由意志都将变得虚无。无力之感使你真正变成了一只爬虫。究竟是这世界对于个体来说太过强大,你想要的突出与伟大在未来与世界看来不足一提,犹如背着沉重食物的蚂蚁,你踩死它轻而易举,世界想踩死你也同样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清醒的人们,他们意识到咒骂无济于事,这当然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但咒骂的人依然在咒骂,它似乎有一种神圣的魔力,刺激着这些无力的人类。这又是为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说《旁观者》第五章第3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vm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