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二则。
1、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tuí)其如予何?”
2、译文
钱穆白话试译
先生说:“天生下此德在我,桓魋能把我怎样呀!”
按此章乃见圣人之处变,其不忧之仁,不惑之智,与不惧之勇。子贡所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盖实有非言辞所能传而达,知识所能求而得者。学者当与文王既没章在陈绝粮章参读。
傅佩荣注解
孔子说:“天是我这一生德行的来源,桓魋又能对我怎么样呢?”
《论语》里面,孔子两次遇险,一次在宋国,另一次是在匡城被围(【9.5】)。
桓魋即向魋,为宋国军事统帅,孔子曾批评过他,因而惹祸。当时孔子五十九岁,是知天命之后努力顺天命的时期,因此遇到生命危险时,立即诉之于天。
孔子经过宋国,桓魋企图杀他。当时孔子带着学生逃出宋国,在路上他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可见孔子对于死亡并不畏惧,重要的是他借这个机会来表达自己的信念,即顺天命。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桓魋是宋桓公的后代,是当时宋国的司马。《史记》载:孔子过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伐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子曰:“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遂之郑。
根据史记记载,孔子和弟子在宋国时、在树下演习周礼,竟然引得桓魋砍树等举动,要加害孔子。这种情形,其实是非常危急的,所以弟子都劝说他赶紧逃跑。在如此危急的情形下,孔子仍然可以说出这一番话,认为上天给予了自己如此的德行,天理昭昭,是不会受到桓魋的影响的。越是危急时刻,越要临危不惧;而越是危急时刻,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境界与胸怀。孔子深明天理、德行高尚,对天道是邪不胜正的道理非常有把握,因此能从容应对。
4、弘丹学习心得
读懂这句话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这句话是孔子遇险之后说的话。根据傅佩荣先生的注解:桓魋为宋国军事统帅,孔子曾批评过他,因而惹祸。孔子经过宋国,桓魋企图杀他。当时孔子带着学生逃出宋国,在路上他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可见孔子对于死亡并不畏惧,重要的是他借这个机会来表达自己的信念,即顺天命。
我们所熟知的“殃及池鱼“的成语也与桓魋有关。
在桓魋任宋国司马期间,卫国大叔疾奔宋,作桓魋之臣,送给桓魋很多美珠。宋景公得知后将桓魋找来,让他把宝珠缴公。桓魋说:“他是投我来的,送给我的宝贝为什么要交公?”宋景公说:“他携宝投你,是因为你是宋国司马,可以保护他。你的职位是国君封的,所以那宝珠应该归公。”桓魋不答应,宋君派人去抄家,也没有抄出宝珠,只好逼问桓魋把宝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说:“扔到鱼池里了。”宋君下令:汲干鱼池的水,细细寻找。结果没有找到,一池子的鱼却遭到意外的灾难。以后人们便把“宋君亡珠,殃及池鱼”用来形容因飞来横祸无辜被牵连受害,并简化成“池鱼之祸”或“殃及池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