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他,靓丽的外形以及那充满异域风情的美妙音色,让无数怀揣青春梦想的少男少女为之倾倒沉醉其中。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也许是我偏居乡下耳目闭塞,从小时候记事时起一直到上大学之前,没有见过真正的吉他。对于上个世纪生活在农村的七零后而言,吉他是一个比较稀罕的玩意儿,当然,在电视里和杂志上还是可以经常看到的。
在那些器乐大师手里,吉他像是有了生命的气息。修长的琴颈,闪耀着明亮的金属光泽的旋钮,葫芦形的琴箱,圆月似的琴孔,长长的蛛丝般的琴弦,梦幻般的外形让吉他看上去就是一位来自异域的精灵。
当大师们灵活的手指轻轻地抚过吉他上的弦,一段美妙的音符从音孔里弥漫开来,浸过耳膜,穿越大脑,直击人的灵魂。有时是娴静浪漫的,如山涧的泉水欢快地流淌,叮咚作响;有时是高亢激烈的,像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四蹄翻飞敲击着大地……
记得读高三时,偶尔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吉他的科普文章,图文并茂内容详实,顿时感觉心动不已。因为这本杂志是借的别人的,要及时归还,可自己又对这篇关于吉他基础知识的文章十分感兴趣,怎么办呢?
于是索性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连抄带画地把它“复制”了下来。就这样,当紧张的学习生活让我疲惫时,打开笔记本欣赏这篇文章成为我缓解学习压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心里暗暗的想:如果将来有了条件,一定要学会弹吉他!
也许是幸运之神感受到了我对吉他的喜爱与执着,仅仅在一年之后,当我上了周师,便迎来了一个学习吉他的机会。
相对于紧张的高中生活,周师的学习压力骤然降低,时间仿佛一下多了起来,突然发现生活原来这么多姿多彩:文学社,书协,美协,画协,舞协,体协……
但所有这些,在最初新奇的感觉过后,并未让我真正的动心,觉得所谓的大学生活,除了有较多自主时间及男女交往的自由空间之外,毫无令人欢欣雀跃之处,乏味得如同学校公共食堂里的一日三餐,食材单一终年不变味同嚼蜡,让人望而生厌。
不过在和同寝室里的兄弟们熟悉了以后,终于开启了业余生活的新天地。
在同屋的几个好兄弟里,京是性格最为温和的人。一米七几的身高,微胖,白晰,双眼皮大眼睛,颏下有微须,稍卷,颇有几分艺术家的风采,微微一笑有点萌。当你和他在一块的时候,让人觉得很放松,有一种自然舒畅的感觉,就像夏天的傍晚忽尔一股凉风悄悄地掠过,通体舒适神清气爽。
吉他,是京的所爱也是他所擅长的。闲暇时,在寝室里弹上一曲,满室生辉,流动的音符弥漫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当《A TIME FOR US》的旋律响起,令人想起罗蜜欧与朱丽叶那缱绻悱恻的爱情故事;当《秋日的私语》回响在耳畔,让人沉醉于秋的温馨烂漫;细细聆听王杰的《英雄泪》,体味红尘世间的悲凉与无奈。
京弹琴时的那份潇洒与从容,以及那优美动听的琴声,深深打动了每一颗热爱音乐的心,也勾起了我高中时期曾经许下的心愿。从此,学琴成了课余生活的唯一内容。自然而然,京也就成了寝室里吉他爱好者的老师。
京很有耐心,有问必答有求必应,释疑解难逐一指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学起,认识吉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位名称,知道了单弦与和弦,了解了简谱与六线谱,熟悉了常用的手型与和弦,Am和弦,Em和弦,E和弦,C和弦,F和弦,G和弦……
就这样,我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第一把吉他,一把黄色箱面、酒红色侧板的琴。
第一次知道了原来吉他也分几种,什么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等等。
第一次知道了快乐的背后是苦痛,潇洒的背后是汗水,美妙动听引人入胜的旋律背后是枯燥无味的反复练习。
初次练习时,手指被细小而又坚硬的钢丝弦硌得又红又肿,像一个个营养不良的红萝卜,那滋味别提有多酸爽。但每每耳畔回响起吉他那醉人的音色,心中涌起无限的激情与勇气,在疼痛中咬牙坚持,反复地练习枯燥的基本指法,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那些看似简单的旋律……
当红肿的手指逐渐“消瘦”下去,指肚上起了一层厚厚的老茧时,付出终于获得了回报:双手拨弄之间,简单而悦耳的琴声如水银一样从琴孔里迸射出来,《四季歌》的淡然与悠然;《致爱丽丝》的真挚与婉转……所有这些动人的旋律是对人们热爱生活的最好报答。
随着时光的流逝,年轻时的激情在岁月的河流里逐渐褪色,曾经的梦想已为琐碎平凡的生活所取代。二十年前那些平静而闪亮的日子,会在不经意间从尘封的记忆里跳出来,不断展现过往的美好瞬间。
如今,虽然几年前买了一把新的吉他,但第一把吉他仍然完好地陪伴着我。只是在度过二十年庸碌的日子之后,我的技艺已有些许生疏,那些老歌旧曲也不为孩子们所喜爱,颇有些“知音少,弦断无人听”的落寞。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度过了二十年的平凡岁月,闲时饮一杯酒,拨一拨琴,一样可以天朗气清。
我想,也许人生没有发达,但可以豁达,让音符荡漾在余生的时光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