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韩非子之道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圣贤书友会
法家小知识—法、术、势三派和韩非的融合!

法家小知识—法、术、势三派和韩非的融合!

作者: 读史明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17:58 被阅读0次

法家作为加强君主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思想,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备受各国君主的关注,其核心思想分为法、术、势三派,各派的主旨和要点不尽相同,各有优劣,后来韩非取长补短,将法、术、势三派融合使用,成为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

以商鞅为代表的法派

法派思想以商鞅为主要代表,着重强调法律条文的制定和赏罚的执行,通常采用严刑厚赏的方式来推行法令,这是法家的核心指导思想,优点突出;但缺点也同样明显,赏罚分明需要强硬开明的君主坐镇,一旦君主被人蛊惑,法派思想就成了徇私舞弊的工具。

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很快国富兵强,但是国君更迭后,国家富强的成果很快被大臣利用,成为其扩张私门势力的资本。商鞅被车裂后,魏冉攻占齐国把陶邑作为私封属地,范雎攻韩胜利拿汝南作为私地就是明证,也因此秦强盛数十年也不被中原诸国认可。

以申不害为代表的术派

术派以战国中期任相韩国的申不害为代表,着重强调君主管理臣下的手段,对官吏的选拔任用、监督考核、奖赏处罚以及驾驭操纵的方法,切实有效,却因为利用人性的阴暗面,过多的使用阴谋诡计被人诟病。

韩昭侯就因为用申不害的术,时间一长,出现法令不统一,各种策略因人而异,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使得奸臣有机可乘,导致申不害执政十七年,韩国不未能称霸诸侯。

以慎到为代表的势派

势派以与孟子同时期的慎到为代表,强调保持和运用国君的权势地位,结合君权神受的封建思想,用君王的权威命令治理国家。势派的缺点是把国家机构的权威和君王的命令集中扩大,造成臣子和民众成为其恐吓压迫的对象。

慎到的光辉时刻是在稷下学宫中的讲学,精通道家学说,熟读易经,后来开创法家学派,成为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但其思想被荀子评价为忽视人的作用,散乱而不成系统,不能用来安邦定国。

所以韩非把“法”、“术”、“势”三者结合使用,通汇贯通,他把“法”比作君主的车,“势”比作用来拖车的马,“术”比作驾驭的手段,认为君主如果没有“术”去驾驭臣下,“身虽劳犹不免乱”;如果有“术”来驾驭,“身处佚乐之地,又致帝王之功也”。

韩非集法家思想的大成,提出“势”就是君主之实,君主首先要把握赏罚、刑戮的气势,施惠于民的同时对位高权重的大臣形成的威慑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韩非十分警惕类似田氏代齐、子罕代宋等君主失势,臣下拥有君主之势的事件。

韩非也很重视“术”的作用,针对不同等级的官吏,采用监视、密探甚至心理战术,使臣下不敢因官小、地偏等不利条件而懈怠,更不能对君主有抱怨的念头。

韩非认为“法”的覆盖广度应该非常大,实际策略中偏重于百姓,主要内容是鼓励生产,重赏耕战之士,惩罚不务正业的儒生、游侠、言谈者等没有实际贡献的人。

韩非的法家理论中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法令面前,贵族和平民应该一视同仁;坚守法律,不能朝令夕改;君主要信仰法律,有功者由法律考量功劳,有过者由法律审核罪责,这些思想都依稀闪现了现代法律的印迹,可惜在那个君主迷醉于所谓的“驭臣之道”的封建社会未能有以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家小知识—法、术、势三派和韩非的融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ws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