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呕吐是指乳食从口中吐出为主症的一种儿科常见病证。凡外感邪气、内伤乳食、大惊卒恐,以及其他脏腑疾病影响到胃之受纳,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者,均可引起呕吐。古人以有物有声为呕,有物无声为吐。但呕与吐往往同时并作,故统称为呕吐。
凡消化道内食物向上逆行而自口腔吐出,称为呕吐,是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食管炎、急性胃炎、幽门痉挛、早期肠炎、肠梗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呕吐的患儿,若护理不当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造成严重后果。长期呕吐影响营养吸收,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症。
乳汁自口角溢出,亦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现象,称为“溢乳”。这是由于胃内乳汁较多,或吮乳时吞入少量空气所致,也与乳儿胃呈水平位,胃肌尚未发育完全,贲门肌较弱,幽门肌紧张度高这一解剖特点有关。所以,溢乳现象不属病态。
[病 因]
胃以降为和,凡因外感内伤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都能引起呕吐。
1.外邪犯胃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加之风、寒、暑、湿之邪犯胃,导致胃失和降、气机上逆。
2.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或不洁,导致胃腑受损,食物停滞不化,郁久化热,热蕴阳明,胃气不能下行,上逆而致。
3.脾胃虚弱 病后体弱,胃气虚弱或胃阴不足,运化失司,不能承受水谷而引起。
[临床表现]
1.外邪犯胃 突然呕吐,来势较急,频繁发作,呕吐食物、黏液或胆汁,奶片不化,胃脘痛,腹泻。若为风寒之邪,多见恶寒发热,四肢欠温,大便溏薄等。如为暑湿秽浊之邪,则有胸闷不舒,心烦口渴,口腻,吐物酸臭,身热烦躁,便秘溲黄。苔薄白,脉浮,指纹红或紫。
2.饮食失调 不思饮食,嗳气厌食,脘腹胀满,食入即吐,呕吐酸腐,吐后较安,口气秽臭,矢气恶臭,便秘或泻下秽臭不消化物。苔厚腻,脉实,指纹滞紫。
3.脾胃虚弱 食入稍多即吐,次数多而吐物少,时作时止,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质淡,脉虚细无力,指纹沉色淡。
[治 疗]
1.治则 和胃通降止吐。
2.推拿法一
(1)推板门:用拇指桡侧缘着力,自小儿大鱼际的掌根处直推向其拇指指根,约100次(见图43)。
(2)推膻中:用食、中两指螺纹面着力,自小儿喉往下直推至其肚脐正中直上4寸处中脘穴,约300次(参见图91)。
(3)揉中脘:用掌根或大鱼际着力,在小儿中脘部作揉法,约300次(见图102)。
(4)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示)、中、无名(环)指指面在小儿的腹部作摩法,约5分钟(见图60)。
(5)按揉足三里:用拇指端着力,在小儿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1寸处作按揉法,约50次(见图103)。
(6)揉胃俞:一指禅推或指揉小儿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约300次(见图114)。
外邪犯胃者,加开天门(见图22);推坎宫(见图23);推太阳(见图100);清大肠(见图39);揉外劳宫(见图101)。
伤食者,加清脾胃(见图28、41);清大肠(见图39);推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掌心四周作推运法,约50次;推下七节骨(见图67)。
脾胃虚弱者,加补脾经(见图28);揉板门(见图42);分推腹阴阳(见图59);捏脊(见图66)。
3.推拿法二
(1)摩中脘:用手掌掌面着力,抚摩脐上4寸中脘部,3~5分钟
(2)推脾俞:用一指禅推法,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约300次。
(3)推胃俞:用一指禅推法,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约300次。
(4)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端着力,按揉外膝眼下、胫骨旁开1寸处,约50次(见图103)。
外邪犯胃者,加抹印堂,用双手拇指螺纹面着力,推抹印堂至前发际,再分抹前额部,各3~5遍;拿风池(见图96)。
一指禅推或指揉小儿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胃俞处300次(见图114)。
伤食者,加揉中脘(见图102);摩中脘(见图60)。
脾胃虚弱者,加摩腹(见图60);推肾俞,用一指禅推法,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1.5寸处,约300次。
参考资料: [中医 历史 国学等社科类书籍下载](https://github.com/china-testing/python-api-tesing/blob/master/society_books.md)
[方 药]
1.外感呕吐 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芷、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茯苓、橘皮、甘草),日服2次,每次1.5克。
2.伤食呕吐 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日服2次,每次1.5克。
3.脾胃虚弱 丁萸理中汤(丁香6克、吴茱萸6克、党参6克、白术6克、干姜6克、炙甘草3克),日服3次,每日1剂。
[注意事项]
1.找出呕吐原因,若呕吐严重者,或继发吸入性肺炎等呼吸道病变后;或出现脱水、酸中毒者等,应及时配合中西医综合治疗。
2.饮食节制,冷热适度。
3.呕吐时将患儿头置于侧卧,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
4.避免感受外邪,风寒入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