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给她们带什么啊?” 毕女士看着日历说。
这是1月10号的时候,下周三就是十二月初一了。每个月初一或者十五,如果逢上是工作日,毕女士就给同部门的三个同事带素菜当午饭。这个活动说起来已经持续了有半年多了。半年前毕女士偶然在单位里说起吃素的好处,有个同事看着她的饭盒说:“能做得这么好吃我真愿意吃素啊。” 于是这个初一十五吃素小组就成立了,还建了一个四人群聊叫茹素人生用以沟通吃点啥。
然而毕女士完全不会做饭,厨房对于她来说是战场是前线是水深火热。她发起的这项工程需要主厨老王和墩工小王来完成。“但是发心和创意是最重要的。” 毕女士常常这样告诫我们。
那么这个2018头一个初一吃点什么呢。最后毕女士决定---带麻辣烫。
这个冬天,自从大白菜上市之后我们家就开始频繁地吃麻辣烫。其实往年的冬天我们都是吃涮火锅的,但是只要吃火锅就要把那个很大的电热锅搬下来,而且涮菜下菜吃菜等来等去一顿饭能耗掉半个小时。今年有一次涮菜剩了一小袋白菜半包茼蒿,转天老王把这些焯了一下加了点海鲜菇拿麻酱腐乳拌了端上来,大家一尝大呼好吃。从此电热锅束之高阁,麻辣烫闪亮登场。
不过要说的是,麻辣烫在我们家只能是一个代名词,因为它既不麻也不辣。我们家没有一个人能吃辣。所以麻辣烫在我们家就这么改良了。
于是到了1月16号,老王下班大兜小兜大袋小包运回家大批食材,土豆山芋豆皮金针菇蟹腿菇豆腐大白菜茼蒿海带结豆芽菜魔芋。是不是每个热爱做饭的人遇到给许多人做饭的机会时都特别激动?小王在老王做晚饭的时候把一大包豆芽菜择了。大家草草吃过晚饭,老王就一心扑在他的两个锅。一锅先煮上蘑菇,另一锅就开始熬汤头。
周围很多人都以为麻辣烫的重点是最后浇的料,其实精髓是汤头,烫菜的时候如果单用白水煮菜不入味吃起来一股水气。要先把锅里放油,放大料和花椒炸到变黄,把它们放在纱布包里做成一个调料包。回过头来在油里喷一点白胡椒粉加水把调料包放进去熬一会儿,然后就可以烫菜了。一边煮菜一边加盐调味道,如果能吃麻辣的这时加点辣子或者麻椒都可以。
煮好两大盆菜,老王把它们端到阳台上晾凉,再用麻酱腐乳加一点素蚝油调了两瓶料。这时候毕女士说:“不知道她们吃不吃的惯都是菜的麻辣烫啊。” 于是在群里发消息让大家明天自带辣酱。没什么不是一瓶辣酱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行那就两瓶。
转天一大早毕女士起来带菜,每一个盒子里再加上四颗星期日炸的素丸子。老王6点上完香就跑出去5区拿昨天订的刚出炉的烧饼,大家七手八脚把午餐装盒完毕。
结果不麻不辣的烫一炮走红,大家只顾着吃菜以至于没吃完烧饼。带的辣酱一点没动。耶!

吃大涮菜的阵势还吸引了楼下部门的两位同事,于是扩容队伍。那么毕女士要好好想想腊八那天午餐快递的内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