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e21ca91a09da5be3.jpg)
文/挪出来个圆
在到以色列之前,我就已经读了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0c45595222877532.jpeg)
感慨难怪这本书能长期盘踞畅销榜前几位,阅读过程有种开天眼的感觉,视野开阔出天际但又都看得懂。
查到作者在希伯来耶路撒冷大学任教,原本还幻想可以去蹭课听,然而……好忙!
一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这两本是赫拉利在国内最火的两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790e001fc162ca67.jpg)
到这边之后我又看了第二本,整体的架构和思维方式是同样的,只不过目光从之前转移到了现在和未来。
赫拉利实在是个擅长举例子的历史学家,他可以用很多让你深有同感的例子来验证他的观点,尽管有人批评这种方法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点让他的书成为畅销书。
而赫拉利的主要观点,关于人类、国家、民族和宗教普通人读来会觉得离经叛道,很是有颠覆性。
人类靠语言编织了一个借助虚拟故事形成的意义之网,并通过它进行合作,从而统治了世界。
先是通过宗教,把自己置于一个神与其它物种之间的特殊地位,后来通过科技获得了力量,摆脱了神的束缚,代价是放弃了对意义的追求。
人文主义(也就是对人类的崇拜)把对意义的决定权由神手中夺回自己手中,自己的体验感受才是决定意义的东西。
为什么一个犹太人能写出这样的书?作为上帝选民的他们不应该是最相信上帝的吗?
接触了更多的犹太人之后我才发现,很多犹太人并不信教,而且他们的思想很自由。
我认识一个比较虔诚的犹太教徒,他曾经为了探索自己的信仰参加各式各样的宗教团体: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以及犹太教的各种分支。
我不知道他的具体探索过程,但结果是,他的经历使他越来越相信犹太教的上帝,他逐渐开始遵守宗教守则、过比较严格的宗教生活。
二
除了赫拉利,我读过另外一个以色列作家的书——阿摩司·奥兹。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779d824a379ef8e8.jpg)
他更像是这个国家充满智慧、具有丰富经历的长者:出生于1939年的他跟随遭遇劫难后的亲人来到这片土地,经历建国、战争、冲突、服兵役、基布兹集体农庄等等特殊时期。
在他的《爱与黑暗的故事》当中,将欧洲移民家族和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将那一代人特殊的故事娓娓道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0f3246e98ced7b68.jpg)
这本书开篇就已让我震惊,小奥兹身边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是来自欧洲各个地方的学者,他们精通多国语言、擅长多门学科,极具涵养、气质高雅。
如果不是战争,他们一定活跃在欧洲各个学术领域当中。
这本书被娜塔莉·波特曼改编成了同名电影,她在其中扮演奥兹的妈妈。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8ad903e84c979ce7.jpg)
娜塔莉·波特曼就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小女孩,也是《黑天鹅》中的女主,在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她也是出生于耶路撒冷的犹太人。
我没有看过电影,但知道影评不怎么好。
三
相比较图书,以色列能搜到的或者是出名的影视比较少。
尽管电视上也是有很多当地的电影、电视剧和节目,但全是希伯来语…
不过在此之前我就知道一部很有名的电影《我的军中情人》,是部关于Gay的电影。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d577fce4b642e572.jpg)
可惜之前没找到资源,前段时间才把这部电影给看了。
不过我倒觉得在我来之后再看这部电影可以有更深的体会,因为我正好一直好奇服兵役的小朋友军队中的生活,而这部电影提供的资料。
要强调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部队生活都跟电影中描绘的一样,因为他们被分配到的地方不同,情况也就千差万别。
Jagger是一名服兵役的士兵,年龄在20岁左右,而Yossi是一名军官,一般服过兵役之后继续留在部队就会成为军官。
他们是一对秘密恋人,会偷偷背着其他人约会。
最后Jagger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死掉了,他们的关系一直没有曝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c55878d4375dae16.jpg)
这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但导演却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在讲述。
即便是描绘军中压抑的环境、艰苦的条件甚至是潜规则,在我看来都是以一种少年调侃般的语气在诉说:“生活就是这样,有什么好悲伤和绝望的,继续笑着过下去吧。”
四
相比较《我的军中情人》,另一部比较有名的电影就相对压抑了。
电影名字就叫《黎巴嫩》,讲述的是1982年第一次黎巴嫩战争时候一个由新手组成坦克小组前往战区执行任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a22e4c1b1d1900d3.jpg)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很是特别,所有的摄影机都安置在坦克内这样一个逼仄的小空间里,如果想要看外部的世界,必须透过坦克的望远镜。
所以有大量的人物特写,尤其是面部特写。
一开始我有点脸盲,分不清坦克里的哪个人是哪个人,看到最后更分不清了,因为那一张张白白净净的脸到最后全变成了煤炭工人出矿时的脸。
最后有一个坦克手死掉了,我为了确认一下到底是哪个就将进度条倒了回去。
一下子从黑咕咚咚充满绝望的样子,倒回到几个年轻人刚进入坦克时精神抖擞的样子,我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战争到底带来了什么?答案一目了然。
五
由于网速原因,有部电视剧我三个多月都还没有看完。
这部剧的名字叫《Fauda》(Fauda是阿拉伯语“混乱”的意思),中文译名则是《高墙边的混乱》,将展现了现代巴以之间的冲突。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594903daa287fad5.jpg)
故事主要是讲一名已退役的警察Doron为了追踪还活着的恐怖分子头领Taufiq,带着自己的小组行动但却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混乱。
前几集讲Doron第一次行动时,成员不小心在Taufiq弟弟的婚礼上杀了他的弟弟,于是一系列报复行动就此展开。
而其中最让人悲哀的是那个一心想过结婚生子小女人生活的Taufiq弟妹,坚决要替丈夫报仇,强烈要求由自己进行人体炸弹行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6993350/d16d265852f0050a.jpg)
关于这个过程的讲述平静地让人难过,实施行动地人问:“你要去的那个酒吧里有杀死你丈夫的人中的爱人,你开心吗?”
她一愣,茫然地点点头。
“去吧,你是勇敢的战士,我们为你骄傲。”
她的脸上悲痛欲绝,“我不想做战士,我只想要我的丈夫。”
放好炸弹之后她有足够的时间撤出,但是她只是坐在那里哭泣。
然后,Bomb!!!!
我想探寻应许之地,我想强化输出功能,别的,我也开始想了……
《耶路撒冷告白》、《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也很好看,但篇幅太长,我懒得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