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书,有个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引起了笔者的极大注意,这就是“鹰眼视角”。这是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一种方法。
在《变量》一书中,作者何帆强调他的观察视角和别人不一样而是尝试用一种“鹰眼视角”来观察这些变量:既看到远处的群山,又看到草丛中的兔子。
大岛祥誉所著的《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一书中,第二个工作习惯就是:用“鹰眼”进行分析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今天,我们就着重来学习掌握这个“鹰眼视角”。通过回答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办)?这3个问题来学习这项重要技能。
What——什么是鹰眼视角?
首先,来了解下“鹰眼”。鹰拥有一套独特的视觉系统,可将物体放大数倍,其原理如同望远镜一样。与人的视网膜不同,鹰眼有两个中央凹:正中央凹和侧中央凹,它们分别集中在眼睛的不同区域。前者能敏锐的发现前侧视野里的物体;后者则接收鹰头前面的物体像。在鹰头的前方有最敏锐的双眼视觉区,是由两个侧中央凹的视野交盖而成,这样,鹰眼的视野便近似于球形,所以鹰能够看到非常宽广的地域。鹰眼的瞳孔也很大,在一定范围内,瞳孔越大,分辨率越高,从这一点来说鹰眼也要比人眼灵敏。同时鹰也和别的鸟一样,眼内有梳状突起,它是从视神经进入点突入眼后室的特殊折叠结构,其功能是减弱眼内的散射光,使视像更清晰。
如果把人的眼睛替换成鹰眼,那么就能轻而易举地在10楼楼顶看到正在地面上爬行的蚂蚁,甚至可以在一个球场最糟糕的观众席位上分辨出场上球员的表情。
其次,来看看上面提到两本书里都是怎么说的。
《变量》一书中写到:
我的观察视角和别的书不一样。我会尝试用一种“鹰眼视角”来观察这些变量:既看到远处的群山,又看到草丛中的兔子。向远望,方圆10公里的视野都能尽收眼底;盯住看,地上跑的一只兔子的毛也能辨认清楚。我会既让你看到生动的细节,又让你看到宏大的全局。
《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一书中写到:
首先我们必须要习惯的是“俯瞰视点”。也就是拥有从上方观察一切的“鹰眼”。有点类似于“Zoom out”的感觉。”
最后,咱们总结出“鹰眼视角”的几个关键词:360度全方位(实际鹰眼的视角是340度),俯瞰,既能看到全局又能看到很细的局部。
这就大概明白鹰眼视角是怎么回事了。
Why——为什么要使用鹰眼视角?
明白鹰眼视角是什么了,在感性层面我们也就能体会到鹰眼视角的强大了,那具体强大在哪里,比我们平常的视角好在哪里,我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界定。《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帮我们认识到平常视角的不足。
假设有一个人向你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休息日的早晨完全起不来.......结果睡多了,星期天的晚上就会睡不着,导致周一睡过头,上班迟到。有没有让我顺利起床的办法?”
这时,你心中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可能是,休息日的时候心情放松,很容易就睡个回笼觉,那你给自己把休息日需要干的事都安排好,不就睡不了懒觉了啊)
(也可能是,休息日的早晨给自己定个闹钟,确保自己像往常一样的时间起床)
(实在不行的话,周一的早晨多定几个闹钟,直到把自己叫起来为止)
实际上,这些反应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都是“自我视点”。这些都是你对这位“休息日睡多了导致周一早晨睡过头”的朋友,通过你个人的视点所作的评价和提供的建议。
如果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你就无法摆脱自己的思考方法、经验以及常识基准的影响无法拥有公正的观点,也就无法发现真正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在潜意识中,被“自我视点”或者“自我评价基准”所束缚。也就是说我们都被约束在自己创建的条条框框之中了。
所以,要从这些条条框框中跳出来,这就需要使用“鹰眼视角”。
How——怎么使用并锻炼自己经常使用鹰眼视角?
那怎么就算是鹰眼视角了,《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一书中是这么说的:
针对上面的例子,如果产生以下的反应,就算是拥有“鹰眼”的俯瞰视点。
为什么这个人休息日的时候起不来?是周五玩得太晚吗?还是他本来就不愿去上班?要不然是生病了身体不舒服?她这样总迟到,公司的同事怎么看?如果只有她一个人迟到,会不会使其他同事感到不公平,影响团队的士气?
这种包含了自己的视点、对方的视点、第三方视点的全方位视点,就是鹰眼视角,站在这种俯瞰的角度,才能够提出真正有建设性的问题。
“你周五都怎么过的?”
“工作干的开心吗?”
“身体情况如何?”
“公司同事都怎么想?”
当你提出这些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是:
“其实,我和上司的关系不太好,工作上非常压抑......”
这时,我们就明白了这不仅仅是周一早晨睡过头的问题了,而是因为对上司的厌恶感,导致周一上班时身体产生了抗拒反应。也就是说,真正的问题不是睡懒觉,而是与上司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这时,再提出定闹铃之类的建议就是完全错的了。
这个例子,给我们提供了如何使用鹰眼视角的方法。
那就是:
停止条件反射般地用“自我视点”进行判断。
用鹰眼从自己、对方、第三方进行观察,选择对自己、对方,以及第三方(如公司、单位等)都有好处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何锻炼自己摆脱自我视点,习惯用鹰眼视角看问题呢?书中介绍一个方法:
要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在用自我视点看问题,更进一步就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自己“为什么我现在会用自我视点看问题”。
在这种锻炼和反思中,逐渐摆脱自我视点,不再轻易地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并且使鹰眼视角(俯瞰视点)成为自己的习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锻炼使用“鹰眼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