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头号玩家公会】万卷好书读书会
「旸瑫」旸瑫私塾“同读一本书”:把“物”情感化

「旸瑫」旸瑫私塾“同读一本书”:把“物”情感化

作者: 旸瑫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04:19 被阅读26次
长春文化广场

今天一口气读了迟子建散文集《文明于低头的一瞬》里的5篇散文《鹤之舞》《萨尔图落日》《水墨丹青哈尔滨》《水袖烟波》《紫气中的烟火》,这5篇都是写城市的,总体读来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迟子建的文笔依旧是那么优美且厚重,尤其是富有情感。

这5篇散文的情感绝不是来自空洞的议论或者抒情,而是把作者的情绪融入到了所写的物中,在我看来,把“物”情感化,是这几篇文章的重要特征,也是这5篇写城市的文章读起来还颇有文化特质和韵味的重要原因。

读过很多散文,把“物”情感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

她写齐齐哈尔的鹤,写它的形态,寿命,忠贞,都是在与人类比。试想,如果写作中没有迟子建个人的情感的代入,就不可能有感动的文字,活的生动的文字。

她用“芭蕾舞”来形容鹤的姿态优雅。她写鹤的长寿,认为他们所感受到的世间荣辱与兴衰,与我们一样,它们也因此成了最具沧桑感的鸟。写她的忠贞时,用“形单影只,满怀忧伤”来描述。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不就是普通的拟人的修饰手法吗?确实,说白了,这是拟人,但却比一般的拟人要更有情感的注入或者说更饱满情感,而非为了拟人而拟人,为生动而生动。

她写大庆的油田,说它的姿态,很像哲学家,不断地向大地发出诘问,非常形象地把这座石油之城给写活了,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写大庆的落日,非常之精彩,被迟子建极大地注入了人的情感:豪情、沉沦、暖和、哀伤、不朽等,总是与人相关联,尤其是与的情感相关联。这样的物才有情感,不是纯的物,而是人化了的物。

“房子跟人一样,老了也会发生皱纹。而历史往往就是掩藏在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这是迟子建写沈阳故宫“盛京皇宫”的句子,读来非常有韵味,更有一种沧桑感。

“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这看似写宫殿仿佛是写物,其实在迟子建笔下,在她的笔墨中总能读到人,读到人的情感,恐怕这就是优秀的散文家才有的水准和语言习惯吧。

“我听见了雨滴从皱纹重重的清宁宫的飞檐下滑落的声音,那么的曼妙,带着股旧时代迷离的音色,仿佛在为已逝的烟火,声声唱着挽歌。”类似这样的意境在这些文章里也是随处可见的。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10):把“物”情感化

阅读时间:201938

阅读页数:52-70页


旸瑫私塾

“一对一”    同读一本书  同读金句

以贝易书    以贝易评      以贝易课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请加微信694214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旸瑫」旸瑫私塾“同读一本书”:把“物”情感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ar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