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在培养自己和孩子的习惯上屡战屡败,到最后信心全无,就放弃了好习惯的培养。其实,习惯的培养需要方式方法,没有方式方法,再好的习惯,再小的习惯也很难培养起来。
什么是习惯?
当你回到家打开家门,首先就去换上拖鞋;
当你躺在沙发上,随手拿起电视遥控器,打开电视;
当你早上醒来,随手就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每到下午上班,第一时间先给自己沏一杯咖啡……
这些行为习惯,我们不知不觉在做,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当我们把一些行为重复了足够多的次数后,而变得成为了自动化的行为。其实,这就是习惯。
习惯的形成,会让我们减轻认知负荷,释放心智能力,从而让我们可以将注意力分配给其他的任务。
也就是说,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会限制自由,反而会创造自由。比如说,
如果养成了良好的财务习惯,那么我们就不会因为财务管理不善,而捉襟见肘。
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我们就不会因为体重增加,或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苦恼。
如果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就不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前进的脚步而困扰。
所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能让我们从容的面对生活当中的变化,会让我们在未来,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我们更轻松,更自由,更快乐,更健康。
那一个行为是如何形成习惯的呢?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包括4个步骤——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这4个步骤互相关联,而且是无止境的反馈循环。如果一种行为在这4个阶段中的任何环节做得不够,那么它就不会成为习惯。
首先是提示。这个提示触发你的大脑启动某种行为举止。这个提示可以是声音、画面、感觉,比如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突然间感觉到很冷,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穿少了,这时我们的内心可能就会想,多穿一点就暖和了。
其次是渴求。也是每个习惯背后的动力。吸烟的背后,可能是解脱感,刷牙的背后,带给你的是舒适感,打开电视的背后,你可能想放松,想娱乐。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暖和一点,那这就是我们内在的渴求。内在渴求的大小决定我们是否做某事。
第3步是回应。回应是你的实际习惯,它的形式可分为思想上或行动上的。反应发生与否,取决于,你有多大的动力,以及所要采取的行动难易程度。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想要暖和一点,而且时间来得及,我们就会采取行动,返回家里,多穿件衣服。但,如果我们不太冷或感觉冷可时间来不及了,那我们都不会返回家取衣服。
最后回应带来回报。获得奖励是每个习惯的最终目标。就像上面的例子,当我们返回家里,多穿一件衣服,这就满足了我们想要暖和的渴望。
不管怎样,每个习惯的目的都是解决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当我们意识到有些事情需要改变的时候,我们会采取行动并实现自己想要的改变。
周玉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