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千钻公会
大道便是捷径——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二十

大道便是捷径——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二十

作者: 舒文shuwen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07:55 被阅读0次

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游,是孔子的弟子,非常有能力,二十多岁就被任命为武城这个地方的长官。可能是他回来跟老师汇报,也可能是孔子到武城是参观,孔子问他,你在武城发现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一个叫做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小道,没有公事,从来不到我屋里来。朱熹注:“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见小欲速之意可知。非公事不见邑宰,则其有以自守,而无枉已殉人之私可见矣。”意思就是从澹台灭明不抄小道、不放纵小私小欲这些小事上就可以体现出他做事定会正大光明,从不私下会见邑宰,避免徇私事情的发生,可以看出其严以律已的高尚品格。故“观其二事之小,而其正大之情可见矣”,也就是从细微处可见人性。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子游在担任武城宰时推荐给孔子,后来澹台灭明亦成为孔子著名弟子。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派。孔子曾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长相大概比较丑吧。

三言两语却很重要,有几个地方值得特别关注。孔子问及弟子的工作情况,没有问及其他,只提到有没有发现人才。为政之要,要在得人。毛泽东同志也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发现人才,培养新人。发现人才,使用好人才,可以说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前提是要有为了事业发展的心态,只要能为事业所用的人,都能摆布到自己的视野当中,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但往往会有武大郎开店式的选人,还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式的用人,都不利于团队的建设发展,所以孔子把“居上不宽”作为为政之大忌。

老子说“上善若水”,用好人才,领导者要有水一般的胸怀境界。仅仅就氛围而言,领导者就要像水一样,汇聚三教九流、各路人马,都能在团队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还要能够藏污纳垢,在泥沙俱下的时候,全部接纳,不能吹毛求疵,一心想要找十全十美的人。要知道除非小小的水池,否则没有不藏污垢的池塘,这些污和垢,到了自己的团队,要有沉淀的能力,使之沉在水底,不至于四处泛起,把潭水搅浑。尤其是团队的主心骨,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和目标,接纳下属的所有,努力将缺点和矛盾沉底,把团队搞得天清地宁。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行不由径”。现在作为成语的解释是走路不抄小道,喻为人正直,行动正大光明。周朝实行井田制。就是一块田划井字分为九块,中间那一块是公田,收成归国家所有,周围的八块是私田,收成归个人所有。井田以外的叫路,以内的叫径。按周礼,人可以在路上行走,但是不能随便走进别人井田里的小径,因为这是属于个人的领地,穿行于小径的行为是不合礼的。那么澹台灭明行不由径,从小事上说明他守礼。南怀瑾先生对“行不由径”的解释是行事从表面看来,有时不依常规,不循常道,有点满不在乎的味道。读这四个字,便生出一句话:大道便是捷径。凡事都想走捷径、抄小道的,最终都难走的长远,也难有好的下场,所以子游在推荐澹台灭明时,将这个作为重要的特点来说,也足见其对老师理念的了解很透彻。

我们常常夸赞别人另辟蹊径,而圣贤却痛斥行不由径。老子也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通畅,又直又平,但大家都不愿意走,都想着有捷径。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平正通达,但人们偏偏要往那“断蹊僻径”上去找。他把另辟蹊径说成是断头路。华杉老师在说到这段的时候提到,成功者都是遵循了最基本的原则,练最基础的功夫,没有什么捷径。深以为然,记得在看电动汽车的造车乱象报告的时候,就有这个体会,汽车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很多人和资本都想去摘那颗明珠,却没想过这个行业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积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资本去吹起风口的猪,最终一地鸡毛是情理之中。

最后一句诗: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因为子游他是做官的,所以如果不是公事,子羽(就是澹台灭明)不会去造访子游。这个“偃之室”,就是子游他的住所。换句话说,澹台灭明他是一个很守本分的人。守本分,品行就端正,他绝对不会有丝毫攀缘的企图,也不会想通过私下的交往来谋求利益。看到这一点的时候,很震撼。两千多年前的人性没有变化,都有攀龙附凤的想法,都把与领导搞好关系实现提升作为幸进之道。但是子羽澹台灭明从来没这么做,很廉洁、无私,这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

朱熹:“持身以灭明为法,则无苟残之羞;取人以于游为法,则无邪媚之惑。”修身要用澹台灭明为学习榜样,就不会有苟且、卑贱的羞辱;收揽人才要用子游的方法,就不会有奸邪谄媚造成的蒙蔽。

记得有句话,我们不够伟大,是因为我们不愿平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道便是捷径——舒生读《论语》第一百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dsf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