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感动
文/石岩磊

昨天是清明节,同时也是国家公祭日,纪念那些在此次新冠疫情中失去生命的同胞们。上午10点我正好在去菜市场的路上,一时鸣笛声大作,我赶紧停下脚步双腿并拢肃立,过往车辆都长摁起喇叭,行人默然地伫立在街头,前面一个5、6岁的小朋友也跟着大人们一起笔直地站着,满脸的凝重遮住了顽皮的稚气。空气中激荡着此起彼伏的嘶鸣声,似是沉痛的哀乐,又如长鸣的警钟,我不由得热泪盈眶。
泪水滚落的原因应该是为一个个刚刚逝去的鲜活生命,也为自己故去的亲人,更是被眼前的场景所感染,身处其中你不得不悲由心生,似是一种条件反射。这大概跟我的泪点低也不无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容易被感动,看见驼背的老夫老妻相携过马路便会眼角湿润,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故事就心酸,读着凄美悲怆的文字也能哽咽,心好像变得更加柔软了,寒风掠过即会绞痛不已,连带着泪腺一起啜泣。
如此的不堪,也许源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经历的波折化作了泪珠。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虽没有大起大落的波澜壮阔,但总有些小的失意小的挫败,或是求学路上的艰辛,或是工作中的不顺利,或是与人相处中的郁闷,无论是咬牙抗住的打击,还是无法诉说的委屈,抑或是失败夹带着的痛楚,都在匆忙的步履中被弃之一旁,但它们并没有逃逸遁形,而是慢慢地发酵成绵软醇香的花雕,没有冲鼻上头的酒气,多了细品时的适口与恬淡,也便多了几分感物伤怀的况味。
另一个原由则是阅历降低了泪崩闸门的高度。许许多多身边的故事常常令我心潮澎湃:山里孩子初中住校时买不起搪瓷脸盆,只有一个灰泥陶盆洗脸洗脚;家庭极度困难的大学同学,每月可以领到18元的助学金,可还要挤出钱来资助老家的弟弟读书;老父亲为供两个儿子上学将来有出息,下班回家后就忙着做木匠活补贴家用,常年累月的锯刨凿推将双手磨出了带裂口的硬茧。他人在艰难中不屈的跋涉,逐渐影印成若隐若现的布景,时时在眼底浮现,让自己感受到人世间的暖意与温馨,也便在别人的坚韧中感同身受了。
无论是自己的切身体验还是周围人引发的的感触,都会随着时光的漂洗变得素雅纯净,涤去了困苦的酸涩,洗掉了不平的愤懑,徒留人性中纯正的慈善与仁义,同时更易击中内心柔软的部分,情感即洒作腮边的萧萧雨,尽管里面还含着涩涩的咸滋味,但更多的是抚慰肌肤的温热,也将心灵上的褶皱熨烫平整。世间因此多了份温情,多了让人留恋的渡口,叫人暂时忘掉悲戚与伤感,怀揣梦幻和期待继续迈步向前。
默立的短短几分钟犹如被拉长了一般,时间的钟摆明显慢缓下来,好似在让飞扬的尘埃慢慢落地,让人们浮躁的心绪渐渐安静。当一切又恢复常态,我莫名地感到脚步轻快许多,似是卸掉了肩头累积的重负,身上又好似多了个写着“我能感动”的小标签,并在风中飒飒飘扬,我忽然发现周围的人都有这样的贴士,连同前面那个懵懂的少年,世界顿时金光灿烂升起万道霞光,原来尘世并非冷酷无情,只是你没有用心去找寻。
2020.4.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