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的年龄大?家长的使命是什么?
作为家长的您和长子或长女同时诞生,作为家中第二个孩子的爸妈,您和这个老二也是同时诞生的。作为爸爸和妈妈,我们永远跟自己的孩子年龄一样大,同时诞生。
既然家长和孩子是同时诞生的,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就是教学相长的,而不是父母作为年长者,永远站在制高点,永远只指责孩子教育孩子。
家长的使命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在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习,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
家长要完成好这个使命,首先就必须成为不断学习的自立的人,能够时时处处的向周围的人事学习的人。
孩子是生活的学徒,家长是生活的老手。家长的素质是孩子头脑中关于生活的原型,孩子
从观察家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生活和人的看法。
如果家长不爱学习,那么孩子也更容易不爱学习。如果家长善于学习,善于跟人打交道,善于尊重人,那么孩子在接触和观察家长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的变得爱学习,尊重人,善于跟人打交道。
2、为什么读书?
读书耗费时间精力,最终你得到了什么?
读书,只是为了得到一点而思想的撞击。作为成年人,我们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
读书就是要费力不讨好地用作者的思想来撞击我们的思想。彼此思想的撞击,可以让各自的思想变得更开阔,更能够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或者让我们已有的想法变得更开放丰富。
我亦相信:在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痛苦和纠结,一定有前人经历过,也一定有走出困局的前人提出好的方法和思路安抚减轻我们的伤痛,提升我们的认知,带我们进入一片新的境界。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到相关书籍,阅读,思考。。。
3、代沟是成年人的耻辱
代沟这个词的出现可能是成年人的耻辱,因为它表明成年人,尤其是肩负着教育重担的成年人,他们的心凝固了,变成了冰或干冰一样的固体或类固体。冰的寒冷经常影响孩子,甚至把孩子那鲜活生动的赤子之心也给暂时凝固成了冰。成年人带着冰冷的坚硬的心不断摩擦孩子,那柔软的心渐渐变冷。变硬的心摩擦多了就有了沟,由于存在年龄和辈分的差异,于是代沟就出现了。
4、家长是否该纠结自身专心?
孩子作为人生驾校的新学员,还不能够综合的考虑所有的问题。因此简化任务,聚焦一个任务是关键。
很多家庭中的矛盾是由于对注意力品质的误解造成的。很多人错误的认为自己要像孩子那样专注,因此就认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是在给自己打岔。生活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不能称之为自在生活,家里的亲人各有各的需要,所有的这些东西汇聚在一起,就像人生的交响乐,如此生活才能过得好。
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挣钱养家,保护孩子的家庭责任和各种社会责任。注意品质必须是弥散性的。而正在成长的,受保护的孩子的注意力品质,必须是专注的。现代人的心理问题多,社交问题多,很大的原因就是把注意力品质搞错了,人们都认为专注是一件好事而忘了专注是被保护的人,成长期的人,或者舞台上的主角特权。大部分的人都必须要注意力弥散,不能够专注一点。换句话说,普通人必须专注于自己保护的对象,服务的对象,周围的一切东西。
以上这段让我汗颜。记不清多少次在心里暗自抱怨孩子,因为娃上学后所有黄金时间段都用来陪读和陪玩,基本很难有完整的时间专心做一件事。原来,专注这件事情本就是孩子的特权,我们的奢侈品。
5、孩子不能专注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孩子注意力出现了问题,不能够专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在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家长的注意。孩子感觉不到安全的保护,甚至孩子还必须反过来去注意他们的父母,注意他们的生活环境,看父母的脸色行事。这样孩子总要分心去关注父母的心情和反应,专心致志的去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的机会和精力,反而减少了,所以才出现了注意力的问题。
经常有家长问,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上课上自习总是说话影响他人,什么奖惩都没有用怎么办?还有家长问,孩子对别人的情绪感知和路径很弱,经常招惹别的小朋友怎么办?
孩子这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家长在与孩子接触的过程中,缺乏对孩子情绪的感受,缺乏对孩子行为及内心状态的敏感度,由于孩子的情绪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必须做出很强烈很出格的行为,抚养者,符通常是父母才会来关注他,才会来攻击他,因此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增加跟父母的接触,孩子的行为就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被家长忽视的滋味,对孩子来说是很难受的,孩子宁愿在屁股上被踢一脚,也不愿意家长不理不睬。如果父母对孩子敏感,经常关注孩子,而且稍有一个举动,就能够从父母的表情眼神中感知到父母的反馈,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无言的关心,又能得到父母无言的反馈,加深跟父母的感情,孩子的智力就会越来越强,对别人的情绪感知力也会越来越强。
6、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想培养一个自制力强,情商高的孩子,取决于这三个纬度:
第一: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或者说家长对孩子是接纳还是拒绝的
有些父母总觉得自己孩子给自己添麻烦是自己的累赘,这种对孩子拒绝的心态,孩子也会感觉到,慢慢的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种孩子自制力,自控力和情商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
又是让我汗颜的一段话,我总觉得自己尽到了为人母的责任。可我知道内心并不喜欢带一个特别活泼的孩子。当面也许会很勉强地夸赞他的行为,可背后在和其它妈妈的聊天中总是不自觉地说孩子的缺点和问题。敏感的瑭似乎听到了,内心也许特别不高兴。有次我问他:你觉得妈妈爱你吗?他特别平静地回了一句:妈妈,你永远是在假心假意地爱我,假心假意和我玩,假心假意地夸我。
孩子虽然弱小,但心中却自带雷达,除非你是高明的政客,否则真是很难骗过他们。
解决办法一:真心接纳并爱孩子
办法二:实在做不到,提升你夸赞的真心度,能让孩子相信你。夸别人久了,自己也会入戏相信是真的,再完美过渡到办法一
第二:家长是否经常关注着孩子。
孩子3岁之后,父母对孩子的敏锐度往往会下降,会忙于工作或家务,对孩子的关注度少了,这时候孩子也会通过做各种出格的事情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第三:家长跟孩子的关系是合作型还是控制型?
家长对世界,对孩子的行为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孩子应该服从。但是家长往往忘了孩子的行动是基于他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是有其合理性,如果家长总是武断的认为自己对孩子不合理,总是去关涉,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不配合,越来越腻烦,做出各种出格的事情。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在父母跟孩子平常接触的时候,在接纳与拒绝,敏锐与迟钝,合作与控制,这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有密切关系,希望家长朋友们不断提高自己对孩子的敏锐度,提高自己与孩子的合作性,无条件的爱孩子,这样很多问题就会化解于无形之中。
7、家长如何关照自己
一个好的家长必须实现四个关照:关照身体,关照感觉,关照思想,关照这个关照本身。
我们要时时刻刻觉察我们头脑中有什么样的想法,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然后尽量少受固定想法的影响和束缚。
而关照这个关照本身。就是关照自己那双正在观照自己的眼睛。我们要打开这双关照自己的眼睛。如果这个自我观照的眼睛闭上了,我们常常会忘记自己的身体,忘记不断变化的现场,从而陷入某个固定的想法中,画地为牢,闭目塞听。
关照身体,关照感觉,关照思想,关照这个关照本身这4个点构成一个立体的金钢结构,即自我金钢结构。中间连接着身体,感觉,思想和关照本身的,就是自我。
这个关照,就是动力沟通理论常常强调的反观之眼。要自己关照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自己做自己的慈母,自己陪伴自己。
8、要和孩子在斗争中立规矩
弗洛伊德说过,孩子的欲望就像一个沸腾的大锅,可以把整个世界蒸了,煮了,都不能满足。如果家长不跟孩子的自我中心的欲望作斗争,那么孩子就不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也就不会跟他人交往,反而成了一个小皇帝小霸王了。
和孩子每一个规则的确立,都是要斗争的。规则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漫长的斗争或博弈的过程,这需要父母的孩子建立亲近的感情,并且尽量少说,但是一说马上就要执行。
斗争的核心原则就是少说多做。父母对孩子讲述有关行为规则性的话语时,一定要决绝,不容挑衅,不容试探。当然这种规则一定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可说可不说就一定不说,可管可不管,就一定给孩子自主权。
家长早上和晚上自然而然的按时刷牙,孩子和家长亲近,不用说,孩子也乖乖的跑去刷牙。吃饭时,家长彼此关心关注着,轻声细语,细嚼慢咽。孩子也在这种氛围下也学会了柔声细语,细嚼慢咽。家长吃饭时想着其他事情,狼吞虎咽,把吃饭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加油时段,而不是情感交流的温馨时段。孩子受家长的影响,慢慢地也会吃饭时心不在焉。
身教重于言传,好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行为熏陶,潜移默化形成的。
1分钟处罚法
当孩子触犯规则时,怎么贯彻上面提出的少说多做的原则呢?这里向读者推荐一个方法:1分钟处罚法。1分钟处罚法就是在1分钟之内解决问题,短平快,稳准狠。
1分钟处罚法分为两个阶段。
前30秒让犯错的孩子感到难受,怎么让孩子难受,父母就怎么办.。
后30秒后进入第二阶段,这时家长深吸口气,平静的告诉孩子:刚才你犯错误,我惩罚的是你身上的错误,惩罚的是你的坏做法,刚才我们通过做斗争,把你的坏做法给打跑了,你还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我们永远爱你,我们惩罚的斗争的都是你的坏做法。
爸爸妈妈也希望你将来能帮助我们,一起和你身上的这些坏做法不断的斗争,每一次都要胜利。当你发现爸爸妈妈有什么坏做法的时候也要帮助我们跟这些坏做法斗争,让我们共同跟这些坏做法作斗争。
1分钟责备法,孩子就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为自己的错误受到的惩罚,同时学会了区分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关系,也确认了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并确立了自信。
亲子之间的斗争,一分钟责备法,这些行为的背后,隐藏着父母对其自身的爱,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对社会对他人的爱。
9、防止孩子对社会造成伤害
日本的心理专家问本书作者一个问题:一个3岁的孩子要爸妈给他买玩具,父母却没有买,他躺在小区的马路上哇哇大哭,假如你是她的父母,你会怎么办?作者说:那不能向孩子妥协,就让他哭,不能够让他通过哭来达到满足愿望的目的。
日本专家说:我们日本人不会这么干,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会严厉的批评他,甚至会踢他,揍他,一边踢一边骂,并且告诉孩子:这路是小区的路,有好多人要从这走,你躺在这地上哭,是伤害和影响了别人走路,快起来!
作者内心感到很羞愧,想到自己还是研究家庭教育的,还经常提到家庭教育的原则,第一就是父母要爱孩子,爱自己的配偶,第二是无条件的爱孩子,第三就是爱社会,要惩罚孩子因为自己不合理的欲望而对社会造成伤害。可作者在想这个问题时就没有从爱社会这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