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看多了,会有无聊的疑问。
傻傻地问一声:唐僧穿的袈裟是什么颜色的?
大红的!可能有人会毫不犹豫。
谁告诉你的?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吧。
真的是如电视里看到是红色的?《西游记》原著可从来没说过!
不可能是红色的,若是可就太尴尬了!
额?额?为⋯⋯什⋯⋯么啊?
01
《西游记》是部色彩缤纷的书,作者最擅长使用的就是颜色。
可他就是不告诉咱:唐长老宝贝袈裟是啥色儿的。
要说这个袈裟,来头可大了!
如来佛祖亲授的。为了法传东土,引来取经之人,佛祖动用了看家的箱底贷。
第8回,(如来)命阿傩、迦叶取出锦襴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
就这样的免死金牌,拿到了东土大唐,让大唐当朝宰相瞧见了。
在长安大街上,菩萨“当街上拿著袈裟,径迎著宰相。宰相勒马观看,见袈裟艳艳生光。(12回)”
天朝大国的宰相也色盲一个,只看见袈裟艳光四射,就是看不出颜色来。
此为宋画中的僧人,穿的袈裟为褐色。唐山宋佛教袈裟严格按照“如法,如律”的要求。不要紧,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亲自作产品质量和功能介绍:
12回,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方方簇幅绣花缝。片片相帮堆锦簆。玲珑散碎斗妆花,色亮飘光喷宝艳。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三天门外透元光,五岳山前生宝气。重重嵌就西番莲,灼灼悬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攒顶间一颗祖母绿。虽无全照原本体,也有生光八宝攒。这袈裟,闲时折叠,遇圣才穿。闲时折叠,千层包裹透虹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照山川,惊虎豹;影海岛,动鱼龙。沿边两道销金锁,叩领连环白玉琮。
这段话实在是太长,但为了让各位看官领会其中涉及颜色的一句话,只好一字不漏全录上。
这其中关键的一句是:“穿上满身红雾绕,脱来一段彩云飞。”
红雾!穿身上满身红雾!这特么不就是就说袈裟是红色的嘛!
呵呵,如果你认为这是说袈裟颜色,我只能呵呵了:再读读《西游记》吧⋯⋯
袈裟作为法衣,为法事用的大衣。其上品为二十五条衣。此袈裟为襴边福田格。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袈裟特别大的攀环扣西游中,红雾、紫雾、红霓等等词汇可不是用来形容颜色的,是用来夸仙气、衬神境、说壮丽的。
咱参观一下天庭,瞧瞧我们头上的红霓紫雾。
第四回,(悟空)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再看看大唐皇帝莅临阴曹:“见一座碧瓦楼台,真个壮丽:飘飘万叠彩霞堆,隐隐千条红雾现。(11回)”
咦!天庭、地府整天都红雾千条,仙气腾腾的,能见度很低。
再看黑风山观音院,“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16回)”;镇元子的五庄观也是“叠叠千条红雾绕”“飘飘万道彩云飞(24回)”
这样的空气质量能行吗?简直就没有蓝天了。
看来,说佛祖赐的这个袈裟“红雾绕”、“彩云飞”,这是说蒸腾上扬的仙雾仙霾。可真不是说颜色啊!
哪⋯⋯唐僧同学这袈裟是啥色儿的?往下看吧!
02
西天取经一路,人都说这袈裟是佛家至宝。可实际上,它只招灾祸,专呈无用。
在黑风山观音院,老方丈看中了这件佛宝,想着法儿要霸占。
这里有两段文字,涉及唐圣僧的袈裟颜色。
16回,(悟空)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迸,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16回,见那方丈中间有些霞光彩气,台案上有一个青毡包袱。他解开一看,见是一领锦襴袈裟,乃佛门之异宝。
这“红光满室”“霞光迸迸”可是整部《西游记》中,关于唐僧袈裟颜色唯一的线索了。
红光,是袈裟的颜色吗?或许不是哦。西游中,红光是仙光、是妖光。
这是件锦襴青袈裟,其褐色锦襴上有很细致的花纹。这个搭肩的攀环为白玉的。整个袈裟内敛而豪华。取经团在云栈洞收猪八戒时,看看老猪身上有什么光。
19回,那怪(八戒)的火光前走,这大圣的彩霞随后。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
猪八戒一身红光,大圣更能。在平顶山,猴哥潜入妖精洞府,“大圣,将身一幌,只见满洞红光,预先走了(34回)”。
妖精也一样可以纵此宝光。40回,写红孩儿“却说红光里,真是个妖精”。
当然,霞光艳艳(焰焰、迸迸),是西游常用的夸宝贝术语。
33回,山凹里霞光焰焰而来。行者道:“山神、土地,你既在这洞中当值,那放光的是甚物件?”土地道:“那是妖魔的宝贝放光”这件青蓝袈裟是同色系搭配。边襴颜色较浅,设计独特。体现了宋天元时代的特点。
猴哥东海龙宫抢金箍棒时,当时也“霞光艳艳”(三回)。是个宝贝就会霞光艳艳,唐长老袈裟“霞光迸迸”(16回、97回)根本看不出写袈裟颜色。
而锦襴袈裟宝光彩飘颻,也多因上有舍利子、夜明珠等宝珠,“故此放光”,“透的光彩”(65回、77回)。
西游作者在唐长老袈裟上,可用足了功夫:从锦襴(袈裟织锦镶边)、金环攀绒扣、每条(块)上的佛天(佛像)、锦边绣的龙凤到冰蚕丝用料,织工及上嵌的各种宝石等等,不厌其详。
但是,独独没有交代袈裟的颜色。
色,在佛教中是质碍。无色是三界之上境。佛祖赐的袈裟,虽珠光宝气,也是想以无色,完成对物的超越?
佛祖可能根本就没这么想。没写颜色就是无色吗?
03
《西游记》中,别的袈裟可是有颜色的。
西游共写了三种颜色的袈裟。一为五彩,二为青,三为黄色。
12回,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唐王)又赐五彩织金袈裟一件、毗卢帽一顶。
19回,八戒道:我的直裰,昨晚被师兄扯破了,与我一件青锦袈裟。”
28回,(黑松林黑熊精)斜披著淡黄袍帐,赛过那织锦袈裟。
五彩织金这皇家赐色;青锦袈裟这是一般僧人;比淡黄色要暗,可能是茶黄、褐黄色的。
关于袈裟形制,网上的介绍很多,不赘言了。作为法衣,袈裟以颜色立名。本义为“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染色”。
明代及清代的佛画开始大量出现了大量的穿红色袈裟的僧人。许多作品可以看得出是非写实风格。是画家臆想中的创造。但请注意:所有的纯色及上色,皆有悖佛旨。
宋《法苑珠林》卷98载:法灭尽经云:佛告阿难,吾般泥洹(圆寂)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诸魔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啖肉⋯⋯
佛祖临终遗言:佛法可能糟在后世孙子们身上,就是混同俗流,喜欢艳服⋯⋯
唐僧这么坚定的如来信徒,说话他忘了初心?妖精都不信
佛教东传入汉,魏晋袈裟虽有“赤布”,但多为紫赤、黑赤,进而演化为缁衣。“缁流”也成了僧徒的别号。
唐宋以降,袈裟有皂、青、茶、褐诸色,但未脱“坏色”。
是人间的俗皇帝,喜欢赐圣僧紫织金袈裟。明小说《梼杌闲评》27回,写护国左军师玉支长老。“五彩袈裟七宝妆,玉环挂体紫绦长”。紫绦,是说袈裟是紫色织金的。
少林主持释永信的朱红锦绣袈裟。红色袈裟作为艳色上色,己悖佛旨,又是当年最俗的靠贩佛卖钱的僧人法衣,如今却成了通行天下法衣了。而与西游同期的《金瓶梅》中,僧人的袈裟却为“黄褐”“茶褐”“杏黄”“紫褐”,从没有穿红袈裟的。
其实,早在明洪武24年(1391年),颁《申明佛教榜册》,将僧人分禅(禅宗)讲、教三僧。指定玉色(禅僧)、浅红色(讲、教僧)两色袈裟。
别看穿着红袈裟耀眼夺目人五人六的,可在正经的佛家人眼里,多是贩佛骗饭之辈。
民国初年,太虚大师对此归纳。清流(禅僧):不慕利,清白行业;讲流(讲僧):注经背讲,可称法师;焰流(教僧):诵忏经,放焰设斋。九成僧侣为焰流。
明代最高等级袈裟,为御赐紫色金襴袈裟。福建支提山华严寺在明代两次受赐“紫衣袈裟”。明人《西游记戏文》,写大德们,也是“紫袈裟金缕轻,白锡杖银光净。”
在大明朝,真正有大徳的圣僧,是紫衣加身的。至少,也不会像满世界挣钱的“应付僧”,弄一身艳艳的袈裟到处招摇。
穿红袈裟的可能是最俗、最让人侧目的那群僧流!
可正因他们与世俗最近,而误导凡人认识。以为这些红衣法师是佛家正道。
丛林规矩,越是后世越崩坏不堪。
佛学大师周叔迦,在讨论袈裟颜色时,曾感叹:今世袈裟何以朱红为尊?
僧俗两界,势同河井。一旦深踏俗潭,泛泛之僧辈不用说,即使是高僧大徳,莫提圣法度人,恐怕连自己也救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