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c91e0a419397ae54.jpg)
流传久远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此诗首联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颔联写董传已倦于从师学礼,忙于温书应考,表明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颈联用两个历史典故鼓励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选婿车”包围而眼花缭乱;尾联承上继续鼓励董传,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全诗蕴藉含蓄,巧于用典,层层交织着董传粗衣在外而经纶在内以及贫困窘迫的情状与作者美好的祝愿之间的种种矛盾,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阅读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2
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想与同学们谈两点:第一,要重视读书。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说过,人要常读书,三天不读书,面目可憎。虽有点夸张,但很有道理。如今走上街头,有些少男少女,五官还看得,但一说话就暴露出浅薄和低俗。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51f439a1d17b5bc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8d01b858e28632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dce1b77547905c03.jpg)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读书来洗涤心灵、滋养精神。我们可用好书洗去内心的浮躁、油腻、懒散、冷漠、偏执、狭隘等等。读书可以安身,读孔子的“仁爱”,读庄子的“自然”,读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读海明威的“永不言败”!读书可以立命,读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读顾炎武的“匹夫之责”,读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读欧阳修的“与民同乐”……
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大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草……博览群书,打下我们精神的底子,打下文化的底子,打下做人的底子。第二,要重视经典。我们不反对俗文化,但特别强调要读经典。那些圣洁的、美感的、雅致的、庄重的书籍,便是经典。
比如鲁迅的作品,我们读鲁迅的《呐喊》,就可以感受他为民族前驱者呐喊助威的斗志昂扬;读他的《朝花夕拾》,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对美好童年的眷念与不舍;而读他的《野草》,我们也定能领略先生低头沉思的悠远与深邃……
阅读这样的经典,是为了体会生命深处的共鸣,思想深处的结晶;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阅读经典更是为了鼓舞我们的智慧和心灵。
![](https://img.haomeiwen.com/i5302647/f9bede104158ae9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