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李老太便推着个破旧轱辘车,上了通往镇上集市的黄泥路,车上堆着新鲜的大青菜,还有些许玉米和白萝卜。
黄土路坑坑洼洼,李老太上了年纪,臂膀无力,推着笨重的木车,脚底发虚,车轮子越发不听使唤了。这一车的青菜若是能卖完,便可抵得上三两天的伙食了,李老太想着,越是颤颤巍巍,就越是小心谨慎,这菜要
磕坏了可就不值钱了。
差不多一个多小时,李老太便到了集市上。虽早,摊位却也摆了许多。不多时,李老太觅了个摊位,安置好木头车后,摊开青翠的菜,便开始等待买主来买。
李老太是王庄上李大牛的老婆子,今年五十开外了,前年秋,李大牛不幸染了疟疾,撑了一个多月便撒手人寰了。夫妻二人并无子嗣,如今,只剩这李老太一个人苦撑着。
唉~~~没办法呀,人活一天,就得吃一天饭哪!这不李老太才种起菜来,勉强糊口,不至落荒野外。
辰时六刻,天早已大亮,太阳已至半空,集市上陆陆续续来了许多买东西的人。李老太隔壁那个摊位,是个卖小枣的瘦小老汉,人虽长得干巴巴,可嘴上可满的很,“小枣小枣!上好的保德油枣,一斤只要5铜板!”
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杂糅交汇,一时间十分热闹。李老太虽在这卖了一年多的菜,却始终学不来如这老汉般响亮的叫卖声。李老太不喊也不叫,淡然等着顾客上门。
不多时,李老太摊位前来了位长衫黑帽的男子,身旁还有位老汉,男子在摊位前挑挑拣拣,竟也不出声问价钱。不一会儿便扭头对旁边立着的老汉开口问道:“今日府上来了多少人,10斤菜够了?”老汉立刻回到:“回管家,其他需要用到的食材都备好了,仅缺些新鲜的菜,这回有二十七八个来客,得备个20斤才好。”
长衫男子转头就对李老太说:“这菜我要20斤,您老人家给称称。”李老太倒也不急不忙,按着斤两给称了。“这是20斤大青菜,
共40铜板。”长衫男子付了钱,末了,老汉也一并来提菜,两人便沿着来时路,回了。
周围人要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互相交头接耳,啧啧称奇,竟有买东西不讨价还价的主儿?李老太心里倒是淡定许多,想来是大户人家招待贵客,这些钱倒也是不放在心上的。
倒是旁边卖小枣的老汉,凑过来“开导”李老太,“老李,今日难得遇上个‘糊涂主’,咋不卖个‘好价钱’?”李老太并不理会他,只淡淡地开口:“这价钱本是定好的,怎有漫天要价的理儿。”老汉叹口气,并说:“您真傻,人家不缺这几个铜板,咱们倒要紧得很,唉,您真傻。”说完又摇头叹气,看上去像是李老太错失了什么宝贝东西似的。
李老太并不理会他,兀自理了下菜,依旧默然站立,等着顾客来买菜。
巳时七八刻时,李老太见着菜卖得差不多了,便准备回去了,家里的猫猫狗狗得喂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