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壹品创联·联盟精选作品人生旅途灵瑞读书会
《庄子》:乐全之谓得志。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庄子》:乐全之谓得志。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作者: 劲风屠龙 | 来源:发表于2024-08-17 09:00 被阅读0次

乐全之谓得志。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今寄去则不乐,由是观之,虽乐,未尝不荒也。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这一段话是庄子《缮性》篇中的一段,其实啊,想要解释好这一段,必须要知道“缮性”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否则的话,你怎么解释都是偏

是什么意思呢?说句直截了当的话,就是修缮本性,为什么要修缮本性呢?因为人在后天习俗的影响下,他失去了天赋的本性,让本性有所缺失,就像房子一样,你房子有些地方坏掉了,你就要去修缮一下,修补一下,让它恢复到完整的状态!

那些把“缮性”二字解释为涵养本性的都是花里胡哨的!“缮”就是修缮的意思,这难道不是更加直截了当吗?干嘛非得整的乱七八糟,最后自己还得硬往恢复天性上解释?这不是有病吗!那样的人不是心性极差,就是根本不理解庄子在表达什么,否则咋会舍近求远!掉书袋的书呆子都是对他们的褒奖!

也就是说,我们要复归于婴儿,婴儿的状态相对于我们大人来说就可以近似当做我们人类的本性!从我们说小孩子懂事了,那么也就是小孩子失去了本真了,我们人类普遍所谓的懂事,无非就是学会了后天世界的虚伪而已

好了,言归正传,咱们说一说这句话的重点:乐全之谓得志。

这是何意呢?也就是说呀,这那的,都不能使你感觉到悲伤,这就是乐全,这就是我们人活一辈子最大的志向,也就是说你不可能有忧愁,你不会为了任何存在,任何变化而忧愁,更没有再多的乐啦,这就叫真乐

其实啊,真乐就是乐道,道是什么样的,我们真正的乐就该是什么样子的!生死尚且不能影响道,何况其他!更别提人类那超越本性需求的衣食住行了!

如今的很多人啊,因为外物,因为别人、别事可以得到暂时的乐,一旦失去,一旦这些东西让自己不能够再满意了,他就不高兴了,这叫把自己寄托于外物之上,这种人蠢不蠢啊?自己以为自己是聪明人,竟然做了外物的奴隶,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失去了自己本真的人,那么那种人还能叫人吗?你还谈什么自己的志向,你还谈什么自己的乐趣,你都没自己了,这些东西都不用谈了

所以说庄子又说了后面这句话: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这世界上本末倒置的人太多了,如果是小部分人或者个别人本末倒置,那也罢了!那只会影响他自己,以及他的家而已。

但是你再看看如今的社会现实,几乎整个社会全他妈的都本末倒置了!这还叫文明社会?这还叫万物之灵长?这简直连其他畜牲都不如!

看看现在的人吃的多讲究啊,穿的名牌……差一点都不高兴!他们不仅仅自己这样做,他还把从小什么事都不懂的孩子往这方面去引导,让孩子无形中也去互相攀比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从小就把孩子的内心深处抹上了这层特别没道德、没本真的颜色

所以说如今的孩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些父母都该下地狱,是你们毁了孩子的赤子之心!如果有灵魂,你们把他们的灵魂都毁了,让他们以后的无数世都难得善果

若此,你们凭什么可以称为父母?你们又凭什么可以称为人?你们又哪来的资格享受美名?你们可以占有这些名头,那是因为如今的社会是道德沦丧的,否则你们有什么底气畅谈你们所谓的成功?

相关文章

  • 心想生老师高阶第4期第20节一问一答

    1、庄子: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2、怎么能远离颠倒梦想——让意识不断扩张,不断了解真相是什么! 你...

  • 庄子《缮性》: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大家好,我是两不相伤, 一起读庄子,人生不倒置。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将自己的身心全部投入到物...

  • 2019-05-03

    庄子曰: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之中,把真心本性用在人情世故当中,那我们就是...

  • 2019-05-03

    庄子曰:丧已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之中,把真心本性用在人情世故当中,那我们就是...

  •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关于钱。 钱真真是个好东西。孔子也曰过,富贵若可求,虽执鞭之士,吾欲从之,如不可求,从我所好也,因为钱可以让我们获...

  • 20180213周二

    【原文】 缮性于俗(1),俗学以求复其初(2);滑欲于俗(3),思以求致其明(4);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

  • 《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

  • 庄子——缮性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养...

  • 《庄子》笔记141 2019-06-12

    缮性 第十六 【原文16·1】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gu)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

  • 《庄子》第16章 缮性

    缮性于俗学,以求复其初;滑欲于俗思,以求致其明:谓之蔽蒙之民。 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生而无以知为也,谓之以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庄子》:乐全之谓得志。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hku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