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是我的早读,但是因为他们的历史科目考试成绩太差——平均分才16分,比数学还低,于是我改成了读历史。
我先给他们5分钟时间朗读,然后我抽查背书。我知道他们平时很懒散,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给他们点压力。
我问他们现在学到了哪一课,他们说课本已经全部学完。我说:“那干脆就抽查最后一课吧,刚学过的印象深刻。”谁知他们却异口同声地喊着不行,一个个喊着要我抽查第一课。
我猜肯定是因为第一课特别简单,于是我就说那就抽查前两课吧。
我让他们抓紧时间准备。按说这时候,大家应该在紧张地背书,可事实是班里比较安静,并没有朗朗的读书声。有的学生在小声读着,有的根本就不开口。
我让他们大声读出来,可是却没几个人做到,全班同学的读书声没我一个人说话的声音大。
唉!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已经教育了多次,可是他们好不一会儿又打回原形,读书堂比自习课还安静。
我一边来回巡视,一边督促他们要大声朗读课文。可是他们一个个像没睡醒似的,无精打采的,更是懒得开口。不开口才就罢了,关键是他们并没有认真去看书。
面对这样一群学生真是心累!
5分钟很快过去了,我叫了一个成绩较好的同学上台接受抽查。
果然不出我所料,第一课讲的是新中国的建立,内容很简单,几乎都是基本常识,比如说新中国建立的时间、我国的国旗、国歌、首都等,后面也有关于西藏解放的知识点。
我随便提问了几个小知识点,结果发现他都不会,提问第二课的内容他也不会,最后一课的依然不会,而且书本上很多地方都是空白。
由此我得知这个学生上网课的时候肯定没好好听课,复课以后也没有认真学习。我上周跟大家强调复习的重要性,让他们当天学过的内容当天要复习、消化,看来也都白说了。
我教育了他两句让他回去了,又找了一个成绩更好的学生——班级排名第二的副班长。她算是班里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了。让我意外的是她居然也好不到哪儿去。我提问8个小问题,她能有5个不会。我真是大失所望。
我叫了第三个学生上来,还没开始提问,下课铃响了。我让前排的学生快点把校章发下去,然后大家赶紧下去排队升旗仪式。学生们听到铃声响都活跃起来了,班里不再死气沉沉的,多了些欢快的聊天声、吵闹声,可是大部分学生却坐在座位上,没有下楼。
我大声喊着:“赶快下楼升旗!”但是他们像没听到似的。眼见其他班的学生有的已经到了楼下,他们却还牢牢地坐在座位上谈笑风生,我真是又气又急!我知道他们一向不自觉,但是开学以来我也没少花心思教育,虽然他们表现并不怎么样,但也没这时候这么差!我不知道,为什么过了个周末一个个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