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能正位,你看著現在是這樣的狀況,如果人繼續發展下去,天地不正其位更厲害。那反過來說,如果有聖人教化起來,慢慢地天地又回復到原來的正常狀態了。所謂的在我們這一個世紀之前,前面有幾代什麼冰川紀,這些也跟這個有關係,為什麼到一定季節就變成了冰川,按照厄爾尼諾現象,現在一開始是整個地球溫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然後就開始寒冷,寒冷到一定程度,就是原來說的冰川紀。造成這些的就是不能致中和,致中和,天地能位,天地各正其位,能夠安其所,萬物化育,萬物育。育,朱子注釋說“隨其生”,所謂隨其生就是順隨它的生氣。如果能致中和的話,春天不殺孽,不砍幼樹、小樹苗,不逮母魚,撒籽的那些魚,在撒籽的季節不捕殺,那麼都能隨其生,順隨它生命的成長。現在我們喫的多數都是養的魚,天然的魚哪裏還有,森林亂砍亂伐,你看現在的狀況,用到木材的時候,木材價格高得很,這就是萬物不能隨其生。不能隨其生,我們就說資源減少,資源減少又走向資源枯竭,越枯竭人越爭,而爭的結果,萬物更不能隨其生。你看現在河流的魚很少了,我們喫的都是著意,就是人工養殖的魚,大海裏邊的這些,現在大量地捕撈,而結果撐不多少年,和陸地上河流裏的魚是一樣的,也沒有了。有些魚它是有靈性的,環境惡劣,生不如死的時候,它就不生了。這就是不中節,不能致中和帶來的萬物不能隨其生。如果能致中和的話,就是萬物育。
我們再看一下注釋:“自戒懼而約之,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有所戒懼,不敢傷物,人有人心的話,我們是生命,物也是一條生命,隨意地去殘害它們,這就不夠中和,沒有戒懼之心。能“戒懼而約之”,約就是節制的意思,有所戒懼,不敢這樣糟蹋萬物,濫砍森林,竭澤而漁,竭澤涸漁是吧?人能節制慾望,人心就能靜。“以至於至靜之中”,人心能靜,靜能觀動,靜中才能見這些些微的變化,見些微的變化就能找到平衡點,我們說的中庸就是萬物的平衡點,按照那個去做,就不偏不倚。“而其守不失”,守著這個不動,“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矣,”人就能守住中道,心能守中,行為守住中道,然後天地就能位,各正其位。“自謹獨而精之,”精就是純粹,一念不雜。“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心無雜念,心就是明的,心明,在應事的時候,就知道如何應對合乎道義,不至於出錯。“而無適不然,”所謂的無適不然,就是你這樣做隨心所欲不踰矩。“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這是根據前面的“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以及君子慎獨,從這個方面來說如何能達到致中和,然後天地位萬物育,就是這樣一個對接的關係,這個也要體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