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泰戈尔故居后,我们来到维多利亚纪念堂参观。维多利亚纪念堂位于加尔各答市马坦公园东南方,是一座用于纪念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的建筑物。它是一座融合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和伊斯兰风格建筑而成的白色宫殿,矗立在宽广的绿草地上,仿佛一艘荡漾在碧波上的白船,高贵典雅,被誉为加尔各答最美丽的建筑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77c5e36fef44520c.jpg)
由大门口步行至纪念馆的距离不短,一路上我得以从容地观察印度普通民众的休闲生活形态。有人在草地上休憩、打球;有人在建筑物前拍照留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1247e83e168ec8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36d93cd0a4c33ca7.jpg)
印度人的祖先大都是雅利安人,属于白种人。由于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热带强烈的太阳辐射,使今天大多数的印度人皮肤变得黝黑;而居住在克什米尔等非热带地区的印度人至今皮肤仍然是白皙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8e339fa00dbf3819.jpg)
维多利亚纪念堂始建于1905年,完成于1921年。它分成博物馆和美术馆,内部的展品多达3500件,分列于25间展览室。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ade0ae9bbb91020c.jpg)
我们的时间只够参观一下主大厅。进入纪念堂入口后,我随着人流踏着阶梯走上二楼。然后沿着二楼的环形走廊走了一圈,感受了大厅建筑的宏伟壮观。最后走下阶梯,走出纪念堂。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b02a82a2ad33b9e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5326ca53ad4d04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4085d6b8aac334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2c77aff331350a9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4a35d8be94409617.jpg)
一支铜管乐队正在纪念堂外进行演奏练习。音乐非常悦耳且熟悉,我一下子记起了其曲目名称为《Besame Mucho(深情的吻)》,这是一首被誉为拉美世界“世纪之歌”的墨西哥乐曲,看来音乐真是不分国界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31b9a2decad6cfe.jpg)
我沿着砾石路朝大门口走去,打量着融合在美丽景物中的活生生的人群。家长带着儿童在草地上嬉戏,老人坐在长椅上享受夕阳光辉的场景拨动着我的心弦。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分国别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9b251eb11b6de9e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47302deeae01b54a.jpg)
走出纪念堂景点的大门,看见旁边的街道上出现了一桩我意料不到的事:一队马车占据了一段道路,“马路”恢复了其原始含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dd7c29cb0a449507.jpg)
“马路”上的清洁卫生是难以维持的,这与另一侧的车行道路形成鲜明对照。但交通和市容管理部门包容了这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2e12aa65b64e1d96.jpg)
傍晚时分,我们去世界闻名的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参观。
特蕾莎修女(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她出生于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的一个阿尔巴尼亚裔商人家庭,18岁来到印度,1931年,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1950年10月,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因其一生致力于解除贫困,于1979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特蕾莎修女,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坐落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入口只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81f1326951ea632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f8bc30d5e437b317.jpg)
我们进门后向右走去,看见了一个约几十平方米大小的庭院。这里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不时有修女们匆匆走过。在庭院中抬头向上望去,看见仁爱之家有四层楼房。庭院的左侧放置着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的图文介绍板,正面是特蕾莎修女的雕塑,雕塑中的特蕾莎修女像观音菩萨的仪态一样,双手合在一起,为受苦受难的人祈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9a1f595df09ab4a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4ea13d5472c10e1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f5795435aafe566d.jpg)
庭院的右侧一个最大的房间是教堂,其右侧安放着特蕾莎修女的陵墓。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023193d5146dada2.jpg)
陵墓是白色大理石结构,上面有一尊特蕾莎修女的塑像。陵墓上还放置有祭奠者献上的鲜花和烛灯。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bac64b0f1b6604cb.jpg)
我们看见教堂另一侧的天主教徒们正在做弥撒。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aed2bdf99eaa318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4fced8c5fa17130c.jpg)
教堂的隔壁房间是博物馆,里面展出了特蕾莎修女的家庭成员的照片和其他一些文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c7b2c8f222b0c7a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7b8f2bc3fee357c2.jpg)
庭院左侧的几个房间是救济接待室。我看见一个模样憔悴的老妇人坐在长凳上,等待工作人员的接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7e6145a70c6b62bd.jpg)
也许在这里还不常见中国人,仁爱之家对我们这个来自中国的旅行团给予了特别的礼遇。我们被允许上二楼参观特蕾莎修女生前的宿舍。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5ae256d40d33f83e.jpg)
快要离开仁爱之家的时候,我看见几位印度女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也在这里参观。孩子们还不太懂事,出于天性还在嬉戏。但家长们的心思是不难揣摩的,他们将特蕾莎修女作为孩子的学习榜样,希望孩子们长大后也能成为情操高尚、关爱他人的人。
我喜欢这些不在游乐场玩耍而来到这里的孩子们,经她们家长允许而与她们合影留念。她们当中说不定会出现未来的特蕾莎哟!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78142/1a7ee86b993b3214.jpg)
在去住宿酒店的路上,印度导游告知了我们关于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的更多信息。
仁爱之家分为:Kalighat,垂死之家,即照料一些垂死的老人;PremDan,老人之家,照顾需要长期照料但不垂死的老人;NirmalaShishuBhavan,儿童之家,照料儿童。
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的志愿者先后来这里做义工,可以选择一天、一周或者长期,食宿自理。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原因,欧美国家的志愿者最多;东亚国家中,日本和韩国的志愿者较多,中国的志愿者近年来也开始增多。
我记得前不久读过一篇文章,内容是许多中国人认为物质生活的满足已经不能使人感到幸福了。这可能是国人价值观开始升华,朝着精神追求方向迈进的一个预兆。来这里做义工的中国的志愿者应该就是先行者。他们都是一班年轻人,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万般宠爱中长大。如今却自费独自来到经济较为落后的异国他乡,在简陋的旅馆里栖身,用食摊上未必卫生的食品果腹,而去面对陌生的垂死的贫穷老人的痛苦面容,关爱他们,为他们端屎端尿,使他们临终时获得了一生中未曾得到的尊重。而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也脱离了拜金主义的低级趣味,以在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做义工的经历为荣。
我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可以借鉴特蕾莎修女仁爱之家的经验,办好中国特色的老人福利院;学校应该组织青少年定期上门照顾孤寡老人。这对于形成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是有裨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