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廷言(万思默)

作者: 石竹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10:44 被阅读10次

明学官、经师。字以忠,号思默。江西南昌人。其父受业于王守仁,其师事罗洪先。曾预南昌正学书院讲会。嘉靖进士。历礼部郎官、湖广佥事、四川参议、提学副使,后辞官归,隐居三十余年,精研学问。膺服心学,尤精于《易》。说《易》”三百八十四爻,无非心体之流行,不著爻象,而又不离爻象”。认为“心者,人之神明,所以为天地万物万事之主”。故学以收放心为主。强调“静摄、默识自心”,“每少有驰散,便摄归正念,不令远去”(《明儒学案·江右王门学案六》),“存久自明”,不须穷索。著有《易学》、《易说》、《经世要略》、《学易斋集》等。

督学万思默先生廷言

万廷言字以忠,号思默,南昌之东溪人。父虞恺,刑部侍郎。受业於阳明先生,登进士第。历礼部郎官,出为提学佥事。罢官归,杜门三十余年,匿迹韬光,研几极深。念菴之学得先生而传。

先生自序为学云:

“弱冠即知收拾此心,甚苦思,强难息,一意静坐,稍觉此中恰好有箇自歇处,如猿猴得宿,渐可柔驯,颇为自喜。一日读《易》石莲洞,至‘艮思不出位’,恍有契证。请於念菴师,师甚肯之。

入仕后,交游颇广,闻见议论遂杂,心浅力浮,渐为摇眩,商度於动静寂感之间,参订於空觉有无之辨,上下沉掉,拟议安排,几二十年。

时有解悟,见谓弘深,反之自心,终苦起灭,未有宁帖处。心源未净,一切皆浮,幸得还山,益复杜门静摄,默识自心。久之,一种浮妄闹热习心,忽尔销落,觉此中有箇正思,惟隐隐寓吾形气,若思若无思,洞彻渊澄,廓然边际,敻与常念不同,日用动静初不相离,自是精神归并在此。渐觉气静神恬,耳目各归其所,颇有天清地宁, 然太和气象,化化生生,机皆在我。真如游子还故乡,草树风皆为佳境矣。”

先生深於《易》,三百八十四爻,无非心体之流行,不着爻象,而又不离爻象。自来说《易》者,程《传》而外,未之或见也。盖深见乾元至善之体,融结为孩提之爱敬,若先生始可谓之知性矣。

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文章

  • 万廷言(万思默)

    明学官、经师。字以忠,号思默。江西南昌人。其父受业于王守仁,其师事罗洪先。曾预南昌正学书院讲会。嘉靖进士。历礼部郎...

  •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清朝宰辅张廷玉一生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也就是说即使每次说的话都是恰当的,那也不如沉默。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 210127不如一默

    文/嘻嘻君日记 xixixt 万言不如一默。这是康熙大帝后期上书房行走大臣张廷玉的座右铭,当时情况是马齐、隆科多、...

  • 《知否》160章

    今天太忙了,剪短写几句吧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一段写的是顾廷烨的哥哥顾庭煜去世,顾庭煜在家里给妻子做最后的遗言。...

  • 康雍乾三朝不倒翁,张廷玉的官场哲学: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是历经康雍乾三朝官场不倒翁张廷玉,操守一生的圭臬。 此句语出黄庭坚所言“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 深刻体会:多说不如少说

    清朝名臣张廷玉说过一句话: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句话直白的理解是这样的,即便你特别会说,说的非常好,说的非常到位...

  • 破界突围之路:沉默更是一种智慧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沉默是一个人最大修养,也是清三朝元老张廷玉的座右铭。 如果要说话,就一定要确保比沉默更有价...

  •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一大清早,我又和老婆争嘴了,起因是儿子的穿衣问题。每天早上伺候儿子起床,我总是随手拿到什么衣服就给儿子穿什么衣服的...

  •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常常想起以前聚餐时的事情,有一个同事插科打诨,荤言色语,一副酒足意满之态。再多几杯酒,颇有指点江山之意,信口开河,...

  •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前两天看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到了这句话,有点奇奇怪怪的感觉,凭感觉应该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意思,因为一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廷言(万思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hl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