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灵瑞分会读书传统文化爱好者
《帛书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帛书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作者: zeeb | 来源:发表于2024-04-12 12:34 被阅读0次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昏()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捆而为一。

看它看不清楚的,叫做“细微的”。听它听不清楚的,叫做“稀弱的”。摸它感觉不明显的,叫做“虚渺的”。这三者不能计量,所以把它们捆在一起叫做 “一”。

一者,其上不𠈅(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於无物。是胃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胃忽望。隋(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胃道纪。

“一”是:它在上面不松懈,它在下面不消失。量度也没办法命名的,重新回到没有东西。这称作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东西的法象,这就称作“忽望”。跟着它看不见它的背影,在它前面看不见它的正面。抓住现今的道来驾驭现今的存在,从而得知过去的开始,这叫做“道纪”(道的开端)。

(大意)

过往不可寻,未来不可知。未来是不确定的,难以把握的,只有抓住当前的微小机会,才能超越过去,成为未来的开创者。当你站在未来的高点之上,你就能回过头来理解过去前人是怎么做的了。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但从“无”到“有”是怎样的状态呢?老子设想出“一”这个概念,它是中间这个状态的东西的集合。这个集合里又分成两种状态:

1.没有状态的状态(忽)

2.没有东西的状态(望)

这两者一个指“事”,一个指“物”。对于这些事物你一旦去衡量,只会重新回到虚无,这里就有点辩证法的意味了。后面会提到,这两者的状态在一定的条件(情)下会发生转化,产生新的“象”和“物”,这又有点唯心主义的意味了。

意思其实不太懂,这里只能猜想一下其思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老子的思想也太超前了吧。

相关文章

  • 执今之道,御今之有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道经,十四 三者不可至记,故混而为一。一者,名之道也,可以与之死,可...

  • 管理学01

    《道德经》里,老子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大意是说学习“古之道”,可以治今之事。放在管理学界,就是指管理学大...

  • 1.朴素辩证法、客观看世界——哲学圣贤老子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我们后世人学习老子的思想,了解世事道理,是为了古道今用,将古人的哲思不断运用到自己现实的...

  • 道德经(三十五)> 执今之道

    执今之道,以御①今之有②,以知古始。是谓道纪③。 【注释】 ①御:统治、治理 ②有:收获,可引申为事物 ③纪:纲纪...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原文内容】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传统的智慧比起前些年蜂涌而至的成功学更具有持久力,成功学打鸡血式的鼓励,到最后又是什么呢?而传统的智慧更多的强调个...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今天我在健身房,碰见了一个正在锻炼的男生,以浅薄的理论知识指导别人,以极其容易受伤的错误姿势误导别人,挂着总...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今天分享《道德经》第十四章。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

  •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幸福猪实在是忍不住,想对最近比较热的话题做一个自己的理解,我没有观点,因为有了观点就会有敌人,因为观点可能代表了立...

  • 33.问道老子:什么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始制有名”?

    33.问道老子:什么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始制有名”? 现代流行版本《老子》第三十二章原文:“道常无名,朴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帛书老子》“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nh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