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门诊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医疗基层机构,不需要挂号和做B超,男女老少直接走进门诊一直敞开的大门,含着棒棒糖的小朋友虽然是来打针,却蹦蹦跳跳着进来,稚嫩的小脸昂起来,开心地说“我又来了!”
老廖因为不小心又喝了烫水冲的蜂蜜水,果然顺利“倒下”,不得不来打针。一坐就是整整一上午,三个多小时,估计老廖是第一位患者,因此就坐在医生身后的位置上打三个吊瓶,顺便也听闻了一上午的所有疾病,急病,意外。
椒麻鸡
“昨晚在##小区门口排队买的椒麻鸡,结果吃完就上吐下泻,我和孩子都是一样的情况。”
食物中毒了。
“可是那么多人排队买啊。“
有玻璃
“医生,快给我儿子看看。“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轻轻依靠着椅子,脸上表情正常。
要不是他妈妈急切地要求给他处理伤口,没有人知道他受伤了。
“大腿内侧划伤了,要缝针吗?“
到护士的配药室里看一下,脱裤子,“这个情况快去医院吧,要缝针。“
小伙子无奈地说“还真要缝针啊“,小伙伴说”快走吧!“
小朋友
发烧38度,爸爸带着儿子来看病,要打退烧针,听说要打针,小朋友拼命地哭,哭得面红耳赤,用尽全身力气哭喊:“不打针,不打针,不——打针。“拽着父亲要走,但是父亲说”平时你都不怕,今天你怎么了,不怕,打了针病才能好。“小朋友哭地撕心裂肺,哭地更厉害了。
“我要给你妈妈说。“父亲拨通了母亲的电话,但是孩子一直哭,无法听,无法说,接着哭啊哭,护士来安慰也无效。
先拿了药,小针还是要打。
打针前小朋友哭地要命,打完了那一针,继续哭,没有那么大声了。
久病不成医
老廖就是吃错药的第一个案例,我吃了家里的药没有用,反而开始腹泻。
一位妇女说“十几天了,自己吃了一些##药和##药,都没有用。“
“去医院看过吗?“
“——我用不用切除胆囊?“
“人的器官毕竟是身体本身自带的,你如果不是特别经常疼,就不要切除。“
给拿些###药,先打针吧。
老人刚出院又打针
我母亲才住了十天院,出来没有几天,又不舒服,就在##社区医院打针,
现在接过来这边,就想在这里打针。
“针也不能打太多。“好的。
诊所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地方,老人,小孩,男女,都会进出的地方。
医生是一个怎样的群体,我们看见他们,仅仅是坐在他们对面,就能说出所有的真话和细节。
而他们不会开很贵的药,很多时候——
护士处理完一个居民的简单消毒,会说“不用付钱“
医生会说“打针还是吃药。“
“小针还是吊针。“
能不打针就不打针,能不吃药就不吃药。
注意锻炼与饮食。
门诊不是医院,没有那么豪华,没有那么大,看起来都是处理日常小毛病,但是却非常重要。与医院有类似的地方,但是人情味更重。
想起,宠物医院的医生说:“我们不买卖猫狗,(我们仅仅提供疾病预防和治疗)“
随着Ellen做英语教育时间的推移,更愿意做的是:日常工作而非“急诊“。
很多时候开的方子也是“您的孩子,目前可以不上课外英语辅导班。“
“您的孩子真的很优秀,要相信她,他。“
“您的孩子没有问题的,她一直这么稳定,成绩一直这么好是好事,不用担心。没有几天考试了,不需要额外做什么,不要给孩子添乱就可以了。(孩子远走高飞是好事,您舍不得就先默默放在心里,好好珍惜现在的光阴)“
“解决这个问题的学习方法是这几种,你们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您的孩子,我不是最合适他的老师,建议给他停课吧,我给您退费。“
“ 您想给孩子报名这个班,我能理解,但是其实她目前和未来最需要可能不是这个,而是解决基础发音与听力,单词准确记忆的问题,学新知识很好,但是基础永远都很重要,我希望孩子真的获得她最需要的学习内容。“
“现在不是给孩子放手的时候,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真正稳定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习惯,需要陪伴和鼓励,不要在这个时候放手。“
“孩子遇见了困难,有的时候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只能陪伴他们度过这段时间,会好的。“
“您的孩子需要自理,自立,您可以不陪他上课吗,他已经很大了,相信他,不然还有一年多孩子去外地上大学怎么办?您不必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出去玩是好事,安排好时间,学习也不要耽误,假期时间是可以安排好的。“
“要和孩子沟通,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才刚刚进步,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放弃,这是釜底抽薪啊!太慢了?学习慢不下来,也走不长远,没有人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受不了。“
“一天十张卷子,怎么会用?孩子能受得了吗,会有结果吗?“
尊重孩子,尊重家长,好好沟通,方法很多。
真正有用的合适您孩子的方法都是实践出来的。
就像做医生一样,做英语教育,不一定非要“吃药“”打针“”住院“”上手术台“,日常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平时解决,”锻炼与营养“都不应该在考前一个月加量。
日久天长,健康是呵护出来的。
英语学习,是日常培养出来的,所有的语言能力都是积累出来的。
专家,名师都是值得尊重,却不值得迷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