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健康&养生今日看点
脉沉细微,手足厥冷,古人用三味中药寻觅生机!

脉沉细微,手足厥冷,古人用三味中药寻觅生机!

作者: 医师黄继斌 | 来源:发表于2017-02-22 23:34 被阅读340次

    步入中医经方的世界(22)

    上一章:危机前兆,急性泻泄,畏寒怕冷,该如何使用干姜?

    特别说明,汉代的一两经过出土的汉代文物“权”考证为15.625克,多数当代医家按照一两3~6克运用。一斗为十升,一升200毫升。附子大者一枚20~30克,普通一枚15克强。文中方剂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继承者们

    坐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成都。

    一个叫赵棣华的中医师接诊了一位袁姓患者。

    患者连续两天,每日下泻水样便十余次,送到赵医师的诊所时,面色苍白,两目凹陷,四肢冰凉,脉沉细微,血压已经降到了60/40mmHg。

    那时中国西部医疗条件并不好,患者的情况已十分危急。

    医师接诊后,在给患者输生理盐水的同时,用制附子9克,干姜15克,炙甘草30克,枳实30克,急煎后喂服患者。服药一剂,患者血压已恢复正常,四肢转温,之后,患者连服两剂而愈。

    这例医案,记载于1982年第4期《广西中医药》杂志上。

    那是三十年前,买卖职称论文尚未蔚然成风,学者们也还没有学会“修正数据”,所以那时的医案可信度很高。

    这位赵棣华医师是一位继承者,他继承的是中国已传承了二千多年的抢救技术。

    【中医的继承者们,图片来源网络】

    古老的抢救技术

    坐标,1966年,大海的另一边,日本,临证了30年,运用汉方救人无数的医师大塚敬节在他的《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中感叹到:

    大发汗或大泻下,导致的精气虚脱,挽救的方法除使用四逆汤外,更无良策。

    大塚敬节的话并不夸张,在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抗感染治疗,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现代抢救技术尚不成熟的古代,四逆汤类方可以在患者濒危之际,救生死于顷刻;即使是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若使用得当,这套古老方法依然能挽救垂死的患者。

    当里虚寒证引起呕吐,腹冷,泻泄,大便清稀时,可以使用“理中汤”。理中汤就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三两。

    但是,当患者到了大汗淋漓,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脉微欲绝时,就不能这样用了。

    大汗淋漓,手足冰冷,是因为亡阳;四肢拘急,是因为失津液。此时不能滋阴,胡希恕总结过,没有热一片虚寒时,绝对不能滋阴;甚至连人参也不能用,因为人参味苦微寒。

    这时该怎么办呢?

    【中医的继承者们,中医胡希恕及其学生们,图片来源网络】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这个方子在《伤寒杂病论》中,主要用于大汗,大吐,大泻后出现的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这时的发热恶寒,属于真寒假热。这时按诊就很重要了。

    无论患者四肢温凉与否,通过胸腹的热,凉,就可以判断患者属于热证,还是寒证。

    若患者确属于阴寒内盛,真阳衰微,就必须使用上面这“回阳救逆”之方。

    在这方中,附子大辛大热,能温阳散寒;干姜辛热,守而不走,专散里寒,可以助附子温经回阳,所以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而甘草既可解姜附之毒,又具扶正之效,所以必须重用,在原方中,甘草即为附子量的一倍。

    【生附子】

    在最危险的时刻寻觅生机

    但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是什么呢?中医叫回光反照,阴阳绝离。

    这个时候,患者一方面,大汗淋漓,下肢厥冷,脉象或微弱欲绝,或浮大无力;一方面,面色浮红如妆,欲脱衣揭被,神志躁扰不宁。

    这个时候,还是用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但是,剂量则大变: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在这个方子中,干姜由四逆汤的一两半,变成了三两,平素强壮的人甚至可以四两。附子的量也增加了,由15克左右,变成了30克左右。

    什么叫“其脉即出者愈”啊?就是心肺复苏的这些有效指针出现了:大动脉搏动恢复,末梢循环改善,口唇 颜面 皮肤 指端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肢体转温。

    如果出现了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那么这次抢救就成功了。

    当代医家李可对四逆汤的“煎法”和“剂量”进行了重大革新。

    在煎法上,病势稍缓的,他用冷水十升浸泡诸药,文火煮取5升,2小时喂服患者一次。病势急迫的,他用开水武火急煎,随煎,随喂药,不能口服的,则鼻饲给药,24小时内,喂服1~3剂。

    在剂量上,他认为《伤寒论》中用的是生附子,而现代用的是制附子,其药力不及生附子,所以,制附子的剂量他用30~150克不等。干姜和炙甘草则用到60克左右。

    他用这套方法,抢救阳气微绝的患者,屡屡见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1dc647fce524:我和过一段时间,
        1dc647fce524: @岐黄天使 我也是试药,近几年在慢性病治疗中,方剂也加附子,但用量较小,整体效果不错
        1dc647fce524: @岐黄天使 我出生黑龙江,素体偏寒,自小怕冷,肾阳不足大约36岁,春夏,服四逆汤,煎时间两小时,寒湿从面发出 脸起了很多湿疹,很困,老师说,从养生讲,中老年人,每星期,和两天四逆汤为好,
        医师黄继斌:@岐黄天使 效果如何
      • 1dc647fce524:是的,10年前有缘遇一位老师言,煎2到3时,毒解,治疗效果良,常人,每周服2次有养生延年之效
      • 被风吹过的初夏:。。。我最近胃疼灼烧,吃完饭没多久就开始难受想吐,求解答。我知道是胃炎,只是不是特了解
      • 0373a0e23b68:说实话,临床上还是可以见到四逆证的,但大多不敢用的原因,非辩证不清,实医疗环境使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然,虽救千人,只要有一人告你,中国药典就是证据,你这个大夫超量用药了!律师会提出天价赔偿金的。
        医师黄继斌:@一得斋主人 我自己喝过一段时间,关键还是煎熬时间,时间够了就没有问题了
      • 1dc647fce524:古代名方,都因近代西医药只故,临床应用少而生疏,

      本文标题:脉沉细微,手足厥冷,古人用三味中药寻觅生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rv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