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前,有一天中午放学时,在学校门口看见一卖蚕的妇人。她穿着一件黄绿色的针织衫,年纪与我相仿,面对来来往往的学生、家长,高生叫嚷着:“卖蚕咯,卖蚕咯!”她身前有一个鞋盒子,盖子打开斜靠在盒子上,盖子里面写着“一元十只”,歪歪扭扭的。盒子里一堆蚕,密密麻麻,黑黑的,小小的,在满是洞洞的桑叶上蠕动。
想着儿子每天都要写日记,会缺少题材,加上他向来害怕小动物,想培养他热爱小动物之心和责任心,遂鼓动他买几只。起初儿子不大乐意,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买了一块钱的蚕和一块钱的桑叶。
回到家立即和儿子动手给蚕安家。一通寻找,找到了一个手机盒,扯去盖子上的海绵,用剪刀扎上几个小孔,儿子的蚕宝宝就可以在此安居乐业了。
晚上放学回来,儿子立即打开盒子,发现桑叶不多了,着急地从冰箱里取出桑叶添加。吃罢饭,散完步回来,他又观看小东西。好奇心驱使抓他抓了一条小蚕放在手掌心,小东西定是感触到了环境的不同,用力地摆弄着头,四处寻找着什么。我即事递上了桑叶,小东西顺着叶子迅速爬了上去,找到边缘,开始啃咬起来,真是十足的吃货。小东西也和婴幼儿一样吧,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环境也会害怕。
看着儿子能够如此细心照顾这些小生命,我倍感欣慰。
小的时候,我也养蚕,蚕都是从小伙伴那讨来的。早春,小伙伴布满蚕子的纸会撕一角给我,当然这是三番五次腆着脸皮讨要的结果。从旧棉袄里扯下一些棉花(没少挨母亲的骂),小心翼翼包裹着蚕子,揣在口袋里,时不时拿出来瞅瞅,歌里唱的“一日看三回”那是万万不止的。生怕口袋里把蚕弄死了,连同蚕子棉花一起转移到盒子里,上学也带到教室里,总要开个小差,看会儿蚕子。眼见着蚕子慢慢变黑,钻出瘦瘦弱弱,黑如小蚂蚁的蚕儿,自是不敢下手捉的,害怕弄伤了。有时用用麦秸秆,沾一星子唾沫,把蚕黏在自己的小盒子里(盒子多半是在医生那里要来的)。最好的是河边的一种树木,叶子狭长,摸着有些粗糙,撇一段细长的老枝,剥去外面的皮,里面的芯呈白色,软似海绵,用来转移蚕宝宝最好不过。
有了小蚕,也就和现在的儿子一般,新奇地恨不得带着蚕儿睡觉。
327:养蚕记(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