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打发刚坐下不久就到站的地铁时光,看到同学群里有个安居北京的同学说,她问儿子将来打算怎么孝敬她,儿子回答说:每天给你买一碗凉皮就够了。
另一个同学赞道:儿子是真真的知道你好这口啊。
这个吃货情怀,说实话,只有我们自己懂得。
说来也真是奇怪,凉皮这个东东,本来在我们家乡属于泊来品,怎么后来就好像成了家乡的特产似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凉皮在我家乡落户,然后不断繁衍壮大,创新繁荣,整个过程完全印证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
我从小学二三年级二角五分一碗开始吃起,直至现在七八块钱一碗,从来没有烦过,在远离家乡的青岛,也甚是思念她的味道。每次回去,无论家人,还是同学,都会特地买凉皮给我吃。
后来我去西安寻找过正宗的凉皮,到南京夫子庙也尝过,去了青海、甘肃也吃过,现在青岛倒是也有了不少的凉皮店,总之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却只有家乡的味道最正。
也许,味道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吃凉皮也不仅仅是为了唤起味觉记忆,“对,就是这个味”,反而认真地成了一种传统、一种仪式,每次回家迫切地要去吃凉皮,仿佛是为了举行一场秘而不宣的仪式似的、履行一种积淀多年的传统一样。
而这个传统,这个仪式,是和一些人,一些往事不可分割的。
-1-
说起我的高中生活,现在想不起它的紧张残酷,留在心里的只有快乐的记忆,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放学打牌、打球,一起吃食堂,一起上晚自习、下晚自习一起骑车回家,到对面的师大里游荡……
还有,我身边那一帮常常在一起吃凉皮的同学们……
吃食堂吃腻了,我们常常一起到校门口的小摊上吃凉皮。那时学生手里零花钱不多,小吃也并不丰富,都是凉皮加烧饼来解决,暖和的时候吃凉拌的,天冷的时候吃炒的,再配上夹卤豆腐串的烧饼那绝对是美味。我们几个吃了这家吃那家,钱不够的时候就互相凑。
在这帮同学里,最有演艺细胞的那个后来去青海从军,从基层部队开始把自己磨炼成了“天路”文工团团长,经常进藏演出,因工作出色被调到北京总部;被公认为我们班学霸的那个,现在定居加拿大了,开了自己的IT公司;说儿子准备将来用凉皮孝顺她的那个女生在北京过得风生水起,越来越知性迷人了;最风趣幽默、吃着吃着镜片掉进饭盒的那个,后来在天津安家了;还有那个最有女生缘的,竟然娶了马来西亚美女,定居国外了。
还有几个留在家乡的,每次我回去,她们常常第一时间捎上两碗好吃的凉皮送到我家。就是留在家乡的这几个,我的以及我家的所有重要事件,他们从来没有缺席过。他们送我去上大学,他们把我从河南嫁到河北,他们给我在家住院的父亲送饭,他们在我父亲去世的当夜赶到医院,他们在我父亲火化的时候一直陪着我。
-2-
在这帮同学中间,曾经有四个因口味不同而互相起了绰号的女生,分别叫做“核酸”“核糖”“辣椒油”“芝麻酱”,其中两个还颇有生物学色彩。每次一起要四份,告诉摊主:一份多放点儿醋,一份加点儿糖,一份狠放辣椒油,一份多来几勺芝麻酱。
上大学以后,我给她们写信时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辣椒油(核酸、核糖),你好!”落款是:“想你的芝麻酱”。
我记得有一次中午在学校门口吃过凉皮后,我们几个到对面的河南师范大学,美其名曰去自习,但不一会儿就被树上的槐花所吸引,也忘记是怎么就爬到了自习室的房顶。在我们努力摘槐花的时候,地上有几个孩子冲我们喊道:“阿姨,帮我们摘点儿吧。”
我们才上高中好不好?“核糖”就故意装出生气的架式逗她们:“看清楚了你们!叫姐姐才给,叫阿姨不给!”孩子们哈哈笑着,改口叫了“姐姐”,得到了槐花。
嗨,亲爱的核糖、核酸、辣椒油,你们是不是早忘了这四个称呼了?你们的口味是不是也有所改变呢?你们还记得这个槐香飘溢的中午吗?现在,我们倒是已经真真切切地变成了她们口中的“阿姨”,可是我知道,你们一直有着一颗“姐姐”的心,依旧貌美如花,笑容里荡漾着青春的小酒窝。
-3-
高一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到附近的县里去游玩,忘了坐车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事,反正回到市里的时候已经挺晚了。我们又累又饿,可惜街上的凉皮都收摊了,我们游荡了一番才在胜利桥头找到一家正在收摊的,赶紧一人要了一份。
摊主问放不放辣椒,我们一齐回答:放放放!也不知是他家的辣椒油特别辣,还是摊主给我们放得太多,总之我们一个个被辣得叫苦连天,直在地上转圈。可是带的水早喝光了呀,摊上也无水可喝,只好买汽水,不过只有喝的时候嘴里是甜的,喝光之后嘴里辣得更厉害。
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一人开始大笑,紧接着我们都跟着狂笑起来,怎么也控制不住。那时不知是夜里几点了,我们几个围着凉皮摊,一边喊辣,一边狂笑,现在想想,真像神经病一样。
在这几个人里面,有一位高高瘦瘦、长相秀气、十分爱笑的男生,上高二的时候转到上海读书了,起初还频繁地通信,后来就越来越少,直至失去了联系。微信群建起来之后,他是少数几个没微上的同学之一。
真的,现在还能想起他那晚被辣得直笑的模样。
常常在摊上吃,有一日听说校门口一家饭店把凉皮端端正正地上了桌。中午我们班上的好几个女同学一起赶去尝鲜。老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点的菜只有一道:每人一份炒凉皮。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兴奋地聊着天儿。很快,我们的午饭被端上桌,每人捧着自己的碗吃起来。我们偷偷议论说: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油。可能我们吃惯摊上的清淡了吧。结账时,老板问我们口感如何,也记不清我们是不是如实回答了,但之后我们似乎没再去过,还是继续吃小摊了。
就在这几个同学中,有一个长相萌萌的齐耳短发的女生,前几年突然意外离去。这还是大前年春节同学聚会时,一个也是偶然得知消息的同学在饭桌上说起的,我们唏嘘不已,很是难过。她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我记得很多年前的那个中午她坐在我们中间,开心地和我们一起吃着有点油油的炒凉皮。
生活既残酷又温柔。
如果生活就像一碗凉皮就好了,酸甜辣,凉拌热炒,带汤不带汤,都随你。
凉皮的味道,就是对家乡的眷恋,对中学时光的留恋。
而那时的同学,就是一道家乡菜,走到哪里都念着它的味道,走到什么时候都还是好这一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