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仁

作者: 三木三石 | 来源:发表于2023-12-19 23:48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网译:子张问孔子说:“令尹子文几次做楚国宰相,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几次被免职,也没有显出怨恨的样了。(他每一次被免职)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事全部告诉给来接任的新宰相。你看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得是忠了。”子张问:“算得上仁了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得仁呢?”

    如前所文,子张直心直行,来孔门就是为了学干禄。
    孔子也没藏着掖着,也是竹筒倒豆子,直言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是为孔子公开所授做官秘籍。
    用者不说,言者不明,论者不智,孔子以后,官长命者,莫不如此。
    但官死而不亡者,须有仁德。
    仁为那善之一点存心,德为做后口给之得。
    是为仁心,仁力。

    别人入孔门亦求干禄,但走着走着就忘了干禄。
    子张不是,有志,对干禄是念念不忘,尘尘在心。
    孔子教学,多是即兴随起,前面孔子论了数人,都应该有具体背景、原因,有时间、地点、人物,有因有节有果,但负责录课的人偷懒没记录。
    因为孔子评子张“辟”,即便连木讷者曾子都瞧不上子张。
    编写组把子张问仁的语段放在这里,不知是初心何如?是为张孔子之德,还是毁子张之德?
    这一段,孔子以后,孔子嫡传弟子以后,重心都是围绕孔子如何评价令尹子文,即斗榖於菟(dòu gǔ wū tú)如何如何,云云,是吗?
    令尹是楚国官位,子文是字,而斗榖於菟则是斗家那个吃老虎奶长大的孩子。

    世人大低各恶其非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概是此意。
    斗伯比,是楚国国君若敖的小儿子,母亲是䢵国人。若敖死后,斗伯比跟随母亲在䢵国居住。后斗伯比和䢵君的女儿,也就是自己的表妹,生下了一个儿子,䢵国夫人知道后,便让女儿把这小儿扔到云梦泽里。
    这小儿没死,被一老虎看到,且把他当做孩子一样哺乳。
    后来䢵君打猎,看到了老虎在哺育小孩子且不惧,回家便告诉了夫人。夫人觉得这个小儿没死,是上天的旨意,便把来龙去脉告诉了䢵君并且抱回来养大。
    因楚国人把母乳叫做榖,把老虎叫做於菟,于是名为斗榖於菟。
    䢵君后把女儿嫁给了斗伯比。
    孔子之父叔梁纥六六岁妻颜徵在,七十岁尼山求子,得孔子,因不合时制,是为孔子为野合而生。
    若以世俗类分,仲尼当和斗榖於菟为类,但孔子似乎不喜欢那斗榖於菟。

    子张求干禄,孔子授秘籍,但要有仁。
    子张问仁。
    为何问?子张要修仁。
    以至于孔子在数次教授子张之后,子张把“言忠信,行笃敬”绣在了自己衣带上,孔门弟子皆不友之。
    耻倒不会,大家都是奔此而来,只是子张直。
    一次,子张看书看到了令尹子文的传记,又问孔子仁。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曰:“忠矣。”
    如果是子路、子贡问曰呢?
    孔子做何解释?还会仅仅是“忠矣”吗?!
    未必然!
    因为孔子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换言之,斗榖於菟还是那个被老虎养活的小孩,但是因问的人不一样,孔子会有不同的答案!
    答案的变化在于,孔子认为问题者需要修炼玉磨之地,当然不会伤及那个小孩。
    如果是其他人是问题者,孔子答复以后,大概就“诺”,比如颜回尤其典型。
    但子张不甘心,接着问。
    孔子也是有意思,接着绕。
    子张曰:“仁矣乎?”
    孔子曰:“未知,焉得仁?”
    何意?
    又是千古一糊涂!
    当时子张问得明白,但孔子回答的糊里糊涂,至少记录着如此记录的。
    “未知,焉得仁?”
    谁未知?那个被老虎养活的小儿吗?孔子不知道吗?孔子傻吗?令尹子文能为者非一般人能为!
    可以补一字,“未知仁,焉得仁?”
    孔子说谁呢?
    说子张!
    你连仁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能得仁呢?
    令尹子文不知仁吗?不仁吗?
    子文不仁,何以能此:“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

    子张问仁,孔子教仁。
    那个被老虎都怜之的小儿,孔子以后,竟被以后世人论为孔子言其非仁,孔子会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hzgdtx.html